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讲座 > 正文

教师管理需要“看得见”

发布日期 : 2014-0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某广告公司选拔人才,方法苛刻而奇特。选拔过程很简单:第一、二轮均是指定题目,让应聘者在规定时间内设计一件作品,然后交由专家组评审。经专家两轮评审后,10名佼佼者入围。接下来,在主考官的要求下,10名佼佼者依次带着自己的作品上台展示。当一个人展示时,另外9个人则在彼此不准交换意见的前提下打分并写简略评语。专家的评分与9人互评总分汇总成此次考分。互评中,有些人实事求是,有些人则刻意贬低别人。最后结果公布,那些刻意贬低别人作品的人无一入选……

最后10名佼佼者,专业技能相差无几。而让其互为竞争对手的他们相互评审,更是对其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检验。看待别人,有些人实事求是,“看得见”别人的长处;有些人却刻意贬低别人的作品,反其道而行之。显然,刻意贬低别人作品的人,在这场考试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实,对于教师管理而言,“看得见”同样重要。只有实事求是的“看得见”,才会真正有教师的民主、自由与公平,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显然,“看得见”的管理,需要正视教师作为人的特点。这是一群独具个性、大相径庭、素质参差不齐的知识分子。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快乐也有痛苦。他们不允许被物化成所谓的工具、符号,也不能被神化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救世主。因此,管理者必须与教师平等相处、和谐共振,根据管理对象、内容、情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其实,有效管理是随机的,或因情况而异的。因此,那些不注重教师发展特点、依靠一系列所谓的条条框框或者规矩来限制教师的行为注定会走向失败。

其实,“看得见”的管理更需要看得真。管理者需要诚实、谦虚地面对和通晓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一味地从主观意识出发,需要真真切切地从内心感知大部分教师的需求与利益,而不是急着与草根教师争利。这些真切的“看得见”需要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担当的勇气与责任,需要理智地看见学校利益的当前与长远,客观评价教师的长处与短处,而不是死死盯着某些似是而非的原则,以某些既定框架为理由来搪塞和做掩耳盗铃式的逃避。如果一再看不见本质、看不见付出、看不见精神、看不见过程,那么管理就只能流于形式,蒙尘的真善美永远难以在这种低效管理中真正被挖掘和彰显。

当然,“看得见”的管理还需要看得远。需要以创新为契机,基于对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整体把握,悟出适合本校的独特的管理价值与取向,稳定、持续地将学校发展推向更深、更远。如果缺乏稳定的管理理念,很容易急功近利,只看到当前的条件或眼前的利益,从而使管理离散、多变;如果没有持续的管理理念,很容易顾此失彼,因决策的随意、主观,从而导致管理出现偏颇或失误。因此,只有从教师的客观实际和学校具体的特殊情况出发,深挖学校内在的创造性因素,认真制定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形成持续、长久、实用的管理理念,才会真正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才会调动学校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成就他们的发展,从而把校园变成师生共生、共处、共荣的乐园。

在教师管理中,如果能够多些“看得见”,少些刻意的“看不见”,那么,置身其中的教师自会感觉有希望、有奔头,自会激发主人翁意识,也会自发地去研究学生特点进而提升教育品质,这样的学校自然更易前行。(摘自201394日《中国教师报》,作者:刘光耀)

 

(《山东教育》201312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