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成性”课堂的思考
发布日期 : 2016-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吕 斌
新课程呼唤精彩生成的课堂,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却简单、机械地解读了“生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随意生成、低效生成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看起来花样繁多、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生成性”课堂的实效性?笔者结合十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科学预设与有效生成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够精彩的课堂。”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等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过程,尤其是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疑难点解决处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设。高质量的课前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在备课当中,教师如果仅仅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那种生成的智慧和火花的碰撞,这种预设必然是僵化的,是缺乏生命活力的。预设和生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当中,预设和生成都应该着眼于教学的需要,要有利于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科学预设的基础上,师生在课堂中“教”与“学”精彩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完全根据教师课前的预设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教材文本之间思维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学生对学习新的体验、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不断产生,这才是有效的生成。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培育有效生成
1.课堂生成哪里来
(1)教师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由于课堂更具开放性,学生有些颇具个性化的问题或见解是教师难以预料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学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多角度预设。教师如何能更好地通过有效预设培育有效生成?从教师的角度应关注以下“三性”。
一是知识内部的建构性。地理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学资源能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让课堂生成的问题更具有价值。
二是问题开放的指向性。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预设一些有思考价值、能密切贴近学生能力实际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和合作讨论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例如在“城市区位分析”的教学中,以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南通为例,通过两个问题的分析探究:①以南通为例,城市的地理区位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②读南通城市地理位置图,南通市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与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通过问题的有效预设,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照搬书本,同时问题题材就在我们身边,让教材理论与现实生活进行了很好的对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三是信息生成的教育性。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预设中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例如,区域开发及经济联系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南沙岛礁建设等这些让国人为之振奋的热点内容为背景,因势利导地进行启发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用真心去感悟、体验,达到育人的目的。
(2)学生的角度
一是生成的民主性。“生成”的课堂需要营造一个温馨而又有创造力的环境以及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展示,敢于进行非逻辑的异想天开。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会为课堂的有效生成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二是生成的动态性。生成的课堂不应该是仅仅就书本而书本,就知识而知识,而是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不应人为地设置束缚学生思维的小框框,要允许学生突发奇想,敢于对书本、对教师质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一些大胆的想法,在思路上要引导,在情感上要呵护,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精彩生成的效果。
2.课堂有效生成的三个原则
(1)尊重学生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教师预设的起点,也是生成的重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研究学生,尤其是学生个体的差异,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思考、有互动、有成效。
(2)尊重文本
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避免偏离文本,偏离教学目标的随意生成,即预设要凸显教学目标,生成要彰显教学目标。
(3)着眼有效
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教师讲得多精彩,课堂多热闹,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所以无论是课前的预设还是课堂的生成都应该着眼于有效,要让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山东教育》2016年5月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