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教学板块 “扮靓”历史课堂
发布日期 : 2019-05-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重构”教学板块 “扮靓”历史课堂
———从一节历史公开课说起
山东省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吴庆宁
笔者曾执教过一节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从接到任务到构思设计,从试讲到正式登场,我十分注重对教学模块的构建、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问题的设计,期望通过重构教学模块,为各教学环节“穿针引线”,培养师生高尚情感,“扮靓”历史课堂。
一、运用“板块式教学”
谈到公开课,有人说这是露脸课,跟平时不能一样,一定要活动多,形式要花哨。这种理解其实陷入了一种误区。公开课能引起听课老师的讨论甚至争议,在讨论和争议中提升教学思考的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并提供某种新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这才是公开课应有的作用。
在构思这一课的时候,我摒弃了诸如学生模仿战地记者报道、新闻发布会等一些花哨的设计,而采取了目前泰安市大力推广的“板块教学模式”,利用材料,结合教师引导,扎扎实实,步步为营,把学生一步步带进知识与能力的殿堂,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对核心素养的落实。
历史教学效率之所以不高的根源,主要是历史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对文本的阐释解读和让学生对文本的读读背背上,而教师对文本的处理缺乏系统的理论构建和高效的实践探索。如果不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让广大教师走出情节问答式的教学误区,而高效率的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板块式教学”应运而生。
对于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板块,分别是“一根导火线”“一架绞肉机”“一场大灾难”。由于本课内容的时序性较强,基本是按一战的经过叙述的,根据现行课标要求,选取了三个关键切入点,稍加概括和修饰,达到确定板块名称,然后步步为营,最后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这样设计不需要重新整合教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利于学生掌握。当然,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二、创新教法,不取苟同
民国时期,有个叫寿鹏飞的人写了本《红楼梦本事辨证》,请蔡元培写序。蔡元培不赞同寿鹏飞的很多观点,但他欣然接受邀请,还写了非常精彩的序,序里有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这八个字也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
对于这节课,我设计的核心灵魂是“反战”,主题线索是一战的过程。板块名称分别是“一根导火线”“一架绞肉机”“一场大灾难”。在导入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播放《叙利亚局势恶化》视频,教师引导语———“同学们,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些局部冲突,近期叙利亚局势动荡不安,那里的人民还在遭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远离过战争。不过,一般而言,大多是局部的冲突,真正波及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一共有过两次。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中间设计凡尔登战役的残酷表现,以及讨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最后结语时背景音乐渲染,滚动相关图片,教师深情表述以下内容:“一战结束了,留给世界太多的创伤,也留给我们无尽的反思。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远离过战争,就在我们上课的同时,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仍然动荡不安,人们依然在遭受战争或恐怖主义带来的苦难。战争写进档案,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逝去的生命。战争写进历史,只是一个个枯燥的名词,名词的背后,是千万人的痛苦。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呢?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远离战争呢?多么希望明天我们能有足够的智慧把战争这个恶魔锁进保险箱里,并且永远不要打开它!”通过这几个设计渗透“反战”意识。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好多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板块名称太直白,结语文学气息太浓,等等。出现不同意见和争论这是好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这说明大家用心思考了,怕就怕一潭死水。永远没有争论的教研组一定是个不利于教学水平提高的教研组。教育教学也可以划入学术范畴,学术争论本身无关尊严与面子。但是面对不同意见,自己该如何抉择呢?笔者认为“不取苟同”才是正确的态度。有的老师自己构思设计的方案,一听别人有不同看法,不论真想改还是假想改,立即就改了,好像如果不改的话就落个“不谦虚”“不听取别人意见”的名声。其实大可不必,本来教学形式就不只一种,能有效达到目标并且适合自己风格的就是好的。即便是面对权威专家型的老师,也要坚持原则、不畏权威。当然,在自己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采众家之长,集众人之力,仍然是我们完善自我和不断进步的保障。
三、教后反思,更上层楼
上完课以后,听完大家的点评,我也进行了反思。比如这节课的导入,播放新闻视频,效果就比较好。在以后的备课中,类似的课题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利用现实社会中的素材来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关于设计的“类比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要学习一场战争,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要点。某个学生如果说不完整,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出示汇总。这样设计,既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类比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还能使课堂的层次更加丰富。
再比如补充一些关于“一战中的中国”的材料。虽然这不是一个重点,但是适当的知识拓展,能够让学生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找到当时中国的定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一战,也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哪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哪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这节公开课也有一些遗憾,比如时间安排没做到恰如其分,出现了拖堂,导致结尾处有点草率。过程中的练习题稍少一些,落实知识目标有点打折。出现遗憾的根源还是出在备课上,备课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欠缺。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深切体会到:学科骨干教师其精湛的教学技术,是通过扎扎实实打基础、勤勤恳恳练技能实现的。天道酬勤,大巧若拙,追求卓越的路上没有花哨的招式,没有神秘莫测的玄机,只有勤奋上进和科学方法二者的长期结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参悟更新的教学理念,践行更新的教学方法,在广阔的教学天地里驰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东教育》2019年4月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