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发布日期 : 2020-01-13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李 莉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4个方面。该权威发布引发了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刻思考。程晓堂(2018)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达成的思维品质目标是:使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况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价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思维品质具体包括5个特性,分别是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从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不少教师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或词汇课,过分关注甚至只关注一篇文章里的重难点短语、句型和语法的讲解,而对如何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思考、关注并不到位。笔者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实现语言、内容和思维三者的统一。
二、 思维品质导向下的阅读活动设计
从英语思维品质的5个特性出发,笔者针对新课标版英语教材必修三The Million Pound Note这一戏剧体裁的文本设计了层层推进的阅读活动,以引导和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读前创设情境引入,预测文本内容,呈现思维起点
戏剧剧本不同于其他体裁的文本,灵活性和趣味性较强。《百万英镑》讲述的是一对上层社会的兄弟,打赌一个一无所有的异乡人能否靠着一张不属于他的百万英镑大钞挺过一个月。在讽刺和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笔下,这个年轻人不仅没被抓进警察局,反而被周围的人拼命巴结,社会地位不断上升,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教材中选取了该戏剧的两个片段,分别是兄弟二人打赌并选中流浪到英国的亨利,借给他百万英镑大钞,以及亨利在餐馆里拿出百万英镑大钞前后受到的不同待遇。
在该阅读课引入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假设你突然获得一大笔钱,你会怎么处理?可能受到周围的人什么样的对待?这一假设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能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中:这一假设的情境在剧本中成为现实,从而揭开了这一戏剧故事的序幕,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思维基础。
(二)梳理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英语语言的敏捷性指正确运用语言的速度。当学生开始独立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罗列出该戏剧的基本要素(where,who,when和what),并在学生进行定位、选择、列举的思维活动时,限定所给时间,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概括出“The function of the narrator is to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play”。这一概括与之前信息的定位和直接获取相比,难度稍微加大,一是为之后的阅读活动作铺垫,二是侧重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英语思维的灵活性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方向灵活,善于运用英语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在情境中调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以正确地解决问题;二是思维的过程灵活,对英语材料善于全方位组合分析;三是思维的结果灵活,英语学习中的思维结果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合理性;四是迁移能力强,语言表达更多地注重对知识和方法的有效迁移,辅助形成其他素养品质。(林崇德、胡卫平,2010,转自孙铁玲,2018)
学生掌握了戏剧的四大基本要素,对戏剧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对节选的戏剧进行分段把握:其一是“The brothers discover Henry”,其二是“Why Henry is in England”,其三是“Henry is given a mysterious letter”。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戏剧的内容和情节走向。紧接着,笔者提问“How does Henry’s feeling change”,引导学生进行描述、推断等思维活动。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需要从现象的不同视角思考问题,Henry的情感从“I do not quite follow you”时的困惑到“I have none”的羞愧,从“Could you offer me a job”的满怀希望,再到“For me?I do not want your charity, I do not think it is funny”的怀疑、生气和拒绝。Henry情感的变化是戏剧发展的一条支线,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提升了自己思维的灵活性。
然后,为了引导学生分析戏剧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戏剧的深层含义,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rothers and Henry? Why do you think so?以此引导学生从戏剧人物的眼神、语言、动作、情感和态度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需要全方位组合分析。如分析Henry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时,学生从“I earned my passage by working as an unpaid hand”和“Could you offer me some kind of work here”等描述中总结出Henry勤劳、向上的性格特征;在“Well, it may seem luck to you but not to me”和“Now, if you excuse me, I think I’ll be on my way”等语句中总结出Henry不卑不亢的品质;从对文本的细心解读中,学生还可以看出Henry具有诚实、善良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都为戏剧情节的推动埋下了伏笔。在这样全方位组合分析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也展现出了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合理性的思维结果。
(三)分析戏剧情节,促进思维的深刻性
英语思维的深刻性体现在深入地、逻辑清晰地思考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及其广度、深度和难度;还有就是使用语言对事物的整体与联系的概括与分析能力。(林崇德、胡卫平,2010,转自孙铁玲,2018)《百万富翁》整个戏剧高潮的情节在于Oliver兄弟决定选择Henry作为最合适的打赌人选,将装有百万英镑钞票的信封交给了他。笔者提出问题:Why do the two brothers choose Henry to give the bank note?分析这一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检查、建构、分析、汇报等思维活动。学生不仅需要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概括,还需要整合Henry的性格品质优势,以及他身无分文、没有工作并且流落他乡的现状,这些因素都促成了Oliver兄弟选定Henry作为打赌对象。这些信息的整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事物的整体与联系进行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创编剧本,提高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批判性体现为对语言的运用以及借助英语语言独立而全面理解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是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独创性即创造性思维,在英语学习和语言运用中表现为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林崇德、胡卫平,2010,转自孙铁玲,2018)
笔者带领学生对所节选的戏剧内容进行故事情节发展的梳理以及人物心情、性格特征的分析之后,进一步设计了更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完成文本现实意义的构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
教材上节取了戏剧的其中两幕,而这两幕并没有一次性呈现出来。利用这一点,笔者引导学生思考:What will happen to Henry after he gets the million pound note?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批判、评价、创编和创造等思维活动。并且,笔者遵循“Sharing is receiving”的理念,安排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生成了很多观点。针对该问题,许多学生给出了不同的想象: Henry遇到不良商家被骗被欺;Henry拿到钱之后利用自身优势,以百万英镑作为创业基金做起了代购,一步步打造出了国际化一流公司;Oliver兄弟后来破产,通过Henry的帮助重整旗鼓; Henry在金钱的诱惑下走向堕落……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编的同时,教师在价值观方面也进行了适当引导,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
最后,笔者提出“If you were a millionaire,what will you do with your money? Will you offer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a stranger? Why?”这一问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三、 结束语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阅读不是消极被动地认识,而是主动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郭满库,2017)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有层级的活动,提出有层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灵活、敏捷、独创、深刻和批判性等维度发展。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跳出一切教学都是以词汇和语法为核心的怪圈,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深挖其中的内涵,同时敢于探索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记忆到创新的发展和过渡,真正实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山东教育》2019年12月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