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微
发布日期 : 2018-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江苏省宜兴中学 陆 晔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界提出已经多年了,但种种迹象表明:现在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仍以验证原理和培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开发过于狭窄,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未得到有效的培养。那么,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本文将围绕该问题展开探讨。
一、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的顾明远教授曾说过:(21世纪)要提高教育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设备是必要的,但关键的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学理科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和再现,教学内容不具有首创性。因此,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并不是开拓和创新未知领域的知识,而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系、判断、推理、综合分析、查阅文献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归纳总结出物质的本质和规律。借助上述一系列学习、思维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而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正是既懂得如何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能自觉地应用化学教学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教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最大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创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实验的主题和内容往往都是固定的,相似或同类的实验使用的大都是经典装置,因此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此外,因为传统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的现象、结果和结论几乎都在学生的意料之中,实验过程中学生动脑的机会很少,从而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是“动手不动脑”,很难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创新设计,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实验知识呈现的形式,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手脑并用”,养成边做实验边思考的习惯。例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其基本步骤包括: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存放)。如果单纯地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往往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创新设计:实验室里提供了一个100mL容量瓶(内装0.1010mol/L的NaCl溶液100mL),胶头滴管,100mL移液管,25.00mL酸式滴定管,100mL烧杯,10mL量筒,蒸馏水。试利用上述仪器、药品配制100mL 0.1000mol/L的NaCl溶液,该怎样操作?
三、倡导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是一种以探索未知现象或数据为目的,并在所获得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总结得出结论的实验形式。这种实验形式能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对于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需要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大力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让学生感受从探索到发现的全过程,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中学化学教材中富有探索性的实验并不少,这就为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绝好的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不用改变教材中原有的实验内容,直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增强实验的探索性。此外,对于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可以把其中适合转化为运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综合起来,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例如教师可以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的实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教学过程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教学。
四、开发利用趣味实验
趣味化学实验大多都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背景,以生产、生活、科技内容为素材展开的,一般都具有现象奇特、方法新颖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由于这类实验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它还可以提供给学生比传统的实验教学更加宽广、自由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充分施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经常布置一些实验用品易找、趣味性或探索性强的家庭实验或微型实验。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香蕉、米饭中淀粉的检验,粉笔中硫酸盐的检验,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等来增强学生实验创新的兴趣和乐趣,以及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山东教育》2018年6月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