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 : 2016-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临朐县柳山镇柳山初中   李中江   张艳罡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

数学是基础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像文史科那样集中,而是蕴藏分散在各章节之中,教师如何挖得准,渗透得不露痕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发掘数学史料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渗透数学情感教育

1.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不仅留下了浩如烟海般的文学典章,更有着古老而连续的数学发展史。世界数学史更是如此。数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以“读一读”的方式编入了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径。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并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编拟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二、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渗透科学唯物观教育

1.通过数学知识的形成历程,教育学生知识的产生不是由少数“天才”数学家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数学工作者长期劳动的积累与总结。正如恩格斯所言:“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

2.在数学的区别与联系中渗透对立统一规律的教育。数学中充满着对立统一的因素,如已知和未知、特殊和一般、准确和近似、曲和直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三、利用数学欣赏,培养学生数学情感与高尚情操

初中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大多基于一种责任,而非真正发现了数学的美。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例如,讲轴对称图形、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时,让学生欣赏简单美;在讲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边的中垂线的关系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点拨学生欣赏奇异美。

四、利用小组学习,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学知识更学做人

合作交往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要培养学生这些意识,关键是教师要敢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挥、合作交流、互相竞争的过程。学做人,就是要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求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

当然,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避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针对学生实际,寓德育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数学融为一体。

 

(《山东教育》2016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