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讲座 > 正文

突破教与研的壁垒

发布日期 : 2011-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有的教师论文经常见诸专业报刊,但课堂教学却传统沉闷,效率低下;有的教师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却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似乎能研者不能教,能教者不能研。

为什么有的教师善研而不善教,有的教师只会教却不会研呢?教与研的壁垒何在?

笔者调查过某些“研”果累累而教学成绩平平的教师。所谓“研”果,不过是些许论文、几张课题证书罢了。翻看他们的论文,大抵有如下两类:一类是脱离教学实际的理论文章;另一类是点滴技法,就事说事,就题说题。这些教师的研绝大部分不源于教,故对教的促进作用小,其层次也不高,实为假性教研,教学成绩当然也不会好。

笔者也曾与多位教学成绩好但无“研”果的教师交流。谈起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他们都能娓娓道来,方法较多。而对于为什么这样处理最好,却说不上来。谈起为什么不进行梳理、总结、撰写论文,又多说研不是本职工作,或者不知道怎么研。可见,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一部分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却无研的意识,没有研的基本能力。

教者不会研,研者不善教,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很多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教研活动无序,二是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三是教研管理松散,四是针对性不强,五是层次不高。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在考核制度中,要加大从教而来又能反哺于教的教研成果的比重。

二是要实施课题带动。要求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研究课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培养教师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要抓好校本教研,实施活动带动。学校教研活动要有一定的规划,主题要明确,形式要多样。

四是要实施专家引领。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到校指导,逐步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与研本为一体,出现教研壁垒的怪现象,只是源自于教师的自身因素和学校对教学的管理罢了。学校要引导和培养教师努力做到教和研交互发展,共同提高,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理想的追求。(摘自2011411日《中国教师报》,作者:董林  郭莉莉)

 

(《山东教育》201178月第212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