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泥香沁心脾 烂漫芳菲暖征程

发布日期 : 2012-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悠远泥香沁心脾  烂漫芳菲暖征程

——蓬勃发展的肥城市孙伯中学

 

本刊通讯员   雷晶晶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村落:自然混成,妙趣朴拙;你一定熟悉这样的校园:泥香悠远,生机萦绕;你一定喜欢这样的一群人:智慧进取,发奋图强……那么今天,请随我走进坐落在汶水之畔的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吧!聆听她的故事,处处动人——

干部碰头餐:一日之计在于晨

开学第一天,每位教师都收到了校长翟立成发来的短信:“新起点,咱们一起努力,争做农村教育的领头雁!”短短一句话,道出了整个学校发展的航向,简单三个字,揽起了全体成员争先恐后的豪情!

天冷得起劲儿,清晨的校园大胆地张开眼睛探寻一天的起点。高高的柳树禁不住从树皮的缝隙里透出星星点点灰白的绿,这浅浅的颜色在高处交错盘绕,向上,向左,或者向右成为招摇的手臂,偶尔的一两片枯叶,早已无处躲藏,硬被拽着跳起舞来;尖尖的塔松擎着一身端庄,在校园深处唱起笔直的曲调;晨练的麻雀凑过来理理羽毛,动动筋骨,“啁啾”的鸣声犹如季节的心脏蓬勃跳跃;教学楼前,一个仿古木桩的盆景座里恰到好处地伸出一根青藤。

6:00,伴着宿舍木门开关的吱呀声,和着自行车行进的叮铃声,所有的校级干部已准时汇合。巡视一遍校园,理出今天的任务,然后到学生餐厅吃一份简单的“碰头餐”,一块二毛钱的标准,一碗热汤,一份面食。餐桌上边吃边谈:“现在多媒体教学可不是啥新鲜玩意了,但我发现咱学校很多人就是不用。”业务校长宋斌嘴里嚼着包子说。“可不是吗?据我了解,很多人认为这多媒体就是一个形式,个别老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仅停留在皮毛!”教研室主任武文国接过了话,“咱现在条件好了,人手一台笔记本,不妨开展一次全校范围内的课件制作比赛,有点压力也是好事嘛。”“不能囿于课件制作,关键以它为突破口,脚踏实地地开展适合咱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研究!”“对,咱不要华而不实的课件,把常规和效用都融合进去才是正路!”……9:40,一张飘着油墨味道的《孙伯中学实效多媒体教学大比武通知》发到了每位教师手中。

一次“原生态教研”在餐桌上完成了,在这里,校级干部熟悉教学不足为奇。孙伯中学的校级干部不仅分管着各自的日常工作,还都或多或少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用校长的话说,这叫“最无穷的底气”,因为校级干部首先是教师,只有走进课堂,能上课、会听课、善评课才能拥有发言权;用教师的话说,这是“最有力的地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嘛,校级干部就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拿出唱本,敢闯敢干才能与民同乐;用学生的话说,这是“最贴心的着陆”,只有在课堂上,学校领导才能读懂我们的眼睛,知晓我们的想法。

一些外面的来访者看到翟校长的办公桌年久失修,油漆脱落,曾嗔怪他该换张桌子,扮个门面。他很认真地回答:“除非我们学校的教师都更换新的写字台,否则我就不换。面子是大家伙儿给的,我凭什么搞特殊?!”

……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相信,在干部们早起的身影里已经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所以它的萌芽定会青翠欲滴。

阳光报告厅:为有源头活水来

梦想中的学术报告厅必然如此:碧影交错,草卉环绕,明净整洁,高雅庄严,角角落落里演绎着思潮的碰撞、文化的交汇和理念的提升。然而对于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来说,这个梦想暂不可及。资金短缺,设施有限,落后低劣的帽子曾让几代人深陷无奈。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伯的后辈们可不信这个邪,桎梏之下,他们敏捷巧妙地为自己寻到了“特色米”。

翟校长到济南学习,午休时间打回电话“报喜”:原来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书屋里找到了一屋子写给教师的好书。“买!”干部们一拍即合,教代会一致通过。“买”,穷人最懂得精打细算:71名教师,每人自主选择一本书,每本书不超过50元钱,总花费在3000元左右。谁选的谁先看,继而交换着看,所以每人都能看到71本书,从而获得71个智的启迪,71种米的烘焙。同时开展读书方法讲座、好书大家荐、读书心得征文、“十大读书人物”评选等活动,人人都做读者,人人亦当评委,人人心中无不营造起浓郁的学术氛围。

在学校定期出版的《文苑》中,雷印军老师这样写道:“凝馨日记教师写,工作心得不特别。日积月累留存久,手写百字不粘贴。感想感悟流水账,随时录下莫停截。期末检查搞评比,颁发奖金作总结。”这是孙伯中学教师日记制度的写照。每日写一篇日志,记录个人当日的工作状况、教学反思、生活感悟等,不论篇幅长短,只要实事记写;不攀文采飞扬,唯求真情流露。学校定期检查《凝馨日记》的撰写情况,评比出各类等次,颁发心灵基金。

“用自己的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只是一种怜悯,而用自己的双手握住另外一双手才是温暖。从前我总觉得自己从教多年,经验丰富,今天的左右手结对子活动却让我享受到青蓝同辉的幸福。”这是孙伯中学“左右手,一起走”教师结对子活动小结会上李英老师的直言。贵在平等不讲高低,强调质朴不追花样,重在交流不拘传授,多么简单的准则!左手拍向右手,你的手拉着我的手,多么神奇的境界!孙伯中学的教师有这样的热情:一快,心动不如行动,说到不如做到;二变,积极探寻归纳,灵动活用于己;三勤,多听多问多思,善听善问善思;四苦,经历风雨做人,耐住寂寞从教。他们有方向,有决心,有节奏,有使不完的力量!

……

——原来这才是他们的学术报告厅,一间没有金砖玉瓦却用爱堆砌,一所孜孜不倦、时刻求索的心灵居所。这样的学术报告厅将永远阳光普照。

 

琢玉工程:蕙质兰心育光彩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在孙伯中学的教师心里,每一名学生都是璞玉浑金;教育就是琢玉工程,匠心独具方能熠熠生辉。

孙伯中学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为搭建“时时处处皆教育、点点滴滴皆学问”的育人平台,他们挤出资金打造校园文化。在北面的初一教学楼墙壁上设置“我爱上学”“新生活新起点”“独立见解,张扬个性”等版面,引导学生“既来之,则安之”。而南面的初二、初三教学楼则分楼层系列化:一楼突出文明教育,涵盖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不同内容;二楼注重思想渗透,设计读书益善、名人名校、传统文化等不同主题;三楼强调心理健康,包括浓浓师爱、淳淳友情、沥沥风雨等多个篇幅。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安安静静的墙壁彰显着烂漫芳菲,凭梅的干练、荷的端庄、菊的幽远、兰的细腻引领着这里的孩子日渐成熟。

初一(3)班的班会课上,班主任蒋波正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理想是什么?它不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它不是随口即来挥之即去,它是实实在在的脚下路。想要走出阳关大道,你就得把今天抓好。”这一节课他精心安排了四个环节:格言导航、船员饰演、榜样舵手、真心船长。主题班会布置了任务:每个学生设计一张个人名片,写出自己的爱好、特长和理想。在教室后面的班级专栏上,我们看到了学生邱圆圆的名片,上面用荧光笔极其工整地注了一首小诗:“我的小船在水上/要去花团锦簇的远处/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啊/就是我的彼岸/暂时的搁浅又何妨/我不仅是舵手/我更是船长/我掌控着航向/我给我自己发号施令……”

像邱圆圆一样,这里的每个学生都有理想,爱生活。他们有自己的广播站——Sweet Dream,开设了“新闻链接”“音乐之声”“青春励志”“美文欣赏”等栏目,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下午各播音30分钟;他们有自己的记者团——山里红小记者团,小记者们每日报道校内外的新人、新事、新面貌,用稚嫩的笔触挖掘社会,开采人生;他们有自己文学社——汶水文学社,社员的多篇作品被省教研室刊物《阅读》选用,其中李爽的两篇文章还发表在《半月谈》上;他们有自己的刊物——《云帆》,征稿、选稿、定稿、排版、印刷都由自己完成……

“我要奋斗,因为生活需要我!”这里的学生信心满满地如是说。

 

大葱情怀:晨光夜露总关情

孙伯中学课题组的教师精心编写了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以翔实可靠的资料,细致入微的笔触抒写了孙伯镇的特色风光、丰富特产及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描绘了这方水土上千百年来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教材投入使用后激起波波涟漪,学生甚至家长都来捧读,“让可爱的家乡倍增可爱”成为孙伯人展翅翱翔的翅膀。与此同时,孙伯中学的“家长地方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开来。来自校外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以民间、经历、见闻等为基础,编写了地方课程,亲自讲述给学生听;他们还与学生一起到食堂品尝伙食,与任课教师座谈,参与听课评课。这个课堂体现了新农村教育环境下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孙伯中学良效发展的“偏方儿”。

入冬时节,孙伯镇大石桥的村支书给学校送来一千多斤大葱,他说这是村民们自己种的,家家户户都盼望学校老师尝尝这山区里鲜美拔萃的绿色蔬菜呢。“乡亲们汗水换来的东西,我们不能要啊!”学校领导推辞着,“要不,我们付钱吧!”“咋的,小瞧俺们?俺们可不要钱,葱你们必须留下,这是老少爷们送给教育的心意!”还能说什么呢?当那些挂着乡间湿漉漉的泥土,带着丝丝缕缕香味儿的大葱发到教师手中时,每个人都感动了。

参加工作不足一年的外地教师王平在孙伯中学倍感家的亲切。生日时她不仅收到学校工会送来的蛋糕,还得到一张写满祝福的贺卡:“小王很有上进心,再接再厉!”“平平不要老吃方便面,大一岁长一吃嘛!”“平丫头快点找到如意郎君喔!”……不同的笔迹传达着同一的祝愿。一个30元的蛋糕,一个司空见惯得有点俗气的举动,或许你会感觉不屑,但对于并不富裕的农村中学而言,这是最给力的情怀。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看天堂”,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即是永恒。

——如果说孙伯镇是汶水之畔的明珠,那么孙伯中学无疑是珠上最闪耀的亮点。她和谐、简朴、勤奋、温馨。

——她还在向前进发。

 

(《山东教育》20126月第17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