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德育教学中化学史价值的开发

发布日期 : 2017-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淄博市教研室              王    媛

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   谢英明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下面,就结合《感悟拉瓦锡对空气组成的研究》《原子结构的探究》这两节课来谈一谈在化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挖掘化学史的价值。

一、追本溯源,让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

科学的每一项伟大发现都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最原始的、追根溯源的思考和发问。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将抽象的知识还原到它应有的生活背景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传播人文精神。比如在空气组成的研究中有关氧气的发现,其实对氧气的认识就源于人类苦苦探索“火”的本质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揭开燃烧现象的神秘面纱。最早对燃烧现象作出解释的观点是燃素说,即一切燃烧反应都可以归结为物体释放燃素或吸收燃素的过程。拉瓦锡开始也信奉燃素说,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动摇。1772年,他读到一本关于金属煅烧的著作,书中指出,一切金属煅烧时重量增加。按照燃素说,煅烧金属和可燃物燃烧必定要放出燃素。其逻辑结果就是:燃素的失去产生了重量的增加。拉瓦锡对此非常怀疑。为此,拉瓦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燃烧的实验工作,他设计并完成了化学史上有名的“12天实验”,并最终发现了氧气,进而建立了科学的氧化说。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展现与回顾,可以把凝固的文化激活,让学生体会对世界的最本真的追问;体会那种试图拨开认识的迷雾,对习以为常的现象给出一个大家认可的合理解释的艰辛;体会人类解读自然之道时原创思维的可贵。

二、剖析科学方法,体会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

拉瓦锡被认为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他以一种崭新的角度来对待定量技术,这是化学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基础。他为化学所做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就是:引进严格的方法论、经验论和定量方法。在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中,拉瓦锡以汞作为除去氧气的药品,汞在常温下呈液态,除用作反应物外,还可以通过连通器直接测定反应器(曲颈甑)内空气体积的变化。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赏析该经典实验的实验体系、药品选择、实验装置、减少误差的措施等,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化学方法教育。

从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到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到不同原子结构模型的构建,科学家正是依据新的实验证据,不断突破和完善,谱写了整个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在教学中,要注意以问题为导引,尝试着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科学理论。如: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汤姆森凭借什么向权威发起挑战?如果你是汤姆森,当你发现所有原子中都含有带负电的电子,对于原子结构,你会做出什么猜想?(由于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有负电部分就会有正电部分,两者以什么形式共存?)卢瑟福是汤姆森的学生,他是凭借什么推翻了老师的论断?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卢瑟福提出的核式模型结构很快也被推翻,化学就是这样不断地将原子结构理论一次又一次向前推进。

在体验科学家探究方法的同时,学生也在不断地冲击中意识到,科学家提出的理论,囿于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一定是正确的,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事实的冲击下,这些理论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正是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宝贵的精神。

三、正确评价化学史中的“正确”与“错误”,体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回顾化学发展的历史,如果没有深入的剖析,学生不了解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往往对化学史无法全面、辩证的评价,只会简单地从科学家的精神、态度上草草掠过,把这些生动的化学发展史当成了有趣的小故事,甚至嘲笑“失败者”的无知。实际上,科学的旅程,从来都不是一路辉煌,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共同书写的历史,是一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历史。尽管“燃素说”把科学引到了一条漫长的死胡同里,但它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施塔尔提出燃素说之后的90多年中,它成为解释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化学现象以及全部化学的框架。引发了一系列的实验,去研究燃烧、氧化、呼吸和光合作用,对气体的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尽管以下这些科学家也在燃素说的死胡同里兜兜转转,但布莱克发现二氧化碳并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卡文迪什分解了水,并发现“可燃空气”(氢气)与氧气能化合成水;普利斯特里首次制得了氧气并研究了氧气的性质,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使拉瓦锡的研究成果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这就是科学不断进行自身纠错,螺旋上升式发展的规律。

 

(《山东教育》201712月第5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