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活”出高效
发布日期 : 2019-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宋令勇
参加工作的这几年,我从一个对地理教学懵懵懂懂的新手,成长为了对教学有一定理解的青年教师。虽然没有取得耀眼的教学成绩,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可言,但每次上课,我都力求使课堂更精彩。在全国上下学习落实十九大精神之际,我认为提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是地理教师践行十九大精神最好的行动。提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提高。但无论怎样创新,都不能改变教育的初心:那就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然而,地理知识本身是枯燥的、抽象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和一颗年轻的心,随时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去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从而让沉闷的地理课堂活起来,让地理课“活”出高效。
一、引诗入课堂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绚烂的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农谚俗语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古诗词和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古今诗词和谚语,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会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少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归纳了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古诗词和谚语,并分了类,如描写天气的、气候的、月相的、河流的等等,我们可以借鉴学习。本学期在学习降水的定义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描述降水的诗句有哪些?在学生说完后,我又展示了几句诗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笔底六月冰雹寒,有时大叫脱乌帻”……问学生这几句哪些是描写的降水,学生们只认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没有解释,而是让学生在教材上找到降水的定义。一会儿,教室内出现了这样的声音“第二句也是描写的降水”“第三句也是”……这样引诗入课堂,学生记忆能不深刻吗?
二、活化地理知识
教师不知疲倦、声嘶力竭地讲,学生闷头、机械地记,有时课堂上偶尔互动一下,这是比较典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许有效,但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却是无益。这就是很多学生一听就会、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原因。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我们告诉学生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并要求学生背会每个省区的简称和省会城市。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可大部分学生在地图上找不到各省区的位置。因为他们只记住了名称,至于每个省区在哪、轮廓有什么特征等他们不知道。怎么办?这需要活化地理知识来解决。为此我设计了记省名、看形状、来拼图、找邻居、按方位、沿线路、猜谜语等环节,使学生在地图上建立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给学生留足“面子”
我上课的特点是喜欢让学生在课本上做笔记。记得在学习经纬网的判读时,我总结了几条规律,要求学生记下来。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地写着,只有王同学右手托着腮在遐想,一点没写。本想去批评他,我灵机一动,神秘地说:“入学一个多月了我才发现,咱班还有一位用左手写字的高手呢。”全班同学大部分都停下了手中的笔,好奇地环视教室,嘴里嘟囔着“谁这么厉害?”“我怎么没发现”……我一看时机来了,不慌不忙的揭开了谜底“是王同学”。蒙在鼓里的王同学愣住了,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脸腾地红了。我用赞美的语气说:“王同学,请你到讲台上来,用左手在黑板上写下你的名字。”王同学很不好意思地走上讲台,认真完成了我安排的任务,教室内响起了一片掌声。我心想,王同学挺给我面子,也幸亏他的名字不复杂,万一不配合或者写不上来,我就弄巧成拙了。现在可以顺理成章地按照我的思路进行了。我一阵窃喜,趁机说:“今天,我们有幸见识了王同学的绝活,据说经常使用左手的人聪明,王同学能用左手写字应该更聪明。”这时,很多同学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随后我继续上我的课。我发现王同学听课时非常认真,并时不时地做笔记。下课后,他主动到办公室找我,承认了错误,保证以后上地理课会集中精力。这样既避免了我当面揭穿他不认真听课的尴尬,给他留足了“面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四、巧纠错别字
写错别字是初中学生学地理时的常见毛病。每纠正他们的一个错别字,我都煞费苦心。在地理课中炎热干燥的“炎”和“燥”,学生经常写成“严”和“躁”。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我让李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他写成了“全年严热干躁”。我问其他同学李同学写的是否正确,同学们频频点头,看来写错的真不在少数。而个别同学则大呼“错了”,并跃跃欲试地想前来给他纠正。我没有急于纠错,而是让他再把严实的“严”和急躁的“躁”字写下来,他同样写了“严”和“躁”。指着这对复制品,我笑嘻嘻地问他:“可爱的同学,夏天非常热的时候,你把自己裹得严实,急躁的光跺脚,你觉得能凉快吗?是不是要起火啊?”学生哄堂大笑。他也乐了,看了一下自己写的“全年严热干躁”的“严”和“躁”,恍然大悟,赶紧改成了“炎”和“燥”。我故意说:“确定吗?”他又审视了一下,点点头。我调侃道:“孺子可教也,以后千万别在天热的时候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急躁的光跺脚。这样肯定会起火了,这回可要记住了。”他笑着走下了讲台。估计他以后再也不会写错这两个字了。我感觉如果让其他同学直接纠错,他印象不一定深刻。换一种方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所有的同学都加深了对这两个字写法的印象。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息地燃烧下去。”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学中的许多地方都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只要肯下功夫,善于观察和总结,随时都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动起来,乐起来,学起来。新时代、新征程,教师要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就需要不断总结地理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山东教育》2019年1、2月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