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当“别有用心”

发布日期 : 2015-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沂南县教研室   徐以山

 

作为教师,要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无疑同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一样,需要有热心、爱心、虚心、专心、耐心、细心、恒心、进取心、责任心……而教育工作对象和目的的特殊性,又要求中小学教师在立德树人上,需要“别有用心”。

一、教师需有坦诚之心

“兴办学校的人关闭了监狱。”雨果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兴办教育是为了“渡人”。教师对学生,肩负长善救失、育心长智的职责,其首要任务就是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明德笃行。

一直以来,我们可能更多地奉行了身教胜于言教的先传典训,遵循着温婉和悦的话语风格,似乎更崇尚“曲径通幽”式的教育方式——正如前不久一位参加传统文化培训归来的教师所描述的那样:给他们授课的国学专家,看到听众席间有纸屑,不是让学员捡起来,而是自己走过去,似不经意地捡起。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众多如此这般奉行“身教”的中小学教师,比如来到教室上课,上一节课的板书没有擦,就自己擦掉;看到学生课桌不整齐,就亲自动手拉一拉……不可否认,教师的这类行为和做法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这算不得是至真至诚的教育。

笔者一次到学校参加活动,听完课沿楼梯右侧下楼,与一名从左侧上楼的学生迎面相遇时,并没有做主动让路的示范,而是告诉学生:记住,走路一定靠右行。随后,回头跟陪同的校长说:礼让,对社会上其他人是美德,但对自己的学生就属于未尽责,因为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更多的明白并遵守生活中的秩序和规则。

李希贵的《学校管理沉思录》中有这么一段:其实,有许多小事值得我们反思。像许多学校在规划时没有设置学生可以乘坐的电梯。于是,有些学校在屡禁学生乘教师电梯而不见效的情况下,在电梯中装上了限乘装置,只有持有刷卡权限的教师才能乘坐。这似乎解决了难题,但同时也失去了教育的机会——不能在乘与禁的真实冲突中让学生明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使用资源,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可见,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对学生赤诚相见,坦陈是非。

二、教师需怀恻隐之心

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一档叫作《我爱满堂彩》的电视栏目中,有来自青海的一群少年表演了一个十分精彩的独轮车杂技节目,其难度、技巧似乎都超出这个年龄段孩子所能呈现的,令现场的嘉宾和观众赞叹不已。可表演结束后,面对大家的热情称赞和掌声,孩子们却个个神情木然。嘉宾那威不解地问:干吗都绷着脸呢?你们怎么不乐一乐呢?轮到赵宝乐点评时,一语道破:相由心生。生活中快乐,练功感到快乐,表演才会快乐……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群孩子是因为自己的喜欢和热爱,自愿参加这项复杂、危险而艰苦的技能训练的吗?

教育是讲伦理的。任何在教育者自身看来是成功的、值得沾沾自喜的教育成果,都不应该以牺牲孩子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期冀为代价。否则,就容易造就人格不健全的“残次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童年,顾惜童年,呵护孩子的七彩梦幻,是教育伦理中不能不倍加珍视的部分。

同事讲过这样一幕: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强强,在圣诞节拿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时,突然问了句:“妈,礼物是不是你放的?”妈妈想到孩子大了,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他:“是妈妈放的。”想不到,儿子半晌不语,竟悄悄流下泪来。妈妈赶紧过来安慰,孩子说着“妈,不关你的事”,却一直在默默流泪……讲到这里,不禁让我们内心一紧:强强的童年结束了!他用泪水告诉我们,对于逝去的童年他是如此的不舍和无奈!从此,在他的眼睛里,夜空不再神秘,星月也将失色。

我们啊,且不可自作聪明、自作主张,轻易去摇醒孩子的童年美梦。要醒,就等待他们自己醒来吧,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为他们的梦醒时刻提前做些什么。是的,是该做些什么。

三、教师需持虔诚之心

“真正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肖川教授这段话,铿锵有力地道出了我们应有的教育信念。

然而,“秉性难移、积习难改”的老观念和“5+2=0(指学生一周五天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双休日在社会上受到消极、负面的影响,教育效果归零)的败挫感,长期以来销蚀着教育者的自信,助长了一些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的做法,导致了教育功能的消减和丧失。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者只有怀揣信仰,才能奉虔诚之心把育人工作做到极致;才能善于把看似平常的学习、生活事件,用智慧点化、转化或衍化为具有化育之功的教育故事,而不是像某位小学教师那样,看到有孩子被她所讲的童话故事感动哭了,就赶紧说:“傻孩子,哭啥,老师讲的是故事,是假的!”着实叫人哭笑不得!

相反,许多学校特色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倾注了教育者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虽是短暂的入校、离校或其他某一时刻,却让学生在庄重而热烈“仪式”中,感受到无限关爱和崇高尊严,将这瞬间凝成他们生命中的永恒。这完全源自教育者对教育的信念坚定、肝胆赤诚。

四、教师需抱敬畏之心

新加坡教育部颁给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的手中,是许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与希望,他们有赖你的指引、塑造与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是啊,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全都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当这份责任交到你我的手上,世上还有什么寄托和风险比这更让人诚惶诚恐!是的,尽管每一个都如此不同,但每一个却都如此重要,他们都将演绎一段生命的传奇留在这世上。

成长中的生命是娇弱的。一句柔性欠缺的玩笑,甚至一个温度不够的眼神,都可能让稚嫩的心灵感到惊恐、紧张、压抑和失落,或许从此让孩子变得自卑、怯懦,生命不再舒展,人生湮灭光华。

有位同学,他家的孩子洋洋原本和其他孩子一样爱跳、爱唱。有一回正边看电视边学唱动画片里的插曲,妈妈买菜回来,一进门信口说了句:“洋洋,你唱得怎么这么难听啊。”洋洋从此再不唱歌。直到上高中的时候,粗心的妈妈才发现问题,问起怎么回事,孩子才说出这一让人心生感慨和叹惋的原委。

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尚且如此之大,教师的言行失度,更何以堪!从生命本身的神圣和教师对成长中的生命的道义担当出发,我们理当心怀敬畏——严谨审慎、竭力尽心。

五、教师需存稚真之心

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当我们自己的童真童趣,为我们积蓄了生命里的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悄然隐退之后,就不知不觉地习惯于藐视它、忽略它了。甚至对孩子们身上的稚真童趣,有时会很不厚道地加以调侃,很不人道地进行嘲讽。

230日,星期一,晴,今天一天都没出太阳,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水缸淹死一条,我很伤心。”

“我更伤心,我活这么大,二月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30号呢,也从没有见过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有见过会淹死的鱼。”

以上两段文字,是网上流传的一则小学生日记和教师评语。我们可以怀疑网上信息的真实性,但不能怀疑写出这样评语的教师大有人在。

对此,我们要问:写出这种调侃中稍带不屑略含气恼的评语,是教师没有情致、欠缺雅量还是自示学问、展现才情呢?孩子懵懵懂懂的表达、至真至纯的述说,折射着童话般美丽,这错出得不叫人心生爱怜吗?其中弥漫的温情和散发的诗意,远比正确认识或感知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更加珍贵和难得啊!

在学生面前,教师不能完全失掉作为人的原始本真与朴拙,不能完全为自己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和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所左右,迷失可贵的稚真之心。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其实,在浩瀚的知识和无穷的真理面前,教师与孩子永远是同一样的青涩;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反映,“儿童思维”或许就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可靠和最有效的。

其实,化归教育的万般之心,唯“有心”与“用心”而已。有心,则时时处处行春风;用心,则点点滴滴化甘霖。

 

(《山东教育》20156月第1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