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讲座 > 正文

教育家渐行渐远

发布日期 : 2012-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是一个理念爆炸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校长、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说出许多新的理念,都能喊出一两句代表性的口号,但应试教育等教育异化现象并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课程改革无以深入,停留在形式变革,停留在表面文章,停留在热闹口号,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浅层化造就了教育的虚假繁荣。

这是一个缺少教育家的时代。

这是一个急需教育家的时代。

这是一个应该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

但是,当下促产教育家的方式却是南辕北辙的。

教育家应该产生于相对自由、宽松的文化土壤里。教育应该允许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自由办学权力,可以按照自己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来进行独立自主的自由办学,没有强大的外部力量强制性地压迫其按照一种模式办学,没有一种无形的枷锁粗暴地限制学校,没有一种或者来自社会、或者来自教育内部的力量强力阻挠教师自由地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

但是,眼下我们恰好缺乏这样的土壤。其一,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弥漫着急功近利的价值思想,升学第一,分数第一,这强大的文化气场压抑着校长,压抑着教师,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学校基本的生存条件。其二,政府的强势介入也是导致校长无法自主办学的又一重要原因。今天学校在享受政府所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的同时,必须接受政府事无巨细的领导和管理,要接受来自政府的考核、检查、督导、评比、评审、审计。其三,有些教育专业机构借助政府力量强力推进一种所谓的教学经验,有些校长为了树立政绩强行推行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哪里有个性教学的自由空间?这样下去教育家又如何产生?

教育家的产生往往是因人而异的,个性色彩很浓。校长在自己的学校,利用自己的办学条件,创造性地解决自己学校的办学问题,推动学校的发展;教师在自己的课堂,针对自己的学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自由愉快地成长。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校长、教师自身也发展成长了,最终他们当中成就巨大的佼佼者也就水到渠成地成为社会公认的教育家。

但是,我们眼下却用工业化的模式来培养、造就教育家,以工厂生产标准器件的方式来批量生产教育家。一问:教育家是培训出来的,还是通过长时间教育实践产生出来的?今天大量的培训导致我们有些校长、教师成了受训专业户。可我们是否想过:如此培训是不是表明我们需要不在学校的教育家、不在课堂的教育家?二问:教育家是论坛论出来的,还是在办学实践、教学实践中历练摔打出来的?今天大量各种各样的论坛导致我们不少校长、教师整天热衷于参加论坛、发表高见,进而养成了满嘴跑理念、时时喊口号的教育生活习惯和校长生态特征,不再深入课堂,不再深入学生,不再研究真问题,而只研究时尚的教育理念、时髦的教育口号。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需要的是不是口号教育家、理念教育家?

教育家的诞生一定是在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过程中,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坚持不懈;教育家的诞生是自然而然的,是水到渠成的;教育家的成长是倾听花开的声音,要慢慢等待。

但是,我们眼下却用商业化的模式培养、包装教育家,这种模式是以通过投入试图赚取回报为主要特征,以追逐实际功利为主要目的,通过政府的大量投入以求教育家的批量产生。教师只要有名就是名师,校长只要有名就是名校长,名师、名校长再进一步包装、炒作就是教育家,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思路,这就是我们荒诞的逻辑。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的一些大牌教师,基本不在自己班级上课,而是跑到各种各样的舞台上去上课,在聚光灯下上课。这样的课是公开课,更是表演课;这样的课是示范课,更是作秀课;这样的课不乏漂亮,却是没有灵魂着落的课!我们的一些大牌校长,基本不在自己学校呆着,而是到处传经送宝、参观考察,在报告厅演讲,在大会堂演讲,在体育馆演讲,他们的眼里只有芸芸众生,唯独没有学生!而那些千篇一律、剪刀加浆糊似的论文、著作,那些除了自己看、其他人基本不看的报纸宣传、期刊专集,最大的功能就是制造华而不实的泡沫,聊以自慰的虚假繁荣!因为在这些文字当中并不缺乏理念,但唯独缺乏自己的思想。而真正教育家的思想绝不是把别人现成的理论、现成的口号、现成的概念搬过来就是,教育家的思想应该是对当下教育所面临种种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属于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哲学观,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孜孜以求、实践探索。

教育家身上不应该有匠气,不应该整天蝇营狗苟地计较于分数,计较于升学率高出几个百分点、重点大学又多了几个人,这充其量也就是匠人而已。

教育家身上不应该有明星气,不应该以作秀为基本状态,即使表演得再老练,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秀”而已。

教育家身上应该有几分傻气,不唯利是图,不热衷时髦,而是执著地在自己的园地静静地耕耘,痴迷于教学始终不变,痴心于教育永远不改。

教育家身上应该有几分豪气,关心眼下的现实,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教育的整体现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这样潇洒,这样豁达,这样大气。

教育家身上应该有哲学家的气质,教育家的事业应该是教育哲学的事业,教育哲学的事业应该是思想的事业。

不知为何,教育不缺乏知识,教育界却缺乏常识!我们许多人不知不觉地把常识丢弃一边,而丢弃的结果是南辕北辙:教育家渐行渐远。(摘自2012510  新华网,作者:程红兵)

 

(《山东教育》201278月第212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