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促进物理有效教学

发布日期 : 2015-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在对教科书高度信赖的基础上养成了对教科书的高度依赖。在很多教师的眼中,课程资源仍旧只是单调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而已。其实,以促进有效教学为中心,课程资源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教辅材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我国课程专家吴刚平教授对课程资源的定义是: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感受、问题、困惑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游戏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就如水和鱼的关系。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课堂教学资源贫乏,那么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凭借和依托,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将无从谈起。课程资源是影响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实现课程目标、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教学应该扎根于具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情境中。

对于如何利用好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笔者及备课组成员之间协同合作,几年间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呈现给大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开发游戏中的课程资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因此,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高中物理教师值得挖掘游戏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即把特定的教学内容创编在游戏中,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

如在“波的形成和传播”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机械波的传播特点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这是因为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是从单一质点的振动到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有着复杂的研究对象和时空概念,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引入一些游戏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效果可能会比教师仅仅用生硬的语言去描述好很多。

在课堂上,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减少了教师的讲解,设计了让学生模拟“人浪”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和感受机械波的形成过程。上课时我先引导道:“同学们,我们都见过足球场上进球时球迷们兴奋地做出人浪的场景吧,今天我们来现场模仿一下。”于是,我请身高相当的几名学生手挽着手从左至右排成一排,展示人波的形成。游戏规则:首先请展示的学生都做半蹲的动作,然后请左面的第一位学生做站起、下蹲的往复运动,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其左边学生手臂的指令做站起、下蹲动作。学生通过几次试演,一列美丽的“波浪”很快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在学生获得直观体验的基础上相继抛出了下列问题:1.人波是如何形成的,在波的形成过程中各位展示的同学是怎样做的?2.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各位展示的同学有没有随波迁移?3.机械波传递的是什么?4.再次表演,注意观察每个同学开始振动的方向。结合教师的问题,学生深入思考,对波的形成和传播构建了以下知识结构:1.波的形成是因为前面质点带动后面质点振动,后面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且总是滞后于前面质点的振动。2.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它们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3.机械波传播时只是将波源的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向前传播。4.各质点相继开始起振的方向完全,都与波源开始起振的方向相同。

在整个互动过程中,不管是上台演示的学生还是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游戏课程资源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了学生们喜欢的、充满趣味的情境游戏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对机械波的形成获得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机械波形成的本质原因及机械波传播的特点,通过教师设问与启发,学生最终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这节课的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活动,不但调动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游戏课程资源是对教学的有力支撑,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资源的作用,促进有效教学。

二、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错误”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过程、经验不同,认识就会出现偏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让学生犯些错误是应该的。他的发展认识理论指出个体实现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必然经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的错误有助于推动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怕学生犯错误,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力图发现其中的积极成分,努力根除其中的错误成分,最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世界上最古老、最简单的课题莫过于运动问题,但司空见惯的自由落体运动,人们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两千年之久,最终由伽利略揭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物理教学活动中,面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学习,很多学生还是同亚里士多德一样,得出了错误结论:认为是重的物体下落快。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这样错误结论的出现很正常,因为平常的生活经验给了他们这样的认识。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如何从学生的错误根源出发设计教学,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是当务之急。为了让学生发现已有经验的欠缺,我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准备一张大纸和一张小纸,将小纸揉成团,大纸铺平,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哪个下落快?结论:轻的物体下落快。实验2:两张完全一样的纸,将其中一张揉成团,另一张铺平,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哪个下落快?结论:同样重的物体下落时也有快慢之分。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这两个实验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真正原因。最终,学生意识到物体下落的快慢可能和空气阻力有关,为逐步形成新的、正确的认知结构铺平了道路。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错误资源也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最普遍的资源,错误资源可以而且必须得到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物理的教与学。漠视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错误,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推进上的困难,甚至形成永远的“错误”,严重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是交叉和结合在一起的。新课改对有效教学的追求,需要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支撑。除文中提及的学生游戏资源和错误资源可作为物理课程资源外,生活中还有许多资源可供利用与开发。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促进有效教学服务。

 

(《山东教育》20153月第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