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那点事

发布日期 : 2015-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五莲县实验学校   杨作莲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有效教学仍任重而道远。在国培期间聆听了毛振明、孟文研、陈雁飞等专家的讲座,结合以前听过的各类体育课,反思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感觉有许多老师对体育课堂教学本真把握不准,把心思放在花样、创新等形式上,有的蜻蜓点水,有的花样百出,还有的虚假作秀……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增强形同虚设。那么,如何应对现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打造有效课堂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仁们商榷,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把握课程性质理念,让教学有的放矢

课程性质: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把握体育教学本真,明明白白教学,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多少等问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定教,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和平台,全面促进学生终身体育发展。

二、明确各环节目的,讲究教学策略

1.开始准备部分是学习和锻炼的“序曲”,准备活动是科学有趣的“热身”和吸引心灵的“热心”。

其目的是:迅速组织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明确课的内容、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准备活动,预防运动伤害,使身体各系统迅速进入兴奋状态,为基本部分学习做好铺垫。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目标、要求讲述不清楚,尤其是教学目标,要么比较抽象和空泛,要么不便于操作和观测。如初步了解,进一步掌握,巩固提高等;活动量小,活动不够充分;个别教师缺少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环节,学生穿休闲服、带发卡上课等;时间分配不合理。

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必须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一般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如篮球传接球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85%左右的学生能够两人相距3米按动作要求原地连续传接球10次以上,15%左右的学生能够两人行进间连续传接球10次以上。

根据教材找准重点,结合学情确定难点。准备活动应符合运动生理学的活动规律,活动由慢到快、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准备活动内容应围绕课的内容和器械进行,贯穿课的始终。内容有队形变换的走跑、韵律操、器械操等,还应有相关的专门性辅助练习。活动形式以游戏为主,像“听数找朋友”“抢车位”“踩尾巴”等喜闻乐见的游戏都深受学生喜欢,活动时还可配以“找朋友”“健康歌”等适合学生活动特点的伴奏。

每节课按45分钟为例,开始准备部分时间一般810分钟为宜。

2.基本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严谨并有效率的技能教学、活泼而有针对性的身体锻炼直接关系到课的目标完成。

其目的是:学习新内容,复习已学习过的内容,并与课课练、游戏比赛、演示讲评等有机结合,实现主体教学目标任务。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教态紧张,讲解使用方言且拖沓冗长,抓不住重难点;示范不注意示范面,甚至出现错误动作;驾驭课堂能力差,学生练习不积极甚至开小差,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集合讲解频繁,学生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小,当堂达成度不高;学习评价过于简单,只讲优点,不讲不足,甚至言过其实;进行游戏、比赛练习时学生为取得好的成绩不守规则,教师忽视对学生体育道德教育;时间分配不合理。

教学策略:普通话是体育教师的一根软肋,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从现在起说好普通话,简洁清楚、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对于驾驭课堂至关重要。基本部分组织教学要贯彻“精讲多练、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理念。讲解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语言要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与肢体语言相得益彰;示范动作力求准确、熟练、优美,给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和概念;讲解与示范应根据需要配以挂图、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

分组练习要依据教材内容、器械等,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组,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安全,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力争上游。学生练习时教师要适时用语言点拨、激励,共同参与,尽可能减少集体集合、讲解的次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形式既不能单一重复练习,也不能蜻蜓点水式花样练习,采取何种练习形式要根据教材的认知程度而定。例如,快速跑、途中跑练习,可采用分组直线跑、追逐跑等形式,也可将“剪刀、锤头、布”游戏融入其中,输、赢变换跑等,练习要有坡度,层层递进。

适时根据学生年龄、教学内容配以“爱拼才会赢”“超越梦想”等激扬奋进的音乐伴奏。对学生进行评价应遵从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原则。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逐步形成过程,在评价中要多使用形成性和指导性评价,少用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看到学生进步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有重点地向学生反馈真实的学习信息,指导性评价要让学生学有方向。被评价的学生可由各小组推选,也可由教师分层抽取;评价分为师评、生评、自评等不同形式。

每节课按45分钟为例,基本部分时间一般2830分钟为宜。

3.结束部分是体育课的收官工程。

其目的是:让学生由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缓解在运动后因乳酸堆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机体超量恢复;进一步强调课的重难点及突破,发现学生课堂的闪光点,布置作业,收拾器械。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准备、放松活动目的不明确,使用徒手操等做放松活动;个别教师小结含糊其辞,不能把握重难点,起不到深化、点睛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器械等德育教育,部分学生出现拖拉垫子等现象;时间分配不合理。

教学策略:放松活动组织形式最好以散点为主,师生共同参与,轻松的舞蹈、导引、瑜伽等都是很好的身心放松;“背背佳”“挠痒痒”“编花篮”等合作放松,学生自导自演,效果也不错,再配以适宜、舒缓的音乐。教师小结以点带面,多表扬激励学生。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贯穿始终。

每节课按45分钟为例,结束部分时间一般45分钟为宜。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重视课课练

合理的运动负荷是实现教学任务的保障。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完成都十分不利。

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几种方法:

1.测量法:最高心率=220-年龄,靶心率=最高心率×(60-80%)。

2.教学观察法:看学生是否脸红、气喘、出汗,问学生感受:肌肉痛不痛?累不累?

课课练符合事物的螺旋型发展规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养的有效手段。课课练与主教材配合的原则:高低结合、动静交替、身心兼顾。每节课抽出5分钟,可根据学生素质情况统一安排练习;也可让学生有组织地“放飞梦想”——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团队一起练习。

四、加强校本教研,发挥团队优势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体育教学要深入开展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先行集体备课,对每节课的设计思路、组织教法与学法、场地器械布置、课的密度等提出各种意见和不同见解,经过充分讨论,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初案。观课后,学科组再次提出修正建议,课任教师二次备课,如此多次打磨课。

养成动笔的好习惯,每一章节或单元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授课心得及困惑等,在网络、博客等线上进行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交流中得到提升。

牢牢把握初中体育课堂本真,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简洁幽默的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练习形式驾驭课堂,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必能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