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多美好的日常习惯

发布日期 : 2012-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程红兵

 

读书——多美好的日常习惯!这是许多热爱读书的人共同发出的感叹。我也有同感,几十年的读书生活使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几乎每天都要记录自己的思考,不但自己读书,而且教育学生读书,担任语文老师的时候,从高一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第一节课开始,就布置学生每个月读一本文化名著,一直坚持到高三最后一个月,许多学生从此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担任语文名师基地主持人,我也要求学员们读书,现在每次基地活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一个老师推荐一本书并介绍读书体会。

担任教发院院长,我在教工大会上不止一次地强调教师是职业读书人。教发院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年院里都要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是一个私人化活动,为什么要在一个集体中交流读书体会?今年我特别提议从部门开始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读书交流活动,这是因为我以为读书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

当下社会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浮躁心态,越来越多的人不自觉地中断了阅读的习惯,或者根本就没有养成基本的读书习惯,教发院的教师从事的是指导教师的工作,说的大一点是教师的教师,我们凭什么承担指导教师的职责,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真的能担起这样一个重任吗?怀此自省之心,特别是对我们这个职业的敬畏之心,应该不断地读书学习,所以借交流促进大家的读书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初衷。

交流是思想碰撞的极好方式,作为教师,我曾经每个月花一到两节课让学生们交流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的体会,交流读书的思想收获,让更多的人分享智慧;现在作为院长,请老师们以部门为单位交流读书体会,同样也是为了分享阅读的体验、阅读的思考,这样一种分享活动,我称之为读脑,读人们脑海中的东西,那些鲜活的、独到的、个性化的感受与想法,也许这些想法并不严谨、并不逻辑、并不成熟,但是它或许就激发了你的灵感,激发了你的思维,在思想碰撞之中,大脑得以激活,智慧得以传播,学养得以提升。

交流也是个人或团队学习借鉴读书方法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次部门的交流活动涌现了许多有益的方法,比如培训部创新研究小组的老师,他们定期地共同阅读一部著作,他们读过《教育勇气》,读过《江村经济》。我特别欣赏他们阅读社会学的经典著作,教育工作者最怕只读教育,不读其他,只局限在很小的一个圈子里,就教育论教育,教育之论无以深入,打开思路,看看教育以外的世界,有助于读懂教育,借助社会学著作,学习他们的方法,教育或许有新的突破。他们接下来要阅读杜威的著作,读一读教育经典,有助于扫一扫我们身上的市侩之气。我所说的市侩之气,就是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那种追风逐浪的时尚之习。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个人和团队更加厚重,而不至于轻飘飘。我以为:一个不断阅读经典、思考当下的团队就是人们所一再传说的学习型组织。

交流也是发现智者的一个很好的渠道,这次参加多个部门的读书交流,我发现了不少老师身上呈现出一种很好的读书品质,之所以称之为品质,是因为它已经成为这些人身上固化了的长期习惯。这种品质的明显特征第一就是表现为自觉的读书意识,因为工作需要而读书,因为生活需要而读书,因为兴趣爱好而读书,因为没有任何原因也读书,这就是人的职业方式、生活方式。第二就是表现为会读书,所谓会读书就是善于将所读的书加以提炼升华,将读书与问题结合起来,基于问题,基于思考,把读书所获融会贯通,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形成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读活了。自觉读书并能融会贯通,我以为就是智者。我希望更多的人成为智者。

读书交流——多美好的日常习惯!

 

(《山东教育》2012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