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引思激发美术学习情感
发布日期 : 2020-03-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中学 张明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能让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大脑进行思考、辨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创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去追疑、思疑、释疑,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发展,迸发个性创新的火花。
一、科学性课堂提问铺设思维通道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具有科学性,要能揭示教材的实质,通过问题去反映出深层次的信息。
(一)结合课标分析教材
教师要结合课标要求去合理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结合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去想方设法读懂教材中蕴含的能力方式,去认真思考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何才能有目的有层次地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一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不同的山水风光的过程中引发不同的视觉感受,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样式、造型特点、笔墨空间处理、意境情趣等,激发对中国山水画探索的欲望。因此在出示山水画之前要播放山水风景的视频进行设疑:自然风光给你怎样的感受?展示中国山水画对比提问:中国山水画与现实中的自然景色有什么不同?山水画像镜子一样反映自然、再现自然吗?从而引导学生去围绕本节课的重点深入理解山水画与自然风光、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学情变通提问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把自己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随着教师理念的提升,我们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设计问题之前,除了分析教材,我们更要分析好学情,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分析他们注意的深、广度;要合理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新知的接受能力、问题思考水平、动手操作技能、学习风格等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去设计问题,引导他们去主动思考,从而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编结艺术》一课中,农村的学生对生活中见过的中国结只限于远观,却没有近距离研究过,对他们来说这个特殊的装饰语言既熟悉又陌生,对其传达的特殊寓意缺乏了解。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对作品有着一定的形象分析能力,因此讲解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时,让他们观察寻找《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的立志结,理解回答《西王母、伏羲女娲画像》的盘结图形的寓意等。在不同的中国结代表的寓意不同这个环节,让学生大胆思维,根据图案的形状去猜测寓意,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要选用哪些中国结传递情感,在问答与交流中自然体会编结艺术经久不衰的深刻含义。
二、启发性课堂提问构建知识桥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采用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指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导向思维达终极目标
美术课堂有着独特的特点,一半是知识性学习,一半是技法性实践。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发挥问题的设置作用。问题的设置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仿生设计》一课中。教师呈现了自行车、瓢虫、大蒜、猫的形象,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与普通用品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关注到仿生设计上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步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凳子身上看到什么影子?模仿的哪些特征?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应用相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层次递进免预设过高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可预设过高,不要总认为学生应该能回答,要学会分解问题,注意问题提问的层次和梯度,通过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感知的目标。在问题的逐层引导中,帮助学生去了解学习内容的深层含义。在《质朴古拙的画像石》一课,学生与画像石的距离较远,因此设计了孔子求学的故事,去回答古人用什么形式来记录孔子求学的故事;和篆刻、雕塑进行对比,讨论画像石是怎样的艺术形式;观看图片分析画像石的背景是什么;欣赏视频猜画像石的表现内容有哪些等一系列的图片、视频的观察、对比、思索。学生在层次递进的问题引导下,与画像石的距离越来越近,深深被画像石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三、适度性课堂提问激发求知欲望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提问的难易,既要避免一些无用的提问,又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轻松理解,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
(一)适时提问加点拨
适时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可以在导入部分直接提问,让学生把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到课堂;可以在知识呈现时提问,引导学生抓住重难点;也可以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提问,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拓展性提问,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在生活中关注知识的运用。《剪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就让小组合作观察手中的剪纸,提出问题:你手中的剪纸都表现了哪些内容?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剪纸,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剪纸上来。在讲解剪纸的民俗时,观赏文登剪纸视频,提问:文登剪纸从造型色彩上有什么特点?接着出示图片对比南北方剪纸的风格、构图、色彩与文登剪纸有什么不同,通过欣赏阴阳刻剪纸来指出其运用了哪些表现技法,最后让学生欣赏现代剪纸纹样,思考增添了哪些纹样。这些问题的适时出现,都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提问中自然感知了剪纸技艺的知识要点。
(二)适度问答促思考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避免无意义的问题,例如:你能看出来吗?你说是不是?这样答案只有是否的问题几乎没有思维的价值。教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回答的范围,例如出示一些关键词,帮助约束思考,避免了问题回答时出现空白的尴尬。《抒发情感,表达理念》一课中教师在设计美术家如何表达情感的环节,出示图片问:你从哪里寻找到这些感受的?这些作品的表现风格有哪些?这两个问题范围有点广,这个时候学生就无从分析、无从回答。我们将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分析色彩的特点有哪些,构图上的特点是什么,或者给出一些关键词或提示语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来分析作者传达的情感。
美术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所提问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问题设置的时间前后关系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耐心评价,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提出后,要耐心等待,要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促进他们再次思考问题,从而消化知识要点。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是为了加强师生对话交流,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为了掌握课堂知识的重难点。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思维,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一起去探索美术课堂的艺术性,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山东教育》2020年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