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发布日期 : 2024-08-2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陈新华
当今,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信息技术对各种多媒体信息有着超强的编辑能力,经过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够将微观变宏观、变动态为静态、化高速为低速、变连续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化隐性为显性,让学生“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从而快乐学习。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借用信息技术无疑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图像、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将这些媒体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为物理教学创设出“疑”“趣”“新”等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引发学生的疑问,进而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比如,在《光的色散》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播放视频“彩虹故事”,学生立刻被吸引,个个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观看。借助“彩虹故事”这段视频,教师为学生提供直观而又生动的感官刺激,瞬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望,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的教学。又如,在《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在导入新课时,有的教师选择播放一段编钟演奏的视频,将学生带入远古美妙的世界里。在激起他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关注度,引发他们对“编钟为什么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好奇,又将他们带回学习的殿堂。再如,有的教师利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实验录像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教学,提出“疑”点:水已经将蜡烛全部浸没,为什么蜡烛还在燃烧呢?渲染出物理课堂“传道解惑”的“味”,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虚拟环境,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信息技术虚拟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虚拟环境中的真实体验。
在《光的色散》中,当学生认识三原色后,就会思考为什么三原色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考虑到课堂时空的有限性,有的教师利用计算机三原色软件模拟色光混合实验,并让学生自主调节三原色光的混合强度,体会三原色组合,再通过小游戏“比比谁是混色高手”加深学生对三原色混合的认识。这样的操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还帮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并给学生留有思考与讨论的空间。对非透明体颜色的研究,由于真实实验条件较为严格,在一般实验室是无法满足的,有的教师通过计算机软件提供的实验情景,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实验记录,分析讨论归纳得出非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一)放大功能
在实验教学中,许多实验的可见度很低,譬如物理实验中的许多仪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由于自身“体形”小,刻度更小,可见度极差,给教学造成困难;在许多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看清楚实验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或摄像头等仪器将实验现象放大。如在演示“磁感线”时,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为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教师通过实物展台和投影仪,把实验时的变化情况投射到屏幕上放大展现,教师演示真实,学生容易观察,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对观察的实验愿意思考,便于建立物理模型,易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二)再现功能
一些物理现象变化很快,教师无法控制;一些物理现象实验要求苛刻,教师难以掌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的声、像及文字传输等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过程实施再现。如《光的色散》的教学中,由于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技巧要求都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又不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进度,教师可在课前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录制,准备好教学时需要播放的视频资源。这样既克服了实验条件的不足,又让学生清楚观察到这一物理现象,还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目睹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又如《大气压强》中的托里拆利实验,需要使用水银,水银有毒,对学生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可事先在实验室完成这一实验,并拍摄视频,在课堂中再播放给学生看。学生既观看了实验,又规避了风险,两全其美。
(三)模拟功能
针对微观现象,实验时的可视性差,学生不能直接观察,更谈不上理解。借助多媒体的模拟功能,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微观世界以及物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如,介绍“布朗运动”时,用约10厘米见方的盒子演示,难以看清楚。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挂图、板画和语言来描述。教师难以把问题讲清楚,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但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模拟“布朗运动”实验,并且加上控制面板(①温度变化;②显、消径迹;③静、动态),大大加强实验的观测度,提高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知识。
有些物理现象单单通过实验观察是无法完全了解其成因的,这就成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如《光的色散》中关于“白光色散的成因”,有的教师借助多媒体超强的编辑能力把光的色散现象分解,并利用辅助线对比变化呈现出色散现象的本质,将抽象转为具体、化隐性为显性,很好地突破了学生思维的拐点,也就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又如《平面镜成像》一课中,学生难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同样教师采用flash动画显示成像的全过程,学生一目了然,障碍也就“不攻自破”。再如《欧姆定律》中“变阻器”原理的学习,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不同接线方法下电流流过的路径,并显示出滑片左右移动时电阻丝长短的变化,帮助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还如,在介绍“声波的接收———耳”“三音石” “回音壁” “眼睛成像特点” “近视眼成因”等知识时,教师采用视频展示,也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习环境,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所以,我们要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融合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借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山东教育》2024年7、8月第2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