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融入中学地理的内容与策略初探

发布日期 : 2024-12-2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乡土情怀融入中学地理的内容与策略初探

———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例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李舒慧      

乡土情怀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地理学科是乡土情怀教育的载体。《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中学生要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导致中学地理课堂中对家乡的表述逐渐削弱,学生对乡土的认知与感受无法得到保障,乡土情感建立困难。本文拟从乡土情怀的内涵和表现、课标内容选择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课例分析,探析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乡土情怀的培养。

将乡土情怀的培养与地理实践力的提高相结合,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通过地理实践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一、深入挖掘乡土素材,增强乡土认知

乡土素材来源广泛、种类繁杂,例如地方志、研究文献素材、热点新闻、实地考察报告、政府官网文件、各种纪录片等。本节课从《寿光市志》中获取寿光的自然资源概况以及近年来政府为促进寿光产业升级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同时,对《寿光市志》中记录的寿光2020年三产的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形象直观的柱状图,使得三产比例信息更加清晰明确。另外,通过翻阅相关微信公众号,下载寿光市城市宣传片《美在寿光》作为思考题目的视频素材。通过设计寿光产业类型—产业结构—影响因素问题链,进行问题探究;使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从影视账号、综艺切片、音乐中深入挖掘与寿光相关的地理教学素材,结合从《寿光市志》中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折线图、饼状图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让学生在视听感受和直观数据展示中加深对寿光产业结构的认知。

【片段一】以文化类节目编创的方式创设乡土情境

导入环节展示本节课课程标准与学科素养目标,将《奔跑吧》节目设计理念与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挖掘相结合,分四个小组展示编创成果。首先播放城市宣传片《美在寿光》片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总结角度如下:产业类型的分类角度、产业结构表述举例、饼状图);根据规则给小组积分;板书(内容包括产业类型、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宣布本轮获胜小组。

学生活动:根据视频、学案材料、课本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完成题目;画图题选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绘画,其他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地区产业结构变化》;通过引入《奔跑吧》这档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化节目中的情境游历方式与积分规则,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虚拟旅游”的代入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通过观看寿光市城市宣传片《美在寿光》片段与阅读数据柱状图,展示了寿光的产业类型,打破了学生对于“寿光只有蔬菜种植这种单一产业结构”的印象,并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寿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中产业结构的乡土认知。

二、设计具身体验,增强乡土认同

具身体验强调认知、身体、环境融为一体,身体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产生认知体验,通过感官与环境的互动构建生成知识体验与情感认同。在寿光当地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调查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寿光不同产业的实地调研活动。教师分发课题表格,由学生进行汇总并进行汇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寿光的乡土认同感和归属感。

【片段二】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获取乡土地理资料

利用课前研学时间,学生分小组开展“寿光产业结构”实地调查活动。划分小组后,1组按照“寿光市图书馆—寿光市孙集街道大棚种植区—三元朱村王乐义展览馆”路线,2组按照“寿光市图书馆—寿光日报社”路线,3组按照“寿光市巨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晨鸣纸业”路线,4组按照“中信银行潍坊寿光支行—寿光蔬菜博览会—潍坊科技学院蔬菜种子研发中心”路线分组行动开展调研。学生根据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归纳对应年代的产业结构及形成的原因,在实地调查结束后填写“寿光产业结构”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任务单。在课堂上,学生推选小组代表并以ppt的形式分享本组在实地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在黑板上誊写结论,同时展示本组得出结论的依据。各小组阅读其他三个小组的实地调查资料,合作讨论探究,验证其他小组信息推理以及结论的合理性。

教师活动:为学生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分别从年代、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四个角度加以指导与点拨;对学生填写的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任务单内容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开展实地调研与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翻阅《寿光市志》与《寿光日报》、剪裁旧杂志、参观企业、浏览各种企业官网与官方媒体微信公众号、观看新闻频道等方式获取信息,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整合信息,以ppt进行展示,组长作为代表向全班进行资料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体活动,每个人都参与到收集资料的活动当中;学生通过与菜农进行电话访谈、参观展馆收集旧照片、翻阅旧报纸等实践行动,感受到寿光人民为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产生对家乡的正向情感;通过虚拟或真实的实践调研活动,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精神等的认同;小组汇报时,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寿光经济的腾飞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逐渐培养起对家乡寿光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

三、采取参与式行动,践行乡土参与

参与式行动是指参与者在特定的情境中为提高自身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而进行的联合行动和自我反思。本节课设置课堂虚拟实践环节,结合课堂中小组活动探究环节里四位小组代表分享的实地调查资料信息,学生通过个人以及小组的形式深入了解了寿光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以寿光产业结构升级的地理知识为依据参与实践,进而探究寿光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实际需求,提出寿光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素养之一,引导学生将本节课《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所学习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寿光的现代化建设中,为寿光高新技术产业和种植业等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增强学生对寿光的正向情感,加深学生的乡土情怀。

【片段三】项目式学习作业,学习成果反馈社会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实践练习课的机会,以Photoshop为工具,根据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绿色·科技·未来”的主题,为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制作宣传海报,全班统一投票后评出十佳优秀海报,投稿至政府官网征集链接。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和小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为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制作宣传海报,并将自己对寿光未来产业发展的见解融入其中;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联动,学生亲自为家乡的建设建言献策,开展相关绘画、制作宣传海报、制订建设方案以及将乡土文化融于地理实践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

四、反思与启示

中学地理教学中乡土情怀的培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情感到认同再到行动的有效路径。在地理教学中,可从区域着手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开展主题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地理情境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同时,教师要加强引导,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首先,地方感和地方参与是人的情感与地方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地方感是新人文地理学地方研究的中心话题之一,所体现的是人在情感上与地方之间的一种深切的联结,是一种经过文化与社会特征改造的特殊的人地关系。乡土是人们生长的土地,乡土情怀是家国情怀的一部分,是家国情怀的具体呈现,培育中学生的乡土情怀有利于唤起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乡土文化的敬畏,坚定对故土家园的热爱,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践行,在国家安全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构建有根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地理学科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乡土,形成对家乡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厚植乡土情怀。

其次,乡土情怀具有层次性和进阶性,要根据情境和内容进行创设。先有感性的认知,才能更进一步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发行动与实践,实现从认识到意识再到行为的进阶。教师先从基础的认知和感知进行引导,进而培养学生对乡土的归属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以实际行动回馈乡土,并从乡土情怀进阶至家国情怀,实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与现代化教育的共生结合,推进教育改革。

最后,有关乡土情怀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在深度、广度上的积累,也需要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地理教师要做自己地方的专家。”同时,教育是一项情感实践,倾注情感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因此,教师劳动是情感劳动,是价值观的传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造、传递和交换适合的情感,不断提高对乡土的情感和认识,才能在课堂上引发师生间的共鸣。简而言之,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加以重视并积极践行乡土情怀教育。

 

 

(《山东教育》202412月第35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