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教学的四个“加减法”
发布日期 : 2014-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江苏省沛县河口中学 郭红心
如果在无数的词汇里挑选一个来形容思品课堂的最高境界,我会选择“简约”一词。因为,课堂本身正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简单地导入、简单地问答、简单地评价、简单地互动……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降低课堂教学的无效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加大和增强那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的作用。其宗旨和目的又是那么的简单,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际,总结出课堂教学的“四加四减”。
一、加反思活动,减冗余环节,让教学结构更精练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不应该是企业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而是教学活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学习活动既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更是教学随机生成的产物;既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一系列知识习得的活动,还包含师生在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思维、心理与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被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已经做了预设——应该有的环节却不一定有,因为教学设计里没有;可以没有的环节倒必须按照教师课前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这是教师的预设!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减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冗余环节,以便使课堂教学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和精练。
而反思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必需进行的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讲、阅读、讨论等教学活动获得新的知识,这并不代表这些知识已经纳入他们的知识和思想结构中去,还必须经过一个反刍、内化以及外显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是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同步思考,可以是师生、生生互动之中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是课堂小结时师生的共同咀嚼,也可以是课堂作业训练过程中的落实与验证……失却了学生反思的教学犹如干枯的池塘而毫无生机可言,永远都只是干瘪的骨架而没有活生生的灵魂。所以,具有针对性的反思活动是思品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例如,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的道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己所欲,是否就可以施于人呢?当学生经过反思得到正确的答案后,比较理性的思维结果更加富有了说服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
二、加经典渗透,减连篇废话,让教学语言声声入耳
往昔,曾经不止一次地羡慕一些思品教师在课堂上流利的口才,深感佩服之至。而后来静静地加以思考,又颇感其语言之频繁之空洞无物——眼花缭乱的语言表达形式掩盖了教师教学语言的精练性和准确性甚至还存在舍本逐末之嫌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很多情况下又都是废话连篇,学生瞪着双眼张着双耳甚至是屏住了呼吸,唯恐漏下一言半语。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疲惫不堪。这样的教与学哪里还谈得上是一种享受和幸福。记得有位教师这样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讲”的行为——如果你讲的累,学生听的一定更累。如何评价教师的讲呢?一要讲的准确。教材中知识点的难度都不大,并不需要教师面面俱到和丝丝入扣,大多知识点只需要教师点到为止,起到启迪智慧和引领思考的作用。所以,教师讲的不宜过多,而在于讲的是否准确,是否有针对性,即讲到点子上;二要讲得到位和恰到好处。要做到详略得当,该讲透彻的知识一定不留疑问,该点到为止的知识一定不可反复讲解,而那些不需要讲学生就能理解的知识更无需涉及了;三要少讲。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角色不再是垄断者和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和指导者。
也许有人会问,教师在课堂上到底该怎样讲课呢?曾经聆听过不少名师的课堂讲解,他们讲的并不少,有时还几乎“霸占”了整个课堂。执教者在讲解过程中引经据典,对教学所需的经典素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深入浅出中诠释教材,把疑难的问题简单化,把感性问题理性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学习正确对待羞耻的方法,仅仅运用教材中列举的“耻辱戒指的故事”素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教师适时应用学生熟知的“胯下之辱”的历史典故却可以起到撞击学生灵魂和激发树立正确观点的作用。
三、加心理互动,减无效活动,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观察一些思品课堂,尤其是那些围绕着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课堂,往往产生一种厌烦之感。执教者按照既定的教学环节亦步亦趋把课堂向前“表演”,大有如履薄冰之感,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课堂教学失去了个性风格,教师只是在扮演集体备课的实施者角色,把备课小组的“意志”予以表现出来;这种教学过分看重教学的预设,而完全忽视了教学的生成,甚至会对教学的意外生成置若罔闻,束之高阁;这种教学更是明目张胆地地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了“讲堂”,是纯粹的填鸭式教学。这些现象集中表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上,明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学活动却因为是预设的而又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让教学变得索然寡味起来。
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具有的是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却抛却了固定而僵硬的教学模式的羁绊,他们展示的是教师的渊博知识和个人魅力,而且特别注重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心理互动和沟通。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重要前提之一,失却了心灵沟通的教学活动是干涩的、无味的,是缺少感染力和渗透力的。所谓心心相印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与和谐,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富有了意义和价值。
四、加延伸拓展,减无味评价,让学生心灵得以长足发展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学的教学评价能起到激励、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后续思考和探究的作用。观察时下的思品课堂,教师的评价大多是比较宽泛和低效的——沿着学生回答的路径给予顺势的附和,是学生在回答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鼓励与夸奖;有时候教师的评价又是肤浅的,犹如“蜻蜓点水”,无滋无味,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适当的课外延伸与拓展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例如,教师对学生无关紧要的疑问不置可否,而是布置相应的课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验证和实践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检验课堂习得知识的真伪,从而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过渡和飞跃,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学习《学会尊重别人》一节,仅仅依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能达到学生识记教学内容的目的,而现实校园生活里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与教材中学生获得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距。尽管教师反复强调“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但是,实际生活中校园暴力现象又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后拓展延伸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背景以及危害。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从感性层面升华至理性层面,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从知识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并借之指导自己交往行为。
总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既是一个简单的师生与生生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实现了教学相长;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其汇集了师生的情感、心理、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完成了师生双方的心灵共鸣。而简约的课堂教学却演绎着一次次精彩的心灵交互和沟通!
(《山东教育》2014年10月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