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化学教学

发布日期 : 2018-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张守红   亓英丽

 

面对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以及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与思想,并能将这些想法切实有效地付诸到实践当中,单纯依靠记忆和分析来学习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创造、实践等方面的思维水平,促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思维三元理论的内涵

斯腾伯格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致力于智力的研究。智力离不开思维,斯腾伯格认为思维处于智力的核心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斯腾伯格提出了思维三元理论,他将思维划分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三种。分析性思维是个体在遇到问题、决策等情境下,运用分析、判断等得出合理解释的能力,涉及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对比、检验等能力。分析思维通常被认为是批判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可以用于问题的解决及问题决策等方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在新问题或新情景下通过联想事物间的联系产生新异和有趣的想法,包含了创造、发现、生成、想象、假设等能力。创造性思维适用于同一情境产生不同的想法。而实用性思维指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实际操作,涵括了实践、使用、运用、实现的能力。实用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斯腾伯格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三种思维,但是每个人又都有所擅长的思维,当遇到问题时,具备不同思维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斯腾伯格看来,所谓智力高,就是可以灵活运用三种思维,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在现实教学中,分析性思维突出的学生,比较擅长记忆他人的理论成果,分析他人的理论观点,比较听话,遵守校规校纪,在考试中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创造性思维突出的学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总喜欢问为什么,对于一些问题,有古灵精怪的答案,不喜欢被约束。实用性思维突出的学生,喜欢动手,生活常识丰富,处理问题得心应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将化学知识进行分解阐释,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可以说这种教学更多的是调动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思维,然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却不能获得有效的培育。因此,从思维三元理论入手探讨如何开展化学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化学教学策略

按照斯腾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对于成功者来说,分析思维、创造思维和实践思维同等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三种思维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根据各种思维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做法,加以全面而有效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如下策略来开展教学。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任何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都是有目标导向的,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指导教学活动进行和展开的依据。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两者并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必须借助思维得以展开。化学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较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阐述。传统的教育教学却只关注分析性思维,倾向于引导学生去复述和分析已有的观点、知识,却很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受思维三元理论的启发,化学教学应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涵盖这三种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这三种思维能力加以培养。

分析性思维涉及评价、比较和判断等能力,实用性思维涉及应用、运用和实现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则涉及发现、生成、想象的能力,借助斯腾伯格对三元思维的分析,教师就可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去培养上述各方面的能力。

2.有效设计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驱动力,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源泉。问题是教师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不同的思维来自于不同的问题。擅长分析性思维的人,比较善于解决关于学术性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擅长的人,比较善于解决相对新颖的问题;而实用性思维比较擅长的人,则善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当其冲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问题,可以从分析性、创造性和思维性三个角度来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去分析、想象、实践,锻炼培养他们的分析、创造、实践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针对分析性思维的锻炼,可通过以事实为基础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针对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可以设计一些结构不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促使他们打破常规、产生自己的新想法、创意;针对实用性思维的锻炼,则可以联系日常生活来布置任务,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设计多种活动任务,推动思维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学生的读、听、写是常用的教学活动,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只能在枯燥无味的听讲中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很少向教师提出质疑。因此,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教学提倡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多种思维。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三种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分析性思维,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对比等方法,进行相应的交流讨论性质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或是家庭小实验的活动来锻炼;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全新的问题情境活动,鼓励学生想象,也可通过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锻炼。

比如在原电池这节课中,对于分析性思维的锻炼,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异同,分析某一个实验的缺陷;对于实用性思维的锻炼,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制备简单原电池或水果电池;对于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完成下列活动任务:如何利用不同金属片设计、制作原电池并进行实验。上述多样化的活动任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4.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部分依赖知识测验,也就是常规的考试。大多数考试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对于实践和创新思维考察较少,注重的是思维的结果,对思维过程关注较少。因此分析性思维好的学生,擅长分析、记忆理论知识,通常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比较突出的学生,在这样的测试中却一般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斯腾伯格看来,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者也不是单独发展的,是彼此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因此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活动,关注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侧重于分析性思维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批判、分析、对比,多问为什么、解释问题等;侧重于实用性思维的评价,可以评价学生运用、应用知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等,使用比较真实的情景,以达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可以评价学生进行想象、预测、假设、设计方面的能力。

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化学教学,倡导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创造、设计、应用、实践,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三种思维进行锻炼,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教育》201811月第33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