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讲座 > 正文

让价值观培养回归教育本身

发布日期 : 2015-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在社会转型、矛盾错综复杂的阶段,人们往往陷入价值观迷失的怪圈,因此有人形容当今时代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有人说,教育是一场道德与欲望的赛跑。因此,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紧迫、任务艰巨。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一,是要给青年讲清楚,首先这不是政治,而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让价值观的培养回归到教育的本身,回归到做人的本身。这种回归,不是要脱离政治,脱离意识形态,而是从更深的层面对政治与意识形态进行对接。这样的回归,是对教师教育方法的检验和考验,是对教师自身价值取向的检验和考验,归根到底就是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与学生对话的能力。这不只是对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要求,也不只是对“思政”教师的要求,而应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空谈青年学生的所谓价值观,简直就是空中楼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八个字对于当今青年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接受教育。但复杂的社会环境让青年学生对这八个字有了扭曲的认知,甚至有人不以为然。当个人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人们往往找不到联通自我与国家、社会之间的通道,往往容易陷入“事不关己”、“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循环之中。甚至有些人认为,关于价值观的事情,还是等成功之后再考虑吧。这样的逻辑看似不尽合理,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培养他们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切忌空谈,务必与青年自身的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公众心理浮躁,也恰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对价值的呼唤也前所未有。因此,人们一方面忙碌地追求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呼喊着反对急功近利。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批评他人道德低下、感叹当今社会信仰缺失、怀念过去大师辈出等等。现代社会的价值缺失,就是温暖缺失,人情味缺失,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包容。诚然,在是非界线之间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但不宜简单草率地非此即彼,忙碌否定他人的价值观。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也切忌轻易去否定。“人人皆可以成尧舜”,从能力层面评价一个人尚可,从价值观层面去评价,尤其是作负面的评价,往往不得教育之要领,甚至适得其反。在信息化时代,青年学生行为举止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表达的各种变化目不暇接,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千差万别,不轻易去否定一个人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友善,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所在。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应该坚定不移地对这个民族的青年一代抱以信心和希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的榜样,已经化身为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代表人物。价值观本是内心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际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于榜样的身上。追寻榜样的过程,是一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过程。当代青年更加注重现实层面的榜样,尤其是通过创业走上成功之路的企业家,为众多青年所追捧。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贴近时代、贴近青年的当代榜样,唯有眼前事、身边人,最能激发起青年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价值共鸣的基础。榜样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牵引,更在于在价值层面的坚强守卫、正本清源和激浊扬清,在于使青年一代认识到,唯有“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的人才能更好地取信于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更加宏大的个人梦想。 

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之一,在于夯实青年一代的中华文化底蕴,使青年一代成为富于时代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中华文化的代表,而不是环球漫步、数典忘祖的所谓新新人类。这也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和最艰难的地方,因其会受到社会环境、评价体系、现实困难、师资水平、校园文化、知识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不是简单地通过“诵读经典”能实现的。真正的文化积淀,应该深存内心,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以自己身处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到骄傲和自豪,以自己能够亲身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在于培育青年一代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正确认知。不是盲目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富有智慧的、视野开阔又充满创造精神的一种视角。如此,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早已不是一个人才培养的问题,而是一个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复兴和文明演进的问题。(摘自2015621日《光明日报》,作者:宋敏)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