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教学的过渡方法

发布日期 : 2015-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江苏省滨海中学    

 

俗话说“过河要渡船,登高要爬梯”,这“船”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过渡工具。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也一度常为课堂结构不严谨、环节不连贯,教学内容机械罗列、味如嚼蜡,课堂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而苦恼。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可能用过“前面我们学习了……接下来我们学习……”“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部分,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一类的话来衔接同一堂课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是整个课堂教学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实是没有讲求过渡的方法,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所致。

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设计好教学过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经过淬炼的过渡语不但能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好过渡,穿针引线,步步深入,使教学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自然流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添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

一、地理课教学过渡的主要方法

1.对比分析过渡法

当前后知识的显性逻辑联系不够明显,教学内容处于相近、相对或并列的几个方面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使知识的过渡有一个逻辑顺序,这样可使教学过程的内涵更充实、更丰富。在学习“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节内容时,学了前半部分英国和日本的区域差异比较后,可以这样过渡到下文:“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之间,同样在一个国家的内部也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本节的下部分内容——我国的区域差异。”这样就使前后内容顺畅自然地衔接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横向迁移能力。

2.温故知新过渡法

这是指通过复习回忆已学的地理知识,温故而知新,从而过渡到新知识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旅游资源分类时,由于自然旅游资源分类较多,比较难记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记忆的:“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提到自然环境我们应立即想到哪几个方面呢?”学生随即说出:“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我接着引导:“对,我们记忆自然旅游资源也像这样记,自然环境中的要素地貌就对应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气候要素就对应天象气象,水文对应水域风光,植被对应生物景观。”学生一下子就记住自然旅游景观的种类了,这样也就很自然地实现了几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情境设置过渡法

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制造悬念,一样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顺利过渡。比如在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在学习“体验景观意境”前,我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多年前深秋的一个傍晚,我在公园里游玩,偶尔看到一队有老外的旅游团,感到好奇,就跟着旅游团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山洼处。由于周围山岭遮挡,且暮色已起,不知什么时候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着似曾相识的悲凉曲调,再细听原来是《二泉映月》。正在疑惑山沟里为什么会播放这首曲子时,不经意中看到对面的石碑上书有“天下第二泉”的字样,再注意一下有许多游客正在低下头看池水里的金鱼,没有一个人说话,游客仿佛一下子都静默下来。池旁的一个石雕的动物嘴里不停地向外喷水,整个景区阴暗潮湿,茫茫暮霭中飘荡着的低缓凄凉的乐曲声,使人心生感伤,心情十分压抑。我似乎看到盲人阿炳在冷漠的市井中孤独而缓慢地拉着二胡,度过凄苦的晚年和潦倒的一生。经过我的一番描述,不用我过多地讲,学生们已知道这是观景时应善于“体验景观的意境”的方法。这样过渡可以抓住关键,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强化了知识探索的目标。

4.激发兴趣过渡法

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列举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趣味性较强的事例,引导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从而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同步、将学生自然引入新教学情境之中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旅游资源评价”一节内容时,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后,我让学生讨论:对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苏北贫困县滨海来说,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滨海有否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其特色、等级、组合、功能、市场距离和基础设施状况如何呢?学生们面面相觑,都摇摇头说似乎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说,同学们学习都很认真,但其实我们滨海县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废黄河入海口在我们县境内,我们可以和响水县联合开发一座废黄河文化遗址主题公园。这是在县城北部,南部和西部可以和淮安、阜宁联合建设一座淮河水利文化主题公园。除此外还有盐城沿海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23号地所在地。有着神奇传说的清水河正亟待开发,东坎老街还有苏北五市县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前清和民国年代古建筑文化遗存以及淮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周围市著名的景区特色没有重复和雷同。随着沿海高速的通车以及桥隧工程的即将建成,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可进入性越来越强,景观范围和辐射半径不断扩大,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近,怎么能说我们滨海没有什么旅游资源呢?通过对家乡旅游资源的描述和设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和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并且大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比较繁杂的旅游资源评价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分析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激发兴趣过渡既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地理课堂内容过渡应注意的问题

1.逻辑性和严密性

在过渡时必须注意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过渡成为联系知识点的桥梁,实现课堂教学中不同知识点间的衔接转换,从而保持学生理论知识的连续性,顺利过渡到下面内容的学习。过渡的语言不能随意,教师的过渡性语言和内容应使课堂的结构更加紧凑,师生配合更加和谐,重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不能节外生枝,使知识脱节。有时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会出现想说什么说什么,有时说得入题,有时跑题了,失去了前后的逻辑联系,学生弄不懂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课堂就会显得凌乱,影响课堂效率。

2.灵巧性和及时性

在过渡时不仅要达到承上启下,而且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灵活运用及时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渡时力求设计得巧妙自然,通过过渡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应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使学生于自然之中系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3.简约性和变化性

过渡是知识的连接点,它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课前可能对过渡的方法和语言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有时上课时会不管课堂是如何变化,但舍不得放弃,犹如背诵一般,滔滔不绝,这样极可能会挤占课堂重点内容的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由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过渡时不能冗长拖沓,应尽量言简意赅,应该用时再用,恰到好处。这样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明白下面将学什么,该怎么学,将学生带入新的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过渡性的语言,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及时调整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勃勃。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过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利于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使地理课堂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最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山东教育》201512月第5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