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什么都是“校长决定的”
发布日期 : 2010-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不久前与同学小聚,该同学在某市重点中学任中层领导。席间,该同学讲了两个关于校长管理工作的“内幕故事”,笔者深有感触。
故事一:几年前,H校长新调入该中学任校长。考虑到自己从普通中学调入,而该校是重点中学,该校的中层领导又多是多年的老主任,新校长怕自己资历浅,这些中层不买账。于是上任不久,H校长就开展了一次全体教师对所有中层领导的民主测评活动。民主测评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老主任都在学校工作多年,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一些教师。而新校长新来,还没怎么开展工作,测评又是校长组织的,所以大家对校长没有什么异议。民主测评后,新校长就根据测评结果一一找中层领导谈话,然后再把评议结果设置密码后公布在校园网上。全体教师都可以从网上看到评议中层的文档。虽然密码只有校长一人知晓,其他人都打不开,但此结果还是像一把无形的利剑悬在每个中层领导的头顶。新校长虽然也说过考评结果只有中层领导本人和校长两个人知晓,但谁知道哪一天密码会被公布?众所周知,群众基础是作为领导的根本条件,也是每个中层领导最为看重的。有“把柄”在校长手中,自然没有人敢对校长不敬。
但过了不久,新问题又出现了。中层领导不知何时还会再搞一次民主评议,工作上谁也不敢说硬话,对教师都客客气气的,工作要么在执行中打折扣,要么互相推脱扯皮,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大大下降。后来,H校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多次开会强调各部门要独当一面,要敢于承担责任,但效果不佳。
故事二:市里给了学校一个市级优秀班主任指标,有两位班主任符合要求,但让谁去呢?H校长倾向于A教师。于是,H校长找来德育主任商量此事。德育主任说根据学校每月的量化考评情况,应该是B教师更为合适。H校长立即点出了B教师的种种不足。德育主任马上缄其口。H校长随即又找来教导主任商量。教导主任开始也倾向于B教师,但相同场景后,教导主任也不再坚持。最后,H校长开班子会民主商议此事。由于事先打了“防疫针”,教导主任、德育主任都倾向于A教师。其他领导有异议的,在校长及两位主任的一番分析后,均不再坚持。这件事就在这种非常“民主”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了,非常符合民主程序,也符合校长心意。
久而久之,“会前会”的事情大家都慢慢知晓。“会前会”不可能每次都让所有中层领导参加。于是,班子会上再说什么事情,以前不知道的领导都不再发言,总怕说错话,等校长表明倾向后才随声附和。班子会气氛不再坦诚、民主,成员之间也经常会互相猜忌。校长一个人对学校的了解毕竟有限,一个人的决定可能会有所偏颇,可是中层领导又不敢说,偏颇的决定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纠正。最严重的是,每次学校某个决定下来后,如果有老师问:“为什么会这样?”不少中层领导都会轻松地说:“这是校长决定的。”如果笔者是校长,对中层的这种“轻松”我会感到不寒而栗。
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团队成员心中的权威和光辉形象,对于团队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校长应该靠什么在教师心目中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形象呢?应该靠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渊博扎实的知识、真诚朴实的人品、高尚独特的人格魅力。民主管理既是对教师的约束,也是对校长的约束。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剑锋的一面对着教师,另一面也同时对着校长自己。如果把民主管理当成一种手段来达到某种私人目的,受害的就不仅仅是教师,还会有校长本人和学校的整体利益。(摘自2010年5月11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季海峰)
(《山东教育》2010年10月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