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英语,生活处处有精彩
发布日期 : 2017-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乳山市乳山寨初中 于 波
长年摸爬滚打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线,我眼中的英语常态课是这样的:背诵、记忆、分析语法、大量的习题……“夯实基础”是我们的口头禅,是时常挂在嘴边叮咛孩子们的励志法宝。因为有中高考的压力,老师和家长用以激励学生的,是如何通过考试走出农村,脱离体力劳动。想想英语课前那些埋头苦读的孩子们的身影,课下那一摞摞的习题、试卷,课上那些无奈的、被动的眼神,不得不接受的学习任务……这真的不是我想要的英语课!能不能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创新和改革,给山里的英语学习凿开一扇窗户,注入一剂快乐,哪怕只是给“苦口良药”包上一层可口的糖衣呢?
生活启迪,创新教学
1
长期以来,我们只是把英语当成了一门应考科目来教、来学习,而忽视了它作为一门鲜活语言的独特魅力。就农村学生学英语的现状来讲,他们还不具备欣赏英文名著或时事报刊的水平,也没有相应的条件,那么可以要求低一点。我的孩子在6岁之前读了大量的绘本,这些绘本故事语言简练又充满韵味,图画生动有趣,很少有孩子不被它们所打动。这些绘本有不少是以英语为母语完成的经典之作,这么好的东西,不带给学生,真的是极大的浪费。于是我上网查找它们的英文原版,制成PPT,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读这些经典的绘本故事。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读过的绘本有“The Giving Tree”,“It’s OK”,“Big Pumpkin”等等,我们连读带比划,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一读、二回顾、三讲述的方式,既训练了语言,起到了传递美、欣赏美的作用,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
有谁会拒绝音乐的魅力呢?何况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们。
不论城市或农村,十几岁的他们一样青春又热血,追求新奇好玩的东西。我不止一次给学生听英文歌,但似乎每一次,都像是他们的第一次。每一次学生都将歌名认认真真地记到自己课本的扉页上,每一次都听得那么入神,那么兴致勃勃。
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还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愉悦,可以给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
只要用心,处处都是教学素材。
3
给枯燥的记忆再添点料,与孩子们一起同读、同写、同成长。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5岁的女儿逛商场,但女儿对此总是很排斥。母亲觉得奇怪,商场里琳琅满目的东西那么多,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松了,母亲蹲下来为她系鞋带时发现:从孩子的视角看去,满眼都是成年人的腿、胳膊或包,这样的“商场”,孩子怎么会喜欢呢?
课堂上,我们时常会给出这样的指令:“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把这段背诵一下。”
“请大家合上课本,开始默写。”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走下讲台,尝试与学生一起背诵、一起默写、一起参与检查呢?从他们的认知出发,感受一下完成这些任务的难度或趣味。
虽然是老师,但是也不见得每次都能以一敌十地赢得所有人。输的一方要自愿接受惩罚,学生罚老师,是不是课堂上的一道奇观呢?
同样是枯燥的记忆,但披上一层师生同背、互相检查的外衣,瞬间就变为一股声浪!孩子们体内的洪荒之力一旦爆发,真的会让人惊掉下巴。
因地制宜,拓宽视野
1
在Go for it!教材中,初一上册第九单元是有关食物的喜好这个话题的,练习材料中罗列了大量的食品种类:梨、苹果、鸡蛋、面包、汉堡包、薯条等,但是对沙拉一词,农村的学生十分陌生。我们在这节课上的交际对话是这样的:
“Do you like apples?”
“Yes, I do.”
“Do you like salad?”
“Er……”同学们的回答显得随意又无措。
关于沙拉,我给学生解释过是什么样的,但学生的认知还是很模糊。
在农村,材料不缺,缺少的只是大胆的创意和实践。
我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几种水果,然后我去超市买了几包易搅拌的酸奶,在感恩节的那天,我们分小组来做沙拉,一会儿的工夫,削皮、切块、搅拌,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一盆沙拉。大家学会了制作沙拉的方法,尝到了沙拉的味道,同时也将劳动成果分给老师和同学品尝,深化了感恩的主题,也拓宽了学习的视角。
此时,我再适时地问一句:“Do you like salad?”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应答:“Yes!”
2
关于“万圣节”,我们也有自己的创意。
正巧有同学旅居德国,每年的万圣节,总能看到她带两个孩子装扮成丑怪恐怖的样子挨家讨糖果的照片。
万圣节的前一天晚上,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帽子或面具、斗篷等,第二天有走秀PK赛。
看看学生自己准备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装束吧:小时候的格格头饰、酒盒子做的士兵帽、报纸做的士兵背心、婴儿毯围成的斗篷……
在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自信又乐观地秀出与众不同的自己。在两两走秀的过程中,我适时用英语穿插一些相关的问题,赢者还可以参加老师的宝箱探宝活动。学生踊跃回答,非常开心。
虽是少写了一次作业,少做了一节课的习题,但是谁能说,我们的收获更少呢?
创造氛围,用比学大
浸泡在英语里面,应该是最好的学习英语的方式了。
开学初我便跟学生约定,本学期会有一天的英语日,要求这一天里所有的语言交流都要用英语。
这样的话,便要提前做好准备,鼓励学生把课本上的东西移植到生活中来。农村的孩子多数羞涩,课堂上迫于压力,不得不开口说英语,但是课后却很少主动运用。作为老师便要抓住时机,引导他们活学、活用英语口语。
某天课后,在孩子们跳绳时,我带头用英文来计数,很快就有胆大的孩子跟上;课间交谈时,我尝试着用英文询问学生的情况,他们也能以简单的英语来回答。
这样,在英语日到来时,便不会显得太突兀,以致完全无法操作。
我们选在了一个春天的周六,到市里的一个公园里郊游。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挑战自己全英文生活一天。刚开始学生窘态百出:连比带划,把会用的、能用的单个的词、简单的句子全部用上,笑声一片。但上午还显生疏,下午便渐渐地流利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表达。正是有过这样的锻炼,之后在参加英语考试改革新增加的口语测试时,孩子们胆大心细,不羞怯,不退缩,有5位同学获得了市级奖项,在集体项目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快乐而有意义的学习,将自己的生命参与到对方的快乐中。尽管我们单纯的学习时间似乎缩短了,但是效率却丝毫没有降低,我们取得的成绩反而比之前更出色。在“玩”英语的几年里,我多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各项学案设计及课堂大赛的奖项。而我,也成了学生眼里最受欢迎的老师,是他们笔下的“最美教师”。快乐学英语,我们的收获岂限于应考分数?
教无止境,只要有心,生活处处有精彩。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一生受益的,是快乐的。在未来的路上,我会继续与学生一起学,一起玩,用英语帮学生凿开一扇窗户,让外面世界的阳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山东教育》2017年1、2月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