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切莫滑向另一个极端
发布日期 : 2012-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早已不再把教师当成课堂的主宰,教师也早就不再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顺利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上。
可是,当我们一边谈论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一边沉浸在学生热热闹闹地学、热热闹闹地讨论、热热闹闹地交流汇报的课堂中时,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课堂正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从“以教师为中心”滑向“教师不作为”。
近几年,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各种课堂教学模式,都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权利转移给学生。为做到这点,很多学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师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探究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主持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客串一把,把课堂全部交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确实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加上又有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似乎提高了很多。
但是,认真观察这样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学习内容的浅表化、课堂繁荣的虚假化。这样的课堂,其实是从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从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满堂灌。当看到站在讲台一角的老师只是站着、看着、笑着,只是点头称赞、夸奖或者用煽情、“贿赂”的方式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却不从知识方面进行一句点拨时,我忽然感到一种悲哀。
诚然,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但是,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吗?不,除了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更应是课堂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指导学生从此岸到达彼岸,引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让学生因教师的存在而有切实的提高。可现在的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领者的作用有很多的缺失,很多教师不敢讲,不能讲,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某学校为了限制老师多讲,竟让语文教师去上数学课。事后,该校校长介绍:开展这样的课堂展示就是为了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要让位于学生,即使教师没有本体性知识,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和交流讨论也能圆满学习一个章节。事后,该校长还引以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语文教师可以上数学课……
每当看到这样的课堂,听到这样的言论,我总是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那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教师没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了吗?
我们不否认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不否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度,教师千万不能矫枉过正,从“一言堂”滑向“不作为”,从“事无巨细地讲解”滑向“一味地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且美其名曰“新课程理念”。要知道,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站在学生的起点上,设疑、解惑、启发、引导,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就这点来说,教师永远是平等中的首席。
这样说来,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看”着学生走,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更是指导者、引领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课堂,切莫滑向另一个极端。(摘自2011年12月21日《教育时报》,作者:韩素静)
(《山东教育》2012年5月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