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体育教师的“声”“形”“神”效能
发布日期 : 2017-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沂源县第三中学 齐成山 张成花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工作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学生如何学,学得怎样,关键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如何进行组织教学的,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之效能,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
“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语言是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教育的手段,哨子是体育教师的指挥棒,掌声是组织练习的辅助手段,是课堂气氛的调剂。要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技能,又轻松愉快,声音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口令,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语言。体育教师喊出的口令,包含有教材内容的特点,而且富有感情,是体育教师专业语言的艺术。准确、洪亮、清晰、协调的口令,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和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队形队列练习,队伍调动,下达指令响亮有力,使学生有“军令如山”“令出必行”的行动概念,从而自觉主动地听令而行。
教师授课,对技术的讲解,练习的安排,节奏的控制,情绪的调控,集队的指挥,都离不开声音、语言的组织导学。教师的语言要言简意明,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主次分明,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给予恰当的引导纠正,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哨声应清脆、高亢、果断、犹如指挥命令,令出而动,令收而止。
掌声轻松、明快、热烈,有鼓舞作用,增强节奏感,活跃课堂气氛,使人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练习示范和游戏比赛中适当运用掌声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形”
“形”即是形态动作、仪表行为的概括。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是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不是学生眼中的模范,从而产生无形的榜样力量。美的仪表行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审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体育教师健壮的体格,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因此,教师必须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感染、激发学生。
首先,教师在服饰上必须整洁大方,不夸张耀艳,不浓妆艳抹。其次,要有清醒的头脑,饱满的精神,大方得体的举止仪表,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无论是烈日当空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教师都要一如既往地像军人般挺立在学生面前,端庄大方,全神贯注。课中教师还要以姿助讲,情真意切,示范优美准确,潇洒自如。无论是动作、形体、造型,还是技巧、韵律、力量等,让学生直观刺激产生模仿欲,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形体动作,提高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排队站立姿势和队伍操练体现在“正、直”的形态动作及饱满的精神面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先示范动作要领,让学生在感观上有正确的认识,再进行自我练习,体验美的形态动作,并通过动作比较,学生对不规范外表或动作姿态的破坏整体性产生憎恶感,从而自觉地塑造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美的“形”。
三、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神”
“神”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和“形”一样,属于一种非语言行为。教师的神态是一种无声语言,在教学中如能灵活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面带笑容,语调亲切,必然受学生欢迎喜爱,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和谐,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注意力就会集中,积极性就会提高。反之,教师上课无精打采,冷漠无神,讲解有气无力,枯燥无味,学生必然无心听讲,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神”的非语言行为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敏锐的目光,充满期待和信任,每一个点头赞许,每一个注目凝视,每一个含笑摇头,都与学生进行着丰富的情感交流,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这样无形中就会使学生产生信赖、亲切、振奋、激励等心理效应。通过“神”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纪律散漫,注意力分散,讲话或搞小动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用目光注视,慢慢走近他并用摇头摆手或面部表情来提醒制止,效果往往比当面点名批评要好得多。又如在练习锻炼中,有个别学生遇到困难畏缩不前,怕苦怕累,意志不坚强,不够积极、自觉、主动,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激起他们潜意识战胜困难,勇敢向上的决心和动力,以达到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体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导”,就必须重视自己的“声”“形”“神”,只有“声”“形”“神”结合运用,充分发挥其效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山东教育》2017年3月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