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情境创设探析

发布日期 : 2024-08-2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文登南海高级中学   王春晓

基于课标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生活化为基础,通过情境创设,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关于思想政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遵循教育规律,挖掘生活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情境创设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与学生情感心理产生共鸣,越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更易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思想观点的重建。生活就是情境,让学生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反思生活,让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讲授“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这一框题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分组开展社会调查:一组学生调查“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围绕青少年“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和问题进行,并要求他们同时能阐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影响;二组学生搜集生活中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事例,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并要求他们归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课堂上,我让两组学生展示调查成果并畅谈感受。有的学生畅谈优秀劳动者的创业事迹,有的学生列举村里劳动致富的排头兵,有的学生谈及自己父母的辛勤劳动付出,更有学生主动谈及自身劳动意识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随着诸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一一再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加深了对劳动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在情境探究中就自然生成了,而无需老师照本宣科、干枯无味地灌输。

创设真实情境,聚焦生活实际,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有助于实现从“教”到“学”转变。就本节课而言,脱虚就实,能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甜味”,无需讲述劳动重要性的理论,通过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容易使其在反思自我中,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评价先行先导,突出激励功能 

如果说情境体验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评价则是对情境体验过程和结果的反馈。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检验并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高中生好胜心强,不服气同学比自己强,通过教师评价激励、“煽风点火”,让课堂彰显求知的“酸味”,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让课堂始终保持“热辣滚烫”。

在讲授“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框时,我设置了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究竟是财富还是包袱”这一辩题分两大阵营开展辩论。我提前设计好辩论规则,如辩论时间、辩论展示、总结陈词、评判等环节要求。在辩论活动中,我主要进行观察把控、问题记录、适时点拨、总评提升。在目标达成或教学评价上,突出激励和尊重,即对学生作出的判断、推理进行评价时,我坚持用“求异”思维的评价方式,该方式以鼓励和尊重为主,让学生敢于表达思想和观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信心。在引导和点拨环节,我尊重辩手的“错误”观点,坚持“求同”思维的评价方式,及时把汇总的问题抛向课堂,让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应辩,从而提升了课堂的开放性,让课堂真正“火”起来。

马克思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既需要教师“煽风点火”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又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地拨动学生的心弦。采用“求异”取向与“求同”取向相结合的评价思路,既鼓励情境材料创设过程中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的同学,也肯定经过思维碰撞、自主辨识,最终深化认识、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同学。在整个情境创设、观点生成的过程中,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帮助学生树立了科学精神,提升了辩证思维能力。

三、搭建思政平台,培育核心素养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提升核心素养水平,需要以情境作为执行特定任务和运用学科内容的背景与依托。情境创设应体现政治高度、知识广度、理论深度和实践温度,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有助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在讲授“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这一框题时,我以“多地公费师范生违约被通报上了热搜”展现情境: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加,公费师范生免学费、免住宿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毕业就有编制,所以备受欢迎。但是2023年多地出现公费师范生违约的问题。公费师范生违约现象增多,广东不仅追缴“钱”,还进行了曝光。202310月,广东省陆丰市教育局发布公费师范生违约名单,共有5名毕业生未履约。不仅是广东陆丰,广东雷州、福建莆田也发布了多则公费师范生违约处理决定书。

网上违约名单公布后,广大网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有网友认为,此举对公费师范生太过苛刻:高考报志愿时,他们还是孩子,没想清楚,现在大了,有主见了,不愿当教师,情有可原,退钱、赔钱也就可以了,何必记入诚信档案,赶尽杀绝呢?针对网友的观点,教师要做的不是单纯讲授法律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毕竟高考在即,高考志愿填报是每一个高中生必经的流程,公费师范生也可能是很多学生的选择。鉴于此,我设置如下议学问题:

①公费师范生违约,违背了合同履行的哪些原则?

②公费师范生履行合同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明确哪些内容?

③公费师范生可否单方面解除合同?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这一方式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话题,理性表达个人认识。学生在智慧碰撞过程中,孕育出思维的火花,逐步达成如下课堂生成:要加强公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公费师范生入学时签订的“三方协议”不仅具有合同的约束力,更在性质上高于一般民事合同,更多体现公共利益、公益精神,更多强调诚信履约、契约精神。所以,对于仅因个人原因拒绝履约的公费师范生,不但要按照约定进行经济赔偿,还要给予必要的道德谴责,同时要通过依规建立的诚信档案,严格违约惩戒。如此将法律知识落地到社会实践中,才有肥沃的土壤,助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平台搭建起情境、知识、情感态度之间的桥梁,本堂课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教学、动态管理和动态评价。借助互联网等工具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了各种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学与学的互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在案例剖析中也潜移默化地让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落地生根。

四、汇聚不同声音,提升思辨能力

思政课堂不是简单灌输,而是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境创设是帮助学生在不同声音中,坚定政治立场,保证政治方向的重要载体。真理愈辩愈明,要让学生在不同声音的碰撞中、辨论中思维变得成熟。因此情境创设应突出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探究与建构,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在问题求索的过程中因学而思,因思而辨,因辨而慧。

在讲“言而有信   违约有责”这一框题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违约。是不是所有的违约,都要承担责任?我给学生提供两种声音的情境:

材料一:薛某与王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王某以70万元的价格购买薛某在Z市某地的一处设施完整的住宅,交房时间为2023106日。王某向薛某支付了7万元的定金,双方约定违约金10万元。718日至20日,Z市遭遇特大暴雨,薛某的房屋受降水影响,浸泡严重,与王某的合同也无法如期履行。王某提出薛某违约,要求其退还定金7万元,同时支付违约金10万元。薛某不同意,双方遂诉至人民法院。

材料二:随着网络购物时代的到来,快递业务也愈加繁忙,很多消费者在大雨天收到快递时,会发现包裹外层被雨水淋湿。那么快递被雨水淋湿造成的损失由谁承担呢?

两则案例都是因为雨水,如果你是法官,应如何看待上述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这里就涉及核心概念———不可抗力的解读了。什么是不可抗力?是否雨天导致违约都属不可抗力,都可法定免责?薛某因为特大暴雨的原因无法按期履责,已经构成了不可抗力的免责事由,因此薛某不必承担违约责任。而快递行业在日益精准的天气预报下应该能够预见并做好防范措施,若快递行业因自身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违约不属于不可抗力,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若暴雨超出预期,甚至引发洪水,快递行业做好了相应防范措施,则属于不可抗力。在不同声音的碰撞中,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明确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的意义。

总之,情境创设绝非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变教学内容为学习内容,以“活化”方式激活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把教材变“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继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山东教育》202478月第212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