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
发布日期 : 2013-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商河县沙河中学 付晓玲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能有书读则更是一种幸运。读过一些关于读书的书,发现对读书的比喻真可谓美不胜收。有人说读书如交友,一卷在手,宛若与挚友促膝谈心;有人称读书如嚼青橄榄,苦涩之余,唇齿留香;有人说读书似水,看似波澜不惊,但流淌着的是激情,滋润着的是心田。鲁迅把读书的乐趣比作赌鬼之爱打牌打麻将,而其弟周作人则鼓吹烟鬼式的读书:“有如抽纸烟的人,手嘴闲空,便觉无聊”,书只是一本本翻下去,如同烟一根根抽下去。打牌与抽烟都是极容易成瘾的,如果读书也以成瘾的方式成为我们的乐趣,那么这种乐趣的淋漓酣畅和不忍释手是不难想象的。
快乐莫过于读书。汗牛充栋是富贵人家之藏书,书非借不能读的贫士更有如饥似渴之感。而今,“四书”“五经”之读早已不分贵贱,自然读书便有了更多的意味与乐趣。闲暇时读书,得以消遣娱乐;痛苦时读书,得以超然解脱;烦闷时读书,得以冷静清醒;高兴时读书,得以享受快乐;白天里读书,可以使你避开干扰;夜深人静时读书,可以使你心神贯通,让人悟“道”;忙里偷闲时读书,自然更有一种心领神会无法言喻的乐趣;最妙的是一个人静静地半依在床头秉烛夜读,在温柔的光线里或品、或研,那味道则更有夜雨巴山、共剪西窗之烛的意境了。孔圣人的要言妙道、莎士比亚的文采风流、达尔文的坚定执著、司马迁的千古绝唱、曹雪芹的行云流水、鲁迅的入木三分,皆让你感动不已、心驰神往。当你轻轻掀开书页,就能感受到历史的云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人间的妙美。读书读到痴迷,沉浸其中,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也即陶渊明文中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至此,或迷雾陡散,丽日重见;或偶有发现,茅塞顿开;或灵感突来,文思泉涌;或积年疑惑,一朝释然。真是读书乐,乐读书。读书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世人不爱读书的人可能不多。
宋朝尤裘是名读书高手,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更是把读书的境界几乎推向极至。周氏兄弟两个最浅显的比方,恰恰道出了“读书”的真谛。真正的读书,必须达到一种境界,而一旦进入,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礼记》归结成儒家八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练就一身“修齐治平”的内功,承载“内圣外王”的道路。治国平天下只是极个别人的事。对于更多的人而言,天下事,必作于细。确实,我们的读书往往为“功名”所累,金榜题名,十年寒窗,因而过于严肃、正经,甚至隆重。南宋大儒朱熹先生将“隆重的读书”从娃娃抓起,曾训诫:“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犯规的,逃不了立壁角挨打手心。至于“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就过于认真和残酷了。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能够坚持每天抽出时间来读读书,这种韧劲便是难能可贵的。
读书确实应当始于精神的内省,必须能够发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必须能够看到自己的迷茫与虚弱,必须能够觉察自己的狭隘与偏执,甚至必须能够感知自身人性的弱点与欲望膨胀而滋生的浮躁。读书,当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塑造;读书,当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织;读书,当学会理性思维与浪漫思维的共融;读书,当成为民族复兴的助推剂。但我们不能因此背上包袱读书。
有人把读书的人分成四种:第一种,读书人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像注沙,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种,读书人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种,读书人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豆渣;第四种,读书人像开宝石矿床的劳工,用心分辨,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宝石。是的,读书应该做第四种读者,肯下工夫,“用心分辨”,以期获得知识的宝石。读书“用心分辨”,意在告诉人们读书必须重视思辨。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只要用心去读,就有好滋味。好书如佳茗,如美食,其味无穷。朱自清大师亦云:“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密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但要慢慢咀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滋味。读那些成套的全集或丛书,类似于吃西式大餐或满汉全席;读简便的袖珍本,则犹如随意小吃或街头点心;读《史记》,如饮烈性茅台;读杜诗,似陈年佳酿;读武侠小说,好比嚼大块红烧肉;读名家随笔,就像啜清蒸鲫鱼汤。书中滋味无限,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滋味。诚然,读书不能浮躁,且忌一暴十寒,更不能“读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应批判地读。贾平凹先生曾说过:好书总是斜倚着门框或站着看完的。有些青年读《红楼梦》《金瓶梅》等,意淫众玉调情之事,读现代作品《废都》更是狐疑鬼猜小白框所省略的内容。从不深刻地去挖掘一些深刻的实质,这未免有些极为庸俗化了。很多读者特别热衷于去读那些所谓用“下半身写作”的所谓作家的作品。同样一本书,不同的读法、不同心理去读,受益也不尽相同。年轻的我们理应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自觉地抵制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当然,个别从事商业写作的作家其为文过于草率、庸俗,应该是予以批评的。
人生一乐是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但现在很多人确实是没有时间读书。据称,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也没有时间与精力读书,忙着哩。忙什么?有道是“上午围着车子转,下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打麻将牌也是忙乎着的一项。为了启发劝诫他们培养读书嗜好,不妨顺着鲁迅先生的思路作一点引申,不知可否:读书如赴宴,读书如吼歌,读书如跳舞……鲁迅说,时间如同海绵,如果要挤总还是有的。我哪里有什么天才,只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大师都在“挤时间读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挤一挤”呢?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慰,似品茶,如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读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时不孤独,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方为人生一大幸事。
(《山东教育》2013年5月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