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不妨多一些加减乘除的“算术思维”

发布日期 : 2022-03-0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陈立宾

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地理教学应树立“加减乘除”的算术思维,在课程深度、教学长度、教学质效、教学互动上下力气、做文章,实现教学和育人同频共振。

一、深钻细研做“加”法,拓展教学深度

一是宏观上要有系统综合思维。树立“大地理”学科观念,从要素、区位等角度系统认识把握各自然要素、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以及各经济地理生产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深入研究、延伸思考,架构思维模型。例如,关于亚洲河流分布特征的教学,可以由学生自行找出各区域内不同流向的河流,再从局部到整体提炼出亚洲河流呈现辐射状的水系特征,从而引出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二是中观上要有主题单元思维。按照教学内容,以学期为单位,以地理要素、中心内容、素质能力为基点,将彼此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整合,划分为自然单元、主题单元、能力单元等教学单元,明确教学目标、课时任务、内容结构,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例如,将工业作为一个教学单元,整合土地、原料、燃料、水源等自然因素和区位、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社会因素,形成独立板块进行教学。三是微观上要有解剖分析思维。按照教学计划,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开展解剖麻雀式微观教学,深入分析内容、结构、层次,推动学生思维认知从特别到一般的递进演绎,实现以小见大。例如在《地中海气候成因及分布》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冷暖洋流、地势地形等影响因素及其对特定地区影响的主次作用,以此类推其他气候类型,形成全面的思想认知。

二、课业负担做“减”法,延伸教学长度

一是前端上做好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各班级的总体特点,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通过设计问题、自学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灵活设计授课方式、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等步骤,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每一堂课都能“学有所获”。二是中端上压减作业数量。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在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自觉摒弃课后作业“数量为王”的思想,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安排巩固性、延伸性、探究性等各类作业的数量,设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的作业,灵活运用试题创编、实践探究、反思感悟、地理周记、撰写地理小论文等多种作业类型以及学生互相评价、小组合作完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末端上优化评价方式。深化“教—学—评”链条式教学,教学前,学生依据“自评表”自我评估知识预习和掌握情况,设定各自课堂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点;教学完成后,学生利用“自测表”开展自我评价,评估学习情况,以便查漏补缺。深度开展课后作业评价,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学生各类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做好归因分析,以问题为切入口,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帮助学生学深学透、全面掌握。

三、创新方式做“乘”法,深化教学质效

一是用活多媒体教学。在运用好语言、板书、挂图等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发挥多媒体教学诸如PPT、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的优势,优化知识传递方式,结合教材知识体系设置递进式问题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针对“水循环”这一内容,单纯文本解读课本,学生难以理解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引导学生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自绘“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确保知识点掌握到位。二是用好乡土教学资源。本乡本土的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乡土资源的选择必须遵循科学性、区域性、代表性等原则,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灵活处置素材、设计教学情境,确保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授区域农业发展时,利用青州当地江北最大花卉集散地形成的案例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影响因素、探讨产业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拥抱“互联网+教学”。要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趋势,大胆探索“互联网+教学”的运用方式,借助海量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课堂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水平。例如,可以尝试将抖音等短视频以课前导入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或者作为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工具,依据教学内容审慎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四、单向输出做“除”法,提高互动频率

一是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树牢“学生为本”理念,改变“传道授业解惑”的单纯知识讲授者的角色定位,适应当前教学由单向输入向双向沟通、由教师“一言堂”向师生“零距离”互动转变的趋势,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共同创设教学情景,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二是灵活运用互动方式。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往往比直接讲授好很多。教学过程要注重趣味性、引领性和探究性,灵活掌握运用诸如情景教学、课堂活动、小组合作、知识辩论等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推动师生间、生生间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情境交融。要注重对实际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总结升华,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三是走进学生情感世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知名中学校长李镇西曾说过,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到学生中间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于这一点,笔者在枣庄、烟台和潍坊三地的从教过程中有深切体会。在实际教学中,要有博爱胸怀,坚决不能有情感上的“冷暖不均”,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勤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哪怕极其微弱的信号,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善于倾听,用心感受,积极回应,真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山东教育》2022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