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
发布日期 : 2019-12-08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杭 静
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育的第一要务。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语言符号,正如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言:“只有首先让孩子们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情感”。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可使学生们从音乐中发现、感受文化,再通过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文化观,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关注度与审美水平,进而实现音乐学科的素质化教育过程。
在目前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的相关理论内容。高中生本身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可塑性,所以,围绕他们展开传统音乐教育,让他们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内涵、感受传统音乐魅力是有必要的,这对于当前的高中音乐课程发展推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在高中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
总体框架。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集了歌唱、器乐、舞蹈、表演、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传承、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对当代音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高中学段,学生就能接触到中国民歌、中国戏曲、包括古代“八音”在内的各种乐器、中国古代舞蹈以及相声、双簧等地方曲艺内容。
设计思路。在高中音乐教学新课标背景下,重点强调了要重视音乐实践与创造性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直接获取丰富的体验和学习经验。作为教师应当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变革,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内容,并带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情感与态度。结合这些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契合当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多样性理解能力,开阔音乐学习思路,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最终树立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价值观。
在具体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展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实现探索发现、感受鉴赏、表现创作、传承弘扬等教学流程,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深层次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内容。
二、在高中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做法
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高中教学体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在于探索其文化传播的过程与实践模式,构建高中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体制机制,并寻求诸多创新教学思维与方法的注入和实践应用。
(一)创设氛围,建设音乐社团,拓展传统音乐文化广度
在新课改实施后,高中音乐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与方法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所以,要围绕着学生共同的爱好基础,发展、健全学校音乐社团,组建民族器乐团、中国舞社团、戏剧社团、合唱社团以及戏曲社团等等,在校园内努力创设传统音乐文化氛围,无限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广度。
以舞蹈社团为例,围绕中国古典舞蹈建设社团就体现了舞蹈文化与音乐渗透的内拓特征。舞蹈社团都是以展示群体性节目为基础的,积极组织开展社团公开课,通过学校音乐舞蹈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社团学生学习践行成果。同理,学校内部也可以建立“戏剧文化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戏剧艺术与音乐的跨界渗透融合。客观地讲,当代高中生是不理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所以借助戏剧社团恰好能够传播这一部分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开展社团课程鼓励学生聆听、融入戏曲艺术中。例如,可让学生鉴赏中国传统经典戏曲剧目《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三娘教子》等,通过对这些经典剧目的了解、欣赏和模仿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戏曲艺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产生兴趣,拥有一颗追求艺术的心。
建立高中音乐社团,传承中华传统舞蹈、戏曲这些优秀文化是新课改后音乐教育的一大重要举措,它为高中音乐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创造了重要渠道,也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培养学生兴趣,深化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深度
当前高中生体验外来音乐的渠道非常丰富,却与本国传统音乐文化渐行渐远,所以,在高中学段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兴趣,深化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深度是一大挑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比较、多研究、多展示,逐渐让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比如说诗歌文化与音乐的相互渗透就是一大创新尝试。
从本质上看,诗歌与音乐之间是存在深厚渊源的,二者关系紧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适当融入诗歌成分,培养学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逐渐帮助他们陶冶高尚的情操。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以激发触动学生好奇心为基础,将音乐的旋律、节奏传递给学生,让音乐节奏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节奏。以七言诗为例,它一般为2/2/2/1或者2/2/1/2的诵读节奏,根据这一节奏训练学生,让他们逐步掌握古诗词的速度与力度变化规律。
再一点,教师可通过诗歌、音乐、画面三位一体化教学来激发学生情感,教授学生结合音乐内容制作一些动漫flash视频,让学生在画面中寻找古诗词与音乐的美妙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音乐的学习兴趣。比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就曾经被谷建芬老师谱写成曲。歌曲《梅》旋律优美,意境感十足,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演唱,体会其中音高的落差之美、速度的张驰之美,让学生体会到诗作表达的情感,完全融入诗歌音乐的意境中。客观讲,在音乐课中融入诗歌是能够提升音乐作品艺术内涵的,它让整个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与德育美育功能,让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文化审美品位都得以提升。
(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
流行歌曲是当前时代的文化时尚,也是时代的文化符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融为一体,着重强调传统五声调式的合理运用,将乐曲编曲配器中的古筝、二胡等传统中国乐器音乐内涵表现出来,实现流行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相互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为学生鉴赏周杰伦的歌曲,他的歌曲风格独特,结合了多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最可贵的是他的作品中还融入了大量的中国风,像《红尘客栈》《青花瓷》《发如雪》等都是比较经典的中国风流行歌曲,也是当代高中生喜欢的音乐表现方式。如此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学好音乐,引导他们从流行歌曲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通过全方位引导高中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可加强学生对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的感受与体验效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艺术素养。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体现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
(《山东教育》2019年11月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