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
发布日期 : 2012-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创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
——寿光世纪学校办学纪实
本刊通讯员 隋艳玲 张立柱
学校小档案
寿光世纪学校,建于2004年,在校生达6538名。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学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娃娃杯”乒乓球赛、“中华诵”2010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等大型活动。
看一所学校,首先要看校长,因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只有校长优先发展了,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要触摸学校发展的脉搏,必须走近校长。
初见张照松校长时,他正在办公室认真批阅家长委员会征求来的家长意见建议。印象中,校长批阅文件材料都是粗略翻看一下,然后由其他分管人员去具体落实。但张校长并没有这样做,他在每一条建议旁边,都用密密麻麻的小字提出了详细的整改意见。
面对张校长的细致、用心,记者不由自主地问:“校长工作这么多,家长的建议交给分管校长去落实就行了,您怎么那么在乎呢?”
“这些可都是学校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啊!家长最了解孩子和学校,也最有发言权。”张校长打开书橱,把几年来整理的“家长委员会记录”拿给记者。厚厚的一摞资料,有原始的记录材料,有张校长手写的整改建议,有学校办公会讨论制定的具体整改措施,有每学年的问题分类梳理档案,有整改后家长的反馈意见。翻看资料的同时,记者不由想起了学校大门口电子屏幕上的标语:努力创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张校长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该敢于、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家长的心声。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有些问题看起来虽小,但很可能就是学校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学校发展不应该回避问题,只有勇于面对问题,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并且科学合理地清除这些障碍,学校才能在稳定健康的条件下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与张校长的交谈中,他饱含深情地谈学校,谈教师,谈学生,唯独很少提及他自己。从如数家珍的言语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他对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目标长远、成竹在胸。
细心、务实、睿智、大气是张校长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校长的品格与风骨,往往与学校的精神内涵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偌大的世纪园内,从教室到宿舍到餐厅,处处干净整洁;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在忙碌而快乐地工作着;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言语文明,举止高雅……
特色鲜明的校训、校风是学校的金名片
在担任寿光世纪学校校长之前,张照松曾做过12年高中历史教研员、4年教育局文秘、两年普教科科长工作。丰富的工作阅历不仅让他养成了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的品质,更让他充分认识到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而校风校训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和独特个性。张校长认为:“校风校训不是口号,也不能做秀,只有从学生的发展、家长的利益出发才能形特色鲜明的校风校训。”建校初期,他带领骨干教师亲赴上海、北京等地,向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学习请教、交流研究,确定了“责任、合作、创造”的校风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为擦亮这一金名片,他除请专家对校风校训进行解读外,还组织师生阐释讨论,让校风校训真正深入师生内心,落实到他们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
世纪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每天早上6点多,班主任们就早早到校,伴随着学生的起床铃声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从学生的住宿、生活到课业学习、各种活动,班主任们的工作非常繁杂,但他们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每一位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学校有6000多名学生,其中80%是住校生。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用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用爱和责任用心照顾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孟祥臣副校长对记者说。
四年级的韩成志是一个学习优秀、品行端正的学生,但自从父母离异后,他的心态上出现了波动。班主任吴伟老师发现孩子的变化后,便主动联系他的妈妈,希望对方能来学校一趟,当面沟通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韩成志的妈妈答应晚上到学校,可是因为忙于临时性工作,等急匆匆赶到学校门口时,才发现已经九点半了。她原本以为自己远远超过了约定时间,吴老师肯定已经离校回家了,但出于歉意还是拨打了吴老师的电话。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吴老师不仅仍在校等着她,而且还对她的爽约表示了理解。两人沟通交流结束时,已经接近十一点了,临走时,韩成志的妈妈拉着吴老师的手说:“耽误您休息,实在很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想到,作为老师,你们对孩子这么负责。这么强的责任心恐怕只有在你们老师身上能看到吧,孩子在这里上学真的太让人放心了!”经过吴老师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韩志成的思想发生了明显转变,他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自信心越来越强,心态也逐渐变得阳光。看到孩子的变化,韩志成的妈妈写来感谢信说:“吴老师,孩子现在乐意主动和别人沟通交流,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是老师用一颗真诚的责任心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我们的家庭!”
当然,这种高度的责任心不只是体现在个别老师身上,正如朱荣光副校长所言:“世纪学校的老师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自己’和‘别人’之分,也没有‘个人’和‘集体’的区别。”面对工作,他们已经把“合作”作为一种习惯,把“创造”逐渐内化为自动自发的精神追求。
韩学庆老师是学校返聘的一位老教师,虽然来学校工作时间不长,但他却深刻地感受到学校文化对自己的影响。2010年8月,“中华诵”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在世纪学校举行,韩老师对能参与全国性的活动感到幸运和高兴。然而就在活动筹备最繁忙的时候,韩老师却被教育局选派到甘肃支教,这让他心中略感失望。在甘肃支教期间,他时刻关注活动的筹备情况,不时向同事打电话咨询,并积极出谋划策。支教结束时,当地教育局组织大家到莫高窟参观,这对一向喜欢历史文化的韩老师而言,是一次能亲身感受莫高窟的难得机会。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韩老师决定连夜起程返回学校。此时,离夏令营开幕只有一天多的时间了,他坐了六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在开幕前赶到了学校。面对家人不解的询问,韩老师说:“看莫高窟的机会还有很多,但参加全国性活动的机会对我来说可能只有这一次。大家都在积极准备,作为世纪学校的一员,我如果不关心、不参与,心里就感到是‘失职’!”在韩老师看来,学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大家都在忙,我就没有理由不参与。从他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是凝聚在每一位老师心中的内在精神,这是学校文化内涵对每一位老师的熏陶影响,也是学校发展最厚实的内驱力。正是在这种内在精神的驱动下,老师们在工作中总是尽我所能,创造性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正如“中华诵”夏令营期间,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的评价:“这次夏令营办得非常成功,你们不仅有漂亮的校园、现代化的设施,更重要的是有一支责任心强、凝聚力强、向心力强的教师队伍。活动中,老师们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学生们高素质的表现,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为了践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张校长要求全体教师把校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他要求每一位老师从改进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入手,积小成大,最终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习惯养成教育上,他倡导实施“周主题训练计划”,每周一个主题,在不断的强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生管理上,他关注细节,从解决一个细微的问题开始,逐步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
为了让学生养成不乱扔口香糖的习惯,学校开展了“难以去除的‘口香糖’”主题实践活动。面对校园里难以清除的“牛皮癣”,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清除,再回到教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并形成了详实的实践报告。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真切体会到清除口香糖残迹的不易,并自觉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拒绝口香糖”的倡议。主题活动后,校园内的口香糖残迹逐渐消失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在一点一滴中潜移默化地养成。
记者感言: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校训,但是如果做不好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文章,校风校训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没有实质性作用。在与世纪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记者真切感受到校风校训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这里,校风校训不仅被镌刻在学校门口的大理石上,更镌刻在了师生的心灵深处,彰显着他们的个性和追求,成为学校闪光的金名片!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世纪学校学生来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张照松校长一直提倡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作为学校最核心的办学理念,并相应地制定了特殊需要教育、个性化教学、班教导会制度等措施,要求教师正视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适宜学生成长的空间,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权利,全力助推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丁银是七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尤其是作文,书写不规范、内容无感情,成为语文的薄弱环节。孙美玲老师接手这个学生后,便在第一次的班级教导会上与其他老师进行了分析。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孙老师认为,丁银之所以作文成绩差,关键是缺乏兴趣和积累。随后,她对症下药,给丁银制订了详细的辅导计划,并且经常与他交谈,对他进行单独辅导。
不久,学部又提出了“三小魅力课堂”(即拿出课堂上五分钟的时间,进行书写练习和听力练习,推荐学科小故事),孙老师觉得这是给丁银重新打好语文基础的好契机,于是便把本班的任务交由丁银负责。一开始,丁银持有抵触心理,毕竟任务重,又无兴趣。为了让丁银变被动为主动,孙老师亲自与丁银一起练习书写、搜集小故事。时间长了,丁银也感到并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但把班级的“三小魅力课堂”打造得有声有色,还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现在丁银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语文成绩进步很大,这都得益于学校开展的特殊需要教育。”孙美玲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学情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研究好学生才能因材施教。除了每周的教研会,世纪学校还有一个特别的会议,参加者是一个班的所有任课教师,研究的重点不是教材和教法,而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师生关系等,老师们把这个会议称作“班级教导会”。在班级教导会上,任课教师会针对一个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记录到该生的“个性化成长档案”里。学生学习的每一次进步、参加每一次活动的表现、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在档案里都有详细记录。任课教师根据记录实行有针对性的“小灶式辅导”。“个性化成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新学期班主任根据从上一届班主任那里拿到的学生成长档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了解熟悉学生,保证了对每一个学生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张照松校长有这样一个观点:“教育培养的是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能提出问题的人,才会大胆创新,主动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把学校的学风定为“学习从问开始”,大力推行学生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他要求教师以改进课堂提问为突破口,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问题导向六步教学”模式。
在前不久的家长联谊会上,各班向家长开放课堂,家长们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听课,切身感受了这一课堂教学的魅力。课后,许多家长在评课中积极踊跃,很中肯地对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有的家长说:“孩子们在课堂上热情高涨,对每一个问题都大胆发言,各抒己见,问题意识非常强!”有的家长说:“我平时对孩子要求很严,在家他一直对我‘言听计从’。但今天他在课堂上的大胆表现,让我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现在社会需要的不是‘小绵羊’,我以后一定会试着尊重孩子的建议,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适合的教育不仅要适合学生发展,也要适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当前,有些学校在课堂教学上实行“一刀切”,千人一面,没有特色,固定的模式要求让一些老师无所适从,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张校长对学校的课堂教学从未提出统一的要求,他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创新,只要适合自己的、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他都给予大力支持。所以,听一听世纪学校老师的课,你会发现,各种风格的教学模式“百花齐放”。
王玉华是一位数学老师,做事严谨。正是这种个性使她的课堂教学从课前准备、课内探究以至课后提升,都精心设计,务求每一步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一次函数》这一章时,王老师颇有创意地引入了计算“姚明的脚长”这一例子。数学课堂上出现姚明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大部分学生对姚明的身高很熟悉,但对于他的脚长却不清楚,面对这一问题,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致,热情高涨。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起用函数知识计算、推导,最终得出了姚明的脚长。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把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中探寻新的知识经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内动力。
记者感言:
教育需要坚守,也需要创新,世纪学校的“适合教育”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理念在具体操作中体现了两点:一是传统的“因材施教”,即提供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二是现代的“因需而教”,即提供适合教师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世纪学校无论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已得到了家长、社会和上级部门的普遍认可,社会的满意足以证明——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005年,全国各地大力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许多学校纷纷邀请这方面的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一时间,学校把自由、人文当做理念,老师们把赞赏、夸奖挂在嘴边,“赏识”似乎成为教育的代名词和全部内容。然而,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照松校长却率先提出了“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理念,通过弹性惩戒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成为学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法宝。
2011年9月的一天晚上,世纪学校初中部三名学生在晚休后11点左右,用手机互相发送短信,扰乱了正常的晚休秩序。此事被值班的生活老师知道后,当即没收了三人的手机,并交给了班主任。张照松校长了解这一情况后,认识到这一事件已经涉及当前学校管理的一项难题,处理不好,不但形成有禁不止的局面,还容易引发学生乃至家长的不满。为此,他要求学部依据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弹性惩戒制度,做出如下处理意见:由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组织“少年道德模拟法庭”,通过辩论研究具体的惩戒办法。随后,三名涉事学生作为反方,其他学生代表作为正方,就“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利与弊”进行了激烈辩论。
正方同学认为:学生很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学生带手机很可能造成同学之间的攀比,形成不良风气……反方同学认为:带手机便于和家长联系,手机上的各种娱乐功能可以适当减轻学习压力……
经过激烈的辩论,在模拟法庭上,正反双方、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在问题认识和处理办法上达成共识:双方都认识到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利也有弊,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规避负面影响和安全风险。学生手机应由班主任负责保管,学生需要联系家长时,到班主任处打电话。对涉事学生此次行为的“惩戒”措施为:每人完成一篇《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并制作展板在校园内宣讲手机的利与弊,倡议全校同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秩序。
事后,学校又借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关于“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大讨论,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等活动,全校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手机的利与弊,学生们都自觉做到不带手机进校园,正确规范使用手机,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依据,学校管理才会规范有序。在弹性惩戒教育实施中,张校长亲自主持制定了《寿光世纪学校学生违纪弹性惩戒条例》,内容涵盖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注重精细化,切实做到用制度管理学生、教育学生。
赵永华老师的班里有两个“特殊学生”,一个是吃零食上瘾的李瑞,另一个是行为散漫的赵鹏。两个人学习没有上进心,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还吸烟、打架,影响极坏。在经过谈话无果后,赵老师决定利用《弹性惩戒条例》进行教育管理。
他在班里成立了七个竞争小组,事先与各位组长进行了沟通,对这两名表现不佳的学生,不能让他们感到无人愿意理会他们,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他又根据学校的弹性惩戒条例,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制定了本班的积分管理办法。由于制度是大家一起制定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很自然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可。而这两名学生因为非常明确自己违纪会带来的后果,行为收敛了许多。
一味惩戒而忽视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弹性惩戒中,赵老师对于这两名学生的表现时时予以关注,在公平的基础上适时提醒他们减少扣分,多做一些有利于班集体的事情给予加分奖励。月底,当他们一起成为六星成员时,赵老师看到了他们眼里的那份激动。经过近一年时间弹性惩戒的约束,两名学生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少,上进心、自信心越来越强,在期终总结表彰会上都被评为“进步之星”。
记者感言:
单纯的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会让他们的自尊心盲目膨胀,从而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识。惩戒教育不是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方式“惩罚”学生,而是借制度的约束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把自身潜质中好的方面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惩戒教育给予学生的不是“惩戒”,而恰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关爱。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人民教育》2002年第3期曾发表过长篇通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和评论员文章《寿光的发展观》,寿光在全国率先推出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经验,引发了教育界广泛关注。作为寿光均衡教育的见证者,加之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使张照松校长对均衡教育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均衡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整体上的地区间、学校间的均衡,学校内部也要讲求均衡,而“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就是教育均衡发展在学校层面的最重要体现。鉴于此,他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确定为世纪学校的教风,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讨论、交流、理解、践行,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一颗心灵。
公平公正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关注细节做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主动捡拾垃圾是一种优良品质,然而世纪学校的做法却颇具特色,学生们不是徒手捡拾,而是带着口罩和手套统一捡拾,并且进行严格的分类整理回收。韩高波副校长对记者说:“垃圾上有许多病菌,徒手捡拾很有可能会造成病菌传染,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针对‘要不要捡拾垃圾’这一问题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讨论,他们从乱丢垃圾和垃圾本身的危害,总结出了科学捡拾垃圾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教育了学生,而且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化。”
公平公正是教师师德最基本的要求,世纪学校要求教师从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要体现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仅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真诚的尊敬和爱戴,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让同学之间形成平等的关系。因为世纪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家境相对比较富裕,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之间会形成攀比风气,学校也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为防止学生相互攀比,学校组织开展了“崇尚节俭、拒绝攀比”活动,提倡“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名牌比进步”。上学期,苏永成老师发现班里的个别学生喜欢穿名牌鞋,而且还互相比拼牌子和价格,同学之间开始形成一些小团体。发现这一现象后,苏老师召开了一次“攀比的不良影响”的主题班会,让大家针对攀比进行讨论,有的认为穿名牌只能说明家里富有个人没啥值得炫耀的,有的认为好好学习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还有的认为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纪律统一着装。随后,苏老师又在全班组织了一次“穿旧鞋”体验活动,通过讨论和体验,大家深深地体会到相互攀比带来的不良影响,对艰苦朴素的品质有了深刻认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睦。
中小学生处于青春过渡期,心理起伏不定,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世纪学校于2008年建立了“阳光心灵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潜能、情绪控制、沟通交往、生存意志、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同时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随时去活动中心向专业心理教师咨询。“心理辅导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与别人交往,同时还学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技能,提高了生存能力。”张宇馨同学的话,道出了很多学生参与心理辅导后的心声。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一项特长”是世纪学校对社会的承诺,也是学校践行文化追求“个性和多元”的具体体现。学校组建了80多个社团,成立了30多个特长班,参与学生达4000多人。特长培养带给孩子的不只是自信,更多的是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希望。环保社团的辅导教师张冠秀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案例:学生王涵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习平平,不太喜欢跟人交往,可他爱好画画。2011年,他的环保作品《地球树》在环保部举行的“生态文明小达人”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这一成绩让王涵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一下子仿佛变了个人,不但性格活泼开朗了,在学习上也比以前积极了。“大家都说我进步很大,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不但要把画画好,也要在学习上更加用功。”见到王涵时,他满脸自豪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世纪学校的社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牵手绘梦文学社”被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学生杂志社联合评为“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学校有4个社团被评为“潍坊市百优学生社团”,学校女子篮球队获省比赛亚军,男子足球队获潍坊市全运会比赛冠军。
记者感言: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看似简单,但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绝非易事,稍不用心就会成为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而在世纪学校,无论是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还是学校的日常活动,无时无刻不从细微之处体现了这一理念。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制度的完善和教师的用心之外,校长的示范引领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张照松校长都亲自为每一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七百多张证书颁发,七百多次握手,七百多次面带微笑的祝福……在张校长心中,每一名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一名学生都应受到关注,颁发证书是件小事,体现的却是“公平教育”的大理念。
教育不只在学校
面对一千多名学生家长,四年级学生袁庆同的妈妈正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一个单亲妈妈,平时和孩子交流少,这使得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多亏了孩子的班主任刘老师,在了解情况后,他主动在我和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我从刘老师那里知道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孩子也通过刘老师开始理解我。刘老师还经常以个人名义把我和孩子他爸请到一起,通过交流,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慢慢缓和。真的非常感激刘老师为孩子所做的一切,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家长尊重!”这是世纪学校家长学校课堂上的一幕,也是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张照松校长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是阶段性教育,学生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公民。因此,学校教育不是学生教育的全部,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2009年以来,他致力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研究与构建,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辟家校沟通的新渠道,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凝聚起了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沟通、家校共育的核心。“成立家长委员会就是要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商教育下一代的大计。”张照松校长对记者说。学校在级部—学部—学校层层组建家长委员会,三级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开展由学校统一部署、推进、检查、考核,保证家长委员会的正常运转。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时间为半天,向家长们开放课堂教学、课间操、午餐等,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常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组织以年级为单位的家长座谈会,悉心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
许多学校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校报,不过这张校报一般家长很难看到。在世纪学校,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心连心报》,每期报纸上既有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教育知识介绍,也有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学校的解释和回答。每周末,世纪学校的家长都会收到学生带回家的《心连心报》,这份报纸成为家长了解学校工作的最直接窗口,也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和认可。谈及这张报纸的初衷,张校长解释说,“学校里有
80%的学生住校,周一到周五学生能保持良好习惯,但返校后就容易出现反弹,这让我们的教育出现了5+2<7,甚至5+2=0的现象,数次反复之后,不少老师对这个问题颇感头疼。而许多家长也反映,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回到家里却变了个样。所以,学校经过调查论证得出结论,要想学生在学校的各种习惯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必须家校携手。”
在世纪学校,每个班主任都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班级的“家长QQ群”。五年级张晖老师的“班级在线”注册人数已达100多个,浏览量近万人,发帖五千余篇。她说,“班级在线”已成为她和家长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会定期通过“班级公告”把学生的表现、班级重要活动告知家长,家长也会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与困惑和教师沟通。该班部分家长还通过网络联系,自发组织开展了“走进大自然,与孩子快乐郊游”等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游乐中亲近了自然,更融洽了跟家长的关系。
世纪学校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很多家长在某些领域非常专业。有一次,一位做交警的家长主动提出要给学生们讲讲交通知识,这一下子触发了张校长的感想:学校拥有这么丰厚的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弥补学校课程、师资等某些教育资源方面的不足,这不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利用和共享吗?这一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和家长委员会反复磋商、论证,一项新的课程资源被开发出来——“家长义工”。
2011年末,学生家长王栋春听说学校要对优秀、进步学生进行表彰,便主动联系向学校捐书1000册。王栋春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的责任。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带动更多的家长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捐书助学的善举中来,为学生们健康茁壮成长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位家长参加到志愿者队伍中,幼儿园小班魏远旭的妈妈到校给孩子们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小学三年级刘智同的爸爸到校给学生传授茶艺,初中八年级林涛的爸爸主动要求担当学校木工车间的辅导教师……一批批优秀的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世纪学校在挖掘家长教育资源的同时,还积极与社会上的专业团体合作,拓展教育载体。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社团种类,弘扬国粹,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学校特聘请市京剧团著名京剧演员来校进行辅导。这项活动充实了校园文化,传承了民族精髓,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享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记者感言:
对于学校而言,家校共育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但能将此项工作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确实难能可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既大力开发了家长和社会教育资源,又加强了家长与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意识和满意度。正因如此,世纪学校在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的历次评教活动中,家长满意度都在99.8%以上,真正成为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2月,甘肃省宕昌县的一位家长煞费苦心,几经辗转把孩子送进寿光世纪学校;同年7月,东北的一位家长带着孩子连续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慕名来到世纪学校,恳请学校让孩子在此就读……是什么原因,让众多家长不惜从千里之外把孩子送到这里?六年级四班刘豪宇家长的话给了记者一个最中肯的解答:“我们把孩子送到世纪学校来读书,最看中的就是学校老师的高素质。”
“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实现成长,也要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教师发展的同时,就意味着学校的成长和学生的进步。”张照松校长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教师发展观。
张照松校长积极引进外智,先后请来了朱永新、冯恩洪、魏书生、李振村、李希贵等众多教育名家为全体教师做专家讲座,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同时,他坚持派干部教师走出去,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名校学习、访问,提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齐鲁名师毕英春、山东省十佳班主任郑立平等一大批名师。在世纪学校老师心中,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校园,也是自身发展的舞台。
2011年11月,世纪学校三位青年教师孙琳琳、周金春、苏茂村同时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这在全省创造了一个奇迹。面对这一荣誉,年仅27岁的孙琳琳老师坦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参教七年就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完全归功于学校对我的培养。没有这么高水平的起点,没有学校搭建的成长平台,我绝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进步。”世纪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大,虽然有活力、有激情,但缺乏经验。为给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张校长全力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帮助新教师快速站稳课堂。在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中,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2012年初,学校决定由刚刚参教的郭海威老师参加全市的公开课评选,这让她有点“受宠若惊”,同时也有些微微的不安。因为毕竟参教还不到一年,她自己心里也没底。郭老师精心备课后,先在学校里上公开课,先后在备课组和数学科组里上了3次。每次听课后,同事们都从整体“谋篇布局”到每一个细微的设计,坦诚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教研组长还要求郭老师在每次听取了大家提的意见后,对自己的课堂设计重新修改,写出反思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郭老师的公开课获得了成功。成绩面前,她的内心更多的是感激:“有了集体的智慧和学校提供的平台,我才能迅速成长。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次公开课的成功,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在大家的督促和帮助下,我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新课程理念,我懂得了如何灵活自如地掌控自己的课堂。”
王建新副校长告诉记者,身为世纪学校的老师,必须具备“世纪精神”。所谓“世纪精神”,就是团队合作精神、敬业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精神,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精神。因为学校发展的内动力源于凝聚力,而凝聚力源于团队精神。对于这一点,梁琪琪老师感触颇深。一次,在级部组织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班级诵唱比赛中,她的班级只拿到了三等奖。令她懊恼的是,学生们对这个比赛并不看重,没有参与积极性,难道成绩不理想真的是因为自己班里的学生素质差吗?诵唱比赛后的班主任研讨会上,另一位班主任老师谈到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做法,让她深受启发。在文明习惯汇演的活动中,她充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孤军奋战”,而是与学生们共同想办法,出主意,同学们对活动过程明晰后,兴趣大增。比赛中,同学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这次活动,学生们明显变得热情积极、认真投入,这比成绩本身更重要,也是最让我高兴的事。”梁老师自豪地说,“这件事情也让我深刻地感悟到,每项活动后的班主任教研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次智慧的共享,每个人的经验与教训在这里都是宝贵财富,它让我们永远拧成一股绳,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记者感言:
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发展是统一的,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有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学校自然会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正如张照松校长所言,他的办学目标就是创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被老师关爱着,每一位老师都被学校关注着,有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情怀,有了这种大气的师生发展观,一切愿景和目标的实现都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具备国际视野
2012年4月,美国康州爱梅迪中学贝萨妮校区26位师生来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与之同来的还有橘子校区的校长凯瑟琳女士。她是在听了贝萨妮校区校长理查德先生的介绍后,知道世纪学校办得非常出色,便主动要求前来建立友好关系。凯瑟琳说:“寿光世纪学校积极开展中美学生交流,使两国青少年增强了解、加深友谊,很有必要、很有远见,这也是我们主动与世纪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原因。”
面对全球日趋国际化的大潮流,张照松校长深刻认识到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为此,他引领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名校建立友好关系,并派优秀教师赴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建立孔子课堂。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干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国际视野。
2011年11月,张照松校长参加了由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的赴美教育考察。考察期间,他发现美国中小学的教室设置非常便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开展特殊需要教育与个性化教学,易于使学生之间密切关系,形成合作的默契。他认为美国这种教学设施配置和教室设计设置很值得借鉴。回校后,张校长便开始了走读式的探索和尝试,并鼓励班主任组织学生共同创建个性化的教室文化,让教室文化丰富多彩,大胆的借鉴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李虹老师在澳大利亚进行汉语教学期间,深入澳洲的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家庭教育,在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一次,她观看了一场橄榄球赛,在比赛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老师只起到裁判的作用。大家也都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懂得保护自己和对方,虽然比赛很激烈,但没有一个人摔倒或者受伤。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尊重规则是我们大家一直提倡的,对孩子来说,不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是要讲究规则的。规则意识强的孩子,自律精神就比较强,就能更好地适应群体生活和进行团体活动。所以,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加强孩子们规则意识的指导,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从而帮助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2011年,世纪学校的学生韩玮瑶和张浩轩被邀请到新西兰游学,新西兰的文明秩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韩玮瑶在《游学日记》中写道:一天下午,我俩随格林去打保龄球的路上,我忽然听到一阵铃声。我看到两根栏杆落下,阻挡住两旁的汽车。不一会,伴着一声鸣笛,一辆火车疾驶而来。待火车过后,汽车和行人井然有序地穿过马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管理人员来维持秩序,没有汽车的鸣笛声,没有司机的抱怨声,更没有任何人横跨栏杆。我惊讶了,惊讶于新西兰的有条不紊。
从2009年至今,世纪学校已经连续三年成功承办由国家汉办和省教育厅指派的“汉语桥夏令营”。活动中,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本校的学生与外国学生一起上课、一起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校还专门建成了两个在线视频交流教室,供本校师生与友好学校的师生进行在线交流,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心得、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学生之间则谈生活、谈学习、谈爱好,彼此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提升了师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2010年9月,寿光世纪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十三所“教育国家交流与合作基地学校”之一。2010年11月,经过严格测评,寿光世纪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NCCT考察团对学校的评估认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日益增强的办学合力……各个领域和环节充分表明,世纪学校的管理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家长和社会对世纪学校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满意度越来越高,世纪学校已成为寿光教育的一张金名片。”对寿光世纪学校的发展,寿光市教育局局长魏云来这样评价。
从艰辛招生到生源持续火爆,从新建学校到全省名校,从普通校长到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张照松校长满怀“创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这一大教育观,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师生,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谱写了学校与个人、与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篇章。寿光世纪学校在创办适合师生发展教育的生动实践中,必将创造出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山东教育》2012年7、8月第2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