我与教育走过的岁月

发布日期 : 2019-11-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东省新泰市羊流镇教育办公室   单光涛

1974年,我背着老粗布缝制的小书包,走进了村办小学的校门,开始上小学一年级。那时的校舍是低矮、阴暗、潮湿的土墙茅草房,课桌为长约5米、宽约0.3米的条形木板,下面垫着石块,每条木板上有10多个学生共同使用,自带小板凳。

夏季,70多个学生挤在教室里,闷热难耐,无法上课。在校园的树荫下,老师用一块大木板涂上黑漆作黑板,我们或席地而坐,或坐在小板凳上,把课本摊放在膝盖上,在这“露天课堂”里,我学会了“aoe……”认识了“123……”

冬季,四面透风的教室内寒冷刺骨,手脚冻得红肿麻木,不听使唤。下课后,为了取暖,我们七八个人为一组,在朝阳的地方,紧贴着教室墙壁,两组列成一排,大家同时用劲,迎面对抗,并一起高喊:“挤,挤,挤油来,挤得蛤蟆露头来。”一时间,身上竟也暖融融的。

那时的学习方式,是“填鸭式”死记硬背。教师读一遍,学生就倒背小手,昂着头,使劲地跟着读,然后自己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大声背诵,根本不知道学的是什么,更不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篇课文《大火把》:“妹妹画了一个大火把,我问妹妹烧什么,妹妹说:烧林彪,烧孔丘,把孔孟之道全烧掉。”我不知道林彪和孔丘是什么人,就问老师,老师说,林彪、孔丘是坏人;回家问父母,父母不知道;问在生产队里喂牛的老爷爷,老爷爷说,林彪和孔丘不听毛主席的话,合伙跟毛主席对着干。至于为什么要烧掉孔孟之道,什么是孔孟之道,我们一点也不知道。

那时候,以大队书记为代表的贫下中农有权管理学校,每学期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安排学生去生产队参加劳动。麦收时节,在地里拾麦穗;秋收时候,在牛犁过的地里砸坷垃。休息时,我们就一起高唱《我是公社小社员》《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劳动结束后,生产队长会发给我们每人一本20页的小演草和一支铅笔,我们像宝贝一样攥在手里,收藏起来,长时间舍不得用。

学校大搞勤工俭学,养了上百只兔子和几头猪。每天,我们还要放下书本,用两节课的时间,到野外去拔兔子爱吃的苦菜籽和猪的口粮马齿苋及其他杂草。装满草的筐沉甸甸地压在背上,只觉得生疼生疼的。那时,每天吃着窝头与咸菜,半饥不饱的,浑身无力,背着草筐,气喘吁吁的,三步一停,五步一歇……

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是大队干部在学校里举行忆苦思甜画展、忆苦思甜报告会和批斗会。不定时停下课来,腾空教室,在四壁上悬挂着由专人绘制的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反映解放后新生活的图画,由年轻的小学教师作讲解员,社员们一拨一拨地前去观看。

紧接着,全体师生参加忆苦思甜报告会,由大队书记安排德高望重的长者讲述新旧两重天的社会对比,讲到高潮时,讲述者涕泪俱下,这些老年人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旧衣服,住着低矮的茅草房,吃了上顿无下顿,面黄肌瘦的,他们的生活“甜”在哪里呢?我不明白,却又找不到答案……

坐在台下的学生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则呵欠连天。

最难忘的是在校园里开批斗会,由大队书记主持,两名手持步枪的民兵押着几名地主走上操场主席台,苦大仇深的老贫农以现身经历,来控诉旧社会的罪恶。之后,便打着锣,由持枪民兵押着地主游街示众,学生们跟在后面呐喊助威。

就这样,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上了小学三年级,才知道功课荒废得太多了。

从小就喜欢读书的我,萌发了求学上进的强烈愿望。这期间,接连出现了中国三位伟人相继逝世、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等重大事件。白天,学校有时要开展集体活动,会影响正常的学习,我便利用晚上自学。由于当时家里没有电灯,就找来一个小墨水瓶,在铜钱大小的薄铁片上,凿个小孔,续上棉花捻子,倒入煤油,制成了小巧的煤油灯。在微弱昏暗的灯光下,我一遍又一遍地记忆数学公式,做了大量习题;一遍又一遍地写着语文生字生词,读着课文。把以前的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并提前预习了以后的课程。每天晚上学到十点左右,一擤鼻子,鼻涕里有黑乎乎的煤油烟尘,身上也有一股浓浓的煤油味。每做完一张试卷,每攻下一道难题,每写出一篇短文,心中的愉悦之感难以言表。

无钱买书,就向别人借阅,在同学家里,我浏览了大量的连环画;在集市的书摊上,花5分钱,可租到一本书,租期一个月。凭借一本《新华字典》,我慢慢尝试着,一字一句地读完了《闪闪的红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并把精彩的语句做了摘抄,几年下来,竟抄了厚厚的一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小学时候基础知识扎实牢固,到了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终,百里取一,以优异成绩考入莱芜师范学校。

毕业后,我在家乡一所没有围墙的村小任教,工作之余,还要和同事们忙于修房子、垒围墙、除杂草……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我也由当年的小娃娃成了一名头发花白、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教师。在这岁月轮回的日日夜夜,我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教育事业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巨大飞跃。

现在,孩子们像花朵、像幼苗,在花园一样的校园里灿烂地绽放,快乐地成长。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桌凳崭新,多媒体、空调一应俱全,琅琅的读书声恰似那最动听的音乐;芳草茵茵的绿地旁,孩子们在描摹写生;平坦柔软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在跑步、做操;树荫下的石凳上,孩子们在和老师谈论着自己的理想,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这些,让我感叹不已,早年的夙愿业已实现,多年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为此,我心中常常激荡出一种工作热情,尽管已进入银龄之年,体力、精力不如从前,但时刻想着重发童心,和年轻教师一道,在这弥漫着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气息的多彩世界里,再立新功,再续辉煌,渴望着能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里,有着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渴望着振兴祖国教育事业的梦想能早日实现,并甘愿为此流下更多的汗水。

(《山东教育》2019年10月第4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