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酬殉梦亦英雄

发布日期 : 2019-09-1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难酬殉梦亦英雄

    ———读《倪焕之》之感

山东高青实验中学   高传龙

本想以“从个人和时代的关系考量倪焕之的‘教育救国’梦”为题写一写我读叶圣陶先生写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的感想,考虑到以此为题容易写成学术随笔,丧失“感”的含量;又念及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出诸如“生逢乱世的人们注定逃脱不了成为时代殉葬品的命运”等大而皇之的结论。

因此,原来的想法也就作罢,姑且换成了现在的标题。

倪焕之起初是位小学教员,他和校长蒋冰如艰辛地在死水似的乡村里试验新的教育,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倪焕之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和追求思想志趣与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可是严酷的现实击碎了倪焕之的期待———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婚后的金佩璋沉没于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寂寞和痛苦。

五四运动到来,大批倪焕之式的知识青年被卷入革命浪潮里。在革命者王乐山的影响下,倪焕之开始把视线从学校解脱出来,放眼看社会大众。倪焕之被时代浪潮挟裹着前进,却没有使自己化为浪潮中的一滴水,一旦革命形势逆转,也就很快干涸。

“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倪焕之并未像王乐山那样坚持斗争,而是悲观失望,纵酒痛哭……

倪焕之起初把救国的“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把教育的力量看得很大,教育救国是他的理想。但“五四”以后他对专谈教育产生了怀疑,愈来愈感到寂寞和痛苦,以至彷徨苦闷。不能否认,倪焕之是受了时代潮流的激荡而从教育改良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由于自身的局限,他当然没能坚实地成为推进时代的社会活力的一点滴,可他确实说过“我们应该把历史的轮子推动,让它转得较平常为快”这样的话,他也毕竟在临终的昏迷中看见了穿青布衫露胸的人终于被压在乱石底下,像一堆烧残的枯炭……

倪焕之是英雄,只是没有成功。

倪焕之是美之所在,可惜呈悲剧色彩。

有时候,我曾这样想:也许正因为没有成功,倪焕之才“英雄”得彻底与另类;唯其身上的悲剧色彩,才使得他美得不同与独特。

莫非这是一个普遍的悖理?!

公元前227年,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不中,反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数百年后,骆宾王有“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之喟叹。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数百年后,李清照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问世,流传至今。

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的《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这位英雄秉持主持正义,制伏坏人是他的唯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才使他发了疯。

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勇敢探索南极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现由阿蒙森为首的挪威探险队已经先于他们到达此地,这让他们丧失了来时的雄心壮志,最终因缺水、缺食物、缺热能而冻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生动细腻的笔法详细描写了这场伟大的悲剧,成就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

……

中外文学史上倪焕之式的英雄不止这些吧?

这难道仅仅是偶然?

难道仅仅把他们归为巧合?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教育事业的鱼太小了,小得叫人不得不再在河边投下网守着。能定心地干的,不再去投网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富有资产,生活不成问题的人;另一种则是把物质生活看得极轻,不怕面对艰窘,一心为求精神的恰适。”

诸位读者,我们均从事教育工作,那你又属于哪一种人呢?我想到了该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今年时值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周公19岁赴日留学前夕给同学好友留念的《无题》诗涌上心头: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伟人所言“难酬蹈海”是英雄,那倪焕之的“难酬殉梦”亦是英雄吧!

(《山东教育》2019年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