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积极情绪引发学生内在力量

发布日期 : 2020-09-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纪琰玲

加拿大情绪调控专家丹尼尔·沙博和米歇尔·沙博的《情绪教育法———将情商应用于学习》,论述了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读完这本书,回顾教学过程中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我真是感慨良多,也让作为数学教师的我,重新审视情绪教育的魅力。

情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类本身是情绪化的,著名的纽约大学研究者约瑟夫·勒杜曾说过“情绪系统可以垄断我们脑的所有资源”。因此,情绪能力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能正确识别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阅读本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得到一些情绪调控方法的启示。

一、正确识别学生的情绪

书中提到:真正的学习过程是开始于我们的感觉而不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正确识别学生的情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调、心理变化以及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等,都可以传递他们的情绪信号。

以我做情绪追踪的一名男生为例:该男生数学学习基础不是太好,平时勉强能上完一节难度适中的数学课。我能感觉到他虽然掌握有些内容很吃力,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但对于数学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愿意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课下很活跃,与同学嬉笑打闹,活泼开朗,但课堂上出现情绪反差,沉默不语,也不做练习,只对着书本发呆,在我讲课的时候,他几乎都是低着头,不敢与我对视,小组合作讨论时也不发言,有时显得很冷漠,有时显得很痛苦,而且以种种借口迟交或不交作业。我了解他的学习基础,联想到最近所讲的函数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认为他可能听不懂课堂所讲的内容了。虽然他也很想学好,但课堂带给他的挫败感摧毁了他的自信,他开始情绪低落,变得很沮丧,甚至有放弃的想法。他的消极情绪需要及时排解,跟进关注,我立即找他谈话,告诉他函数的知识很抽象,对于很多同学的学习来说都比较困难,需要一段时间的感知理解才能掌握。他说感觉很受伤,不想学习了,很想放弃。我用心聆听他的感受,共情使我尽可能从他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帮助他导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约谈结束后,他的眼睛亮了,脸上也有了笑容,整个人都有了光彩和力量。后来,通过课下的单独辅导和课堂上的指导,他慢慢地理解了所学的内容,课堂上竟然主动举手发言了,这种种变化让我惊喜,也让我看到希望。

情绪具有两极性,通常表现在肯定性(或积极性)与否定性(或消极性)的对立上。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学生的认知。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积极回应,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而教师要正确识别学生的情绪,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学生很高的关注度,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情绪发生的背景,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正向的评价、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合理选择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对新事物保持热情和好奇心,理智地控制自己,学会管理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刺激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绪等。

二、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许多情绪理论家都曾经对情绪进行分类,例如冯特提出了情绪的三维度量: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轻松;汤姆金斯列出了八种基本情绪:兴趣、快乐、惊奇、痛苦、恐惧、愤怒、羞怯、轻蔑;而伊扎德在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厌恶和内疚两种情绪。无论情绪理论家将情绪如何分类,我们都可以发现人类的基本情绪中消极的情绪要多于积极的情绪。我们情绪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将源于快乐的情绪最大化。有时面对学生消极的情绪,教师能够平心静气,适当地幽默一下,不仅会在师生的会心一笑中弹掉不愉快,让紧张的气氛回归轻松和平静,更会培养学生的幽默感,教会学生自己调控情绪。

我班内的一位男生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只能听得表扬和鼓励,听不得批评。有次在课堂上做错了题目,还没有等到我点评,他的同位就说了一句:“就这样你还争着在黑板上做题啊!”他立刻满脸通红,感觉受到了羞辱,怒气冲冲,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喊:“就你厉害!”情绪非常激动。全班同学的眼光都被吸引过去了,还有些同学立刻扭头看着我如何处理课堂上的这种出格的行为。我只笑着对他说了一句话:“哇,吓老师一跳,脾气比老师还大啊。”又对他的同位说:“你的嘴比老师的嘴厉害,惹出了这么大的火!怎么灭火?”发脾气的学生立刻不好意思地笑了,赶紧坐下了,其余同学也跟着笑了起来。他的同位赶紧道歉,他激动的情绪随之平静下来。接下来的时间他还是争着回答问题,尴尬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课下他和同位主动找我承认错误,都说自己太冲动,竟然还幽默地说:“冲动是魔鬼,道歉是灭火器。”这样的结果,还需要教师说教什么吗?

学生的幽默感可以帮助他消除或调整自己消极的情绪,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我们老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能智慧处理,多一些宽容和幽默感,带给学生的必然是宽容和幽默的种子,最终会开出愉悦的情绪之花。

三、 学会倾听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情绪的发生都有诱发因素,而且都会有随之发生的行为。当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时,我们可能不会轻易觉察到诱发因素。此时我们需要倾听,了解原因,分析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共情和同理心尤其重要,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错,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他,而是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倾听他的思路,帮助他寻找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让学生的错误变得有价值,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回答问题,因为他感受到的不是出错的难堪和羞耻,而是获得顿悟的喜悦。

四、利用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

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但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和人格特质不同,教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依据神经心理学家罗伯特·克洛宁格的人格模型,丹尼尔·沙博和米歇尔·沙博从寻求新异的需要、避免惩罚和痛苦的需要、对奖励和情感的需要这三种人格成分,总结出了九种人格类型。比如大胆型人格特征表现为强烈的寻求新异刺激的需要,而对避免惩罚和痛苦以及奖励和情感的需要都很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具有这样人格特征的学生时,要鼓励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并且鼓励他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鼓励他表达不同的思路。经常给他挑战,他的情绪状态才会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始终处于新奇、惊奇、愉悦和成就感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具有激励性。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有效的自我评价方式。通过正能量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自主自觉。

总之,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的活动,也是情感心态参与下的情意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生理唤醒、认知评价、人格特征这三个主要方面的特点灵活采取策略来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师的诱发策略、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情绪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三者始终运行于课堂教学之中,三者的和谐才能成功调控课堂教学的氛围,才能引发学生的内在力量,从而实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性。

(《山东教育》2020年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