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讲座 > 正文

教育家应自然生成,不宜硬性培养

发布日期 : 2018-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近几年,为强化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各地为“速培教育家”动了不少脑筋。有些地方实施了“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还有的实施了“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等。但从启动伊始,这类工程就遭到不少人的质疑:教育家应是“自然生成”,而不是通过什么规划、发文、有目的、有组织措施的“硬性培养”就能出现的。

什么是教育家?一位教育工作者,如能提出一系列被人们普遍接受并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教育思想观点,其教育教学工作或办学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影响久远,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人们从内心里敬仰之、崇敬之,这样的人就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教育家。

由此可见,教育家的桂冠不是一般人能戴得了的。能成为教育家,首先要有热爱教育、愿意献身教育的情怀,创造性工作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无私忘我、立志育人的崇高境界等。这样的大家,只能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验中自然生成,企图通过硬性的、在较短时间内速成培养是培养不出来的。

从各地出台、实施的培养方案来看,能作为教育家培养对象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不能超过50岁。从自然生成的许多教育家成长过程来看,50开外正是他们成为教育大家的黄金时期,所以,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应是没有年龄限制的。真正的教育大家是青春永驻的,活着的时候在影响着我们,去世之后仍会继续影响着我们。

实施这类工程还搞批量培养,一期培养对象三十人到五十人不等,规划准备要搞上好几批,那么一个地方将会有多少这方面潜力的人被列为教育家培养对象?采用这种硬性、速成的培养办法能培养出社会与民众普遍认可的有相当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吗?

答案很不确定。一大批教育家培养对象经过三到五年多种形式的培养或培训后,经专家委员会考核考评结业了,但他们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是继续称呼其为教育家培养对象还是可以直接尊称为教育家?继续称呼前者,有些培养对象可能会有意见;称呼后者,有些人又觉得受之有愧。有的地方甚至想发文认可这些教育家,然而,这样做又势必会成为笑话,世界上还没有哪位教育家是通过政府发文认可的。这样的工程启动起来容易,但要想有一个理想的结局其实是很有困难的。

当然,提倡让教育家自然生成并不是不重视教育家的涌现和关心他们的发展。教育家提出并实践他们的教育思想,最希望的是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家人的支持。所以,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教育思想的表达与宣传提供较好的平台,为他们开展教育改革实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其他物质上的支持。(摘自20171124  蒲公英评论网,作者:刘敦楼)

 

(《山东教育》201812月第5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