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汲取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智慧
发布日期 : 2016-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曲阜市尼山镇中心中学 冯庆水
作为学校基层领导,近年来我发现一些原本比较开朗乐观、进取心很强的青年教师,突然变得思想上消极保守,工作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老师甚至走进学校就心烦,见到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挤压,繁重的家庭负担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提升,他们中不少人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发展瓶颈——职业倦怠。即使一些教学上小有成绩的教师也面临着专业成长的高原期,这就是许多农村青年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如何解决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如何让每个青年教师得到专业的成长,让他们找到久违的职业幸福感?这是我近年来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近读《论语》一书,书中所举“颜渊季路侍坐”一部分内容让我眼前为之一亮,给了我解决难题的灵感,找到了促进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的利器——教育沙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教学情境,也许是弟子们读了一天的《诗》,探究了半天的《易》,都已经头昏脑涨,倦乏无神了。怎样给学生们醒脑提神呢?孔子灵机一动,何不改变一下教学思路,给弟子来上一段“励志沙龙”呢?于是孔子放下正在讲授的内容,和两个弟子聊起天来,让他们随便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还别说,这新鲜的“励志沙龙”还真让两个弟子抖落了一身疲倦,他们纷纷畅谈起人生理想。子路坦率地说:“我愿意把我最好的车和马、最好的皮袍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也无所谓。”一向沉默的颜回也坦诚地说:“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绩。”他的理想之境界显然在子路之上,但孔子有意不做评价。于是,子路沉不住气了,急着问孔子的志向。孔子说:“我愿意老人安心,朋友相互信任,青年人能怀念。”孔子随性而至的微型沙龙活动让两个弟子从学习倦怠中走出来,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和交流热情。
这次“励志沙龙”作为一个成功案例,被弟子们记录到了《论语》中。为了克服青年教师的职业厌倦,我们何不汲取孔子的教育智慧,以青年教师成长励志沙龙为载体,点燃激情,集思广益,战胜职业倦怠。
一、“我向领导诉诉苦”主题沙龙——摸摸职业倦怠的病根
教师的职业倦怠来源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缺乏成就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挫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
把握转化契机,关键是为沙龙选一个好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就像一根神奇的导火索,能迅速引燃教师的交流激情。通过细致观察,我们发现每个青年教师都有学校并不了解的生活苦恼:婚姻、孩子、家庭、住房,恋爱受挫、婆媳关系、孩子升学、两地分居……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教学心境和工作状态。老师们的重重困境,学校未必有能力帮助解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向领导诉诉苦”主题沙龙活动,了解青年教师的生活问题,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青年教师找到不良情绪的发泄渠道,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在温暖中获得力量。
“诉苦”沙龙确实像《论语》中“颜渊季路侍坐”一段中那样,每个青年教师都像孔子弟子那样尽情发言,毫无顾忌地宣泄。有人谈到了学校有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透不过气来。也有人倾诉社会的浮躁给自己带来心理的浮躁和焦虑:对比昔日的同学,从政的升了官,经商的发了财,自己当老师却没有一点成就感;成天和孩子打交道,总感觉人生没有希望,心里总是那么浮躁和悲观,活得太累,没有幸福感可言……这样,谈过了家庭,谈生活,大家的话题就会自然转入谈工作。“诉苦”会让老师们感受到领导的关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找到了“家”的感觉。
二、“战胜职业倦怠,我有妙招”主题沙龙——找找战胜职业倦怠的药方
“诉苦”主题沙龙只是找到了职业倦怠的病根,还必须对症下药,找到职业倦怠的妙方。为此,我们可趁热打铁,举行“战胜职业倦怠,我有妙招”主题沙龙。三个臭皮匠,比过诸葛亮。主题沙龙成了大家脱口秀的舞台、情感交流的平台。大家竞相发言,谈论战胜职业倦怠的办法。沙龙会高潮迭起,妙招频出。
妙招一:要有点阿Q精神,善于自我解压;还得学会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乐趣,增加教学的小动力;为自己制定一个个小目标,通过不断达标享受成功的喜悦。
妙招二:要用心感悟每一天。活在当下,每一刻,每一秒,都好好珍惜,细细品味。要学会拨云散雾,消除烦恼。当孩子们愁眉紧锁时,我们要帮孩子找到最佳解除烦恼的办法;当我们对教学感到厌烦时,我们不妨试一试“假装”哲学的妙用;当我们“假装”对教学充满激情,无限热爱之时,自己倦怠的情绪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学生,爱上教学,爱上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妙招三:带着快乐上课。你想快乐就拥有快乐。教师带着快乐的心情上课,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会把这种心情自然地传给学生,让他们享受阳光般的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课堂的节奏想起来、说起来、动起来,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教学效果定会不断提高。
最后,教师们的沙龙主题可以归纳为几点:坚定一个目标,多一点爱好,多一份平常心;客观地评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见缝插针,偷闲娱乐。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就能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无限美好。
三、“读书提升幸福指数”主题读书沙龙活动——寻觅根除职业倦怠的妙方
孔子的励志沙龙,可以让自己的弟子眼前一亮,给学习疲倦中的弟子以新鲜强烈的刺激,其最终目的无非是引导弟子更好地读书。我们的沙龙活动,也应该像孔子那样,根除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朝着“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更好地读书、用书、教书,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我们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让老师们通过读书感受到:读书是最好的美容,读书是最好的心灵体操,书籍是帮助我们战胜“职业倦怠”的良师益友。2014年以来我们广泛开展读教育专著的系列活动。除了先后引导教师精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和《学学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当老师》以外,还组织老师们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自我教育与教师成长》等教育经典名著。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理论,整体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使教师内在精神面貌迅速改观。继而,我们又举行了以“读书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要求每个人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要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条理、轻松地把自己要表达的说清楚。中心发言人要按活动流程和活动中的一些话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场交流的时候尽量脱稿,以谈话聊天的形式进行,为现场营造一个愉悦、轻松、有激情的分享空间。现场交流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与台下老师互动交流的时间。活动中,读书会教师成员轮流发言,结合自己暑期以来阅读的书籍畅谈个人感悟。这个活动得到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共有40余名老师参加,其中有9位在沙龙上做了读书汇报。他们的汇报,带给大家深刻的共鸣,引起了强烈反响。
通过读《论语》一书中这个教育经典案例,老师们有了样深刻的体会: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启发老师们做事时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有时面对学生的过失,作为老师往往会很恼火,会一味指责学生的过错,埋怨他,却不能够俯下身和他谈心,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更没有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此,今后老师们要做的就是把耐心、宽容和理解给予学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让大家爱上了读书,而且从书中明白了道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人生的幸福在于努力奋斗而不是消极等待。
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应该是一首隽永、秀丽动人诗歌;教育的每一天都应该有一个让人憧憬美好的梦。因此,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应该像孔子一样热爱学生,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鼓瑟和鸣”,“乐之舞之”,才能永葆青春。定期开展的教育沙龙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也会让每个教师的心因此变得年轻而富有激情,久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会随风而逝,职业幸福感也会如期而至。
(《山东教育》2016年1、2月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