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要接地气、有灵气

发布日期 : 2015-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临沂市第二十八中学   徐美芹

 

初中地理课接地气、有灵气,就是在课堂设计上尽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让学生理解透彻,接受得了。我们要让地理课成为“让所有难题都成为乐趣”的地方,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不只是课本上的,更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是用来背诵应付考试的,而是相伴我们生命旅程的风景。

接地气,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1.从地理的视角审视平凡生活

生活是地理大课堂,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大多数初中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层面狭窄,初学地理往往觉得很抽象。例如经纬线、半球的划分等内容,本来就是人类假想、不存在的抽象的东西。怎样突破这样的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经线的形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成熟的大南瓜、剥了皮的橘子,纬线的形状一圈一圈,尤其是赤道,可以联系到领带、呼啦圈;而地球的运动形态,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不妨联想到优美的芭蕾舞姿,演员在自身旋转的同时又在飞速前进的花样滑冰……这些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地理知识就蕴含在生活的源头活水里。

2.地理课穿插适当的户外活动

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外出旅游。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情境,假如单从气候的角度考虑,我们暑假最好到哪里消夏?寒假最好到哪里避寒?这样可以活化知识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这种方式比让学生看课本等温线地图找差异更形象,更有现实感。在晴朗的午后,让学生站在操场上标记一下自己的影子有多长,下午放学的时候再在同一地点量一下自己的影子变化有多大,学生会感觉热的时候影子短,冷的时候影子长,这为学习“温度带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影子与温度的关系”这样理性的知识做好了感性的生活铺垫。

3.广告、电视剧皆可为我所用

我们今天生活在广告的海洋里,其实楼盘广告、食品广告等都可以拿来理解地理知识。例如某楼盘广告提到大间距,360天欧洲水岸假期,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建筑楼房必须考虑楼房间距问题,从理论上讲,在地球上哪些地方建楼就可以不考虑楼房间距问题?欧洲水岸一般是什么气候类型,在中国有这种气候类型吗?欧洲水岸假期涉嫌虚假广告吗?学生遇到这种思考题,大多都会很感兴趣,这比直接引用课本上的填空题更接地气。再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教材上给我们提供的材料分别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海南岛和黑龙江的气候差异、新疆和北京的干湿比较。我觉得这些材料太传统,缺乏新意,对学生少了一点吸引力,于是引用新鲜的旅游宣传资料———日本的“樱花前线”和我国的“油菜花前线”,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日本樱花由温暖的日本列岛南端向北方依次顺时开放,犹如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推进的“樱花前线”,以此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性?而我们中国的“油菜花前线”比樱花更为赏心悦目。例如,广东英德花开时间:3月上旬;江苏兴化花开时间:4月上旬;而青藏高原花开时间:7月中旬。为什么花期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课件展示出优美的画面,从学生们津津有味的欣赏和唏嘘赞美声中,我知道他们理解了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在复习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这些国家的知识时,都有一个相近的问题:工业一般都靠近原料、燃料地分布,这样分布的好处是什么?于是,我让学生观察达利园蛋黄派包装袋:它的总部位于福建泉州,而分工厂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为什么达利集团总部不直接生产产品?有的学生想到了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是水稻缺少面粉,有的学生反驳说可以运过去啊。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大部分没有经济头脑。终于有一个学生想到了运过去面粉生产蛋糕,再运到北方来卖,这是很不省钱的。所有的学生这时恍然大悟:原来靠近原料地,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很多地理道理的解释是很抽象的,有时候给十二三岁的学生解释原因,帮助他们探索规律,空洞的讲解显得苍白无力,一旦借助生活情景,可能就会让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活泼可爱。例如在学习土地利用类型时,为激发兴趣,我让学生回忆《乡村爱情》里的谢永强在山上经营果园赚钱。这就是地理,如果在山上种粮食那就是不懂地理,一旦引导到这个层次,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让学生会心地笑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课堂收获。

有灵气,以复习课为例:

1.让学生把厚书读薄,理出思路,整合归纳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纵观地理知识全局,让学生有地理知识整体感。例如,我们不妨上一节目录复习课,梳理一下初中地理四本书的目录。一旦学生心目中有了地理知识的整体框架,胸中再有几幅地理简图,他们在做综合题的时候就会思路开阔,有话可说,说到点子上。举例说明:如何分析美国和俄罗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很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说起,如果学生能够具备区域地理的整体知识,从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矿产资源等方面着手比较,就会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多方位启迪思维,激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就会产生灵气。

2.让学生把薄书读厚,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例如,面对中国的地形图,可以引申出很多地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找出中国主要的分界线:中国三级阶梯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河流内外流区域分界线、人口密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哪些地理事物分界线经过的地方。同样一幅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能承载多少地理基础知识?中国气候大致分布、主要河流经过的省区、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分界线、四大工业基地及其工业中心、主要铁路干线、民族分布特点、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经过的省区都可以此地图为载体一一落实。

3.面对难点化难为易,这是灵感,是课堂灵气

歌德的母亲这样给孩子讲故事:她总是把故事讲到一半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自由发挥。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当老师的借鉴。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灵感,让课堂有灵气。例如,很多学生觉得地理知识纷繁琐碎,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这就需要我们启发学生,灵活设计一些记忆方法,化难为易。例如可以尝试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编成顺口溜。举例:东南亚主要国家与物产,可以这样说:“马油泰橡菲律蕉,印尼椰子产量高。”对于长江概况我是这样概括的:“长江全长六千三,源于唐古拉雪山,青藏滇川渝湘赣,鄂皖苏沪东海边,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水能冠。”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这样总结:“黄河全长五千五,源于巴颜喀拉山谷,青川甘宁内晋陕,豫鲁几入渤海湾,河口桃花上中下,凌汛洪涝很不安。”这些聪明灵动的学生啊,他们为了押韵,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竟然把巴颜喀拉山加上了谷,把桃花峪删掉了一个字,我认为这就是创新。复习“地形和地势”,首先复习地势影响了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反映了地势概况。在这一点上,可以让学生展开充分的类比联想。我们临沂的沂河主要流向、北京的主要河流流向都是自西北向东南,那临沂和北京的地势就都是西北高东南低,而思维更开阔的学生会发现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尼罗河流向的不同;刚果河差异更大,流向是向心状,因为在盆地里;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反映了地势中高周低的特点。学生的眼睛盯着地图方寸,思维已神游万仞,联想、对比、类比等多视角联系,地理课堂既有深度又不乏灵气。

简而言之,地理课好像一棵大树,只有接地气,它才会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只有有灵气,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才可能像小鸟般叽叽喳喳纷纷落在这棵树上。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