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纲要》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发布日期 : 2013-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日照市教育局 张宏伟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一定程度上讲,高中教育引领着义务教育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高中教育必须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
一、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必要性
1.特色办学能提高学校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每所学校硬件水平、师资和学生水平不尽相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也是千差万别。特色发展可以让学校充满立足实际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力量。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确定学校办学层次和方向;可以根据师资情况,确定学校课程的整合及开设情况;可以根据地域特色,建设促进学校社会相融合的学校文化;可以根据物质条件,创设符合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育人环境。在此基础上,学校就能为各类特质学生发展铺就不同的道路;就能为各具特色教师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就能在原有基础上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就能在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同时,打造出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树立起学校崭新而富有活力的形象。
2.可以提升地区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区域学校发展不可能齐步走,无论采取哪种标准,学校办学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认为,学校的特色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努力创造某一个(几个)领域的卓越,集中体现学校的价值认同,对学校内部发挥巨大的凝聚作用,并将其融入师生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之中,从而成为学校师生成长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作为一所学校,可以不具备发展上的整体优势,但不可能没有任何特点和优势。为此,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实现优势发展,或者是音体美,或者是综合实践,也或者是礼仪外语等,只要能找到发展优势因素,就能在传承学校优秀文化基础上,调动师生积极性进行最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教育,以学校的优势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特色学校,区域内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就会得以提升。
3.可以满足社会科学而持续发展的需要
《纲要》提出,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国家要从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了一个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发展也必须以数量发展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提高为主,人才培养也须从模式化转化为创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学校特色而优质发展就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只有制定出能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意愿,凝练共同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的学校章程,在办学条件、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绩效考核等方面根据办学优势,提炼出最切合实际、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形成最适合学生全面而特色发展的教育模式,才能保证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保证向社会输送的是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
二、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现状分析
1.致力于优质特色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基础教育发展,国家在制度层面上科学决策,《纲要》中明确了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三大任务,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基本能够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对学校特色建设和发展加大调控力度,以特色建设推进地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中学校也能够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略,利用独具特色的办学优势,以个性发展追求“高质量”教育,较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办学思想不够系统成熟,尚未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还是有什么用什么,不能结合学生特点和国家、地方课程安排做好研究、结合和拓展,学校课程的开设基于应付了事,浪费了学生时间和学校空间资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校本教研不能把握住本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接受,无奈的作业、低效的应考,使学生的信心不断受到打击。教师教育培训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甚至放弃了对某一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不能很好地培育教师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家长的力量不能充分合理利用,不能很好地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总之,不能用优质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统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表现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能找到切合实际的、富有特色的、可行性强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质量提升。
三、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高中教育教学应该做到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切实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质量提升。
1.准确定位理念先行
《纲要》明确提出,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的新形式,迎接国内外日趋激烈竞争的新挑战,要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现代化更注重教育内涵提升,更注重以学生为本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高中教育进行深刻变革,以推进学校自主、多样、特色、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普通高中首先要形成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办学理念。要在学校文化传承基础上,明确自身发展优势条件,正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建设能凝聚师生发展向心力的学校文化,形成着眼于师生健康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打造彰显办学理念的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整体发力系统推进
特色学校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师生的全员参与和共同受益,是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必要前提。要让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师生的行为和思维,真正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把学校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融入学校整体发展进程,使自己的工作、学习和行为,规范于各项制度,把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健康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目标体系,以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推进自身素质不断提升,在不断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收获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果实。
3.厚积薄发追求质量
打建特色学校,要在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推进,不断摸索、积累,持之以恒。课程建设和实施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载体,要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发展方向进行整体改革。学生考核标准决定着学生发展信心和发展方向。以学生为本,制定多重学习考核标准,让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最充分的发展,得到合理的关注和承认,是优质特色发展的基本要求。适合学校发展、职业认同感强、注重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特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为教师打造能充分施展本领的教育教学平台,为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培训方案,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力措施。办学特色也须建立在学校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之上。长期以来学校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历任校长和教师品格、精神、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历届学生风格、风气、风尚的形成和延续,都是学校的财富,也是学校厚积薄发的基本保证。为此,特色优势发展,需要理念上的创新,更需要行动上的落实和坚持。
4.持之以恒整体提升
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规划和引导,推进区域特色学校的整体建设,而不能仅仅满足某一所或者几所学校的特色发展。坚持以学校为发展主体,引导学校根据自身优势特色,明确办学方向和思路,推进教育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在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分层教学等方面,在拓宽学生成才渠道、学生多元评价等方面,走出特色发展之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努力使区域内每一所高中学校都发展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不断提升整体教育品质,使区域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山东教育》2013年4月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