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有文化底色、因材发展的学校

发布日期 : 2020-09-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办有文化底色、因材发展的学校

    ———滕州市北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纪实

本刊通讯员   胡乐彪   刘士伟

山东省滕州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以及孟尝君、毛遂的故里。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而以“北辛”命名的滕州市北辛中学便坐落其中。

近年来,该校自觉传承“北辛文化”,在教育转型的浪潮中,确立了“办有文化底色、因材发展的学校”的宏伟愿景,通过让学生走上星光大道、让教师参与“三乐”论坛,实施“级部+中心”管理和文化育人“四四方案”,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助力。

“星光大道”———搭建“炫梦”新舞台

偌大的操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头攒动。“点亮理想之灯,拥抱青春之梦”的巨幅标语在主席台上格外醒目;彩虹门顶部嵌上“成功之门”的金字标识,操场中间一条红地毯一直延伸到主席台前,“星光大道”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只见一排排学生身着校服、胸戴红花、手持光荣册,在全校师生、家长代表赞许的目光中,昂首挺胸,充满成就感地走上红地毯,依次步入“成功之门”,踏过“星光大道”。

原来,这是2017年学校举办的颁奖典礼,对评选出的各类“校园之星”进行隆重表彰。目前,“星光大道”已成为北辛中学一道独特的风景。 

“北辛中学一校三区,有近万名学生,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他们的潜质禀赋各不相同。”校长孔凡海说,“如何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千姿百态的生命各尽其力,各展其长,各尽其能,从而成就最好的自己,是摆在北辛中学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棘手的重大课题。”

其实,从2008年开始,北辛中学便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多元评价机制”。他们在学生中开展以“品德创优、学业创A、校园创星”为内容的“三创”活动,鼓励教师“因材而教”,激励学生“因材发展”,并详细制定《北辛中学学生多元评价实施方案》,设置学习之星、奋进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管理之星、卫生之星、读书之星、探究之星、合作之星、才艺之星、感恩之星等11个奖项。   

“星光大道”年年推出一批学生之星,群星璀璨校园,激发无限生机。“星光”照耀了学生的心灵,打开了学生的心扉,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斗志,振奋了学生的精神。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果说教育是在塑造生命,是在唤醒和点燃生命,那么一套贴近学生实际的评价机制,则是点燃青春生命的星星之火。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北辛中学也在不断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进行探索。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挖掘。而教师的责任,就是为不同禀赋、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天资发展的平台。”孔凡海介绍说。2018年,学校提出了“办一所因材发展的学校”的教育理念。

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精神世界的升华,在“品德创优”上,学校秉承“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积极拓宽育人渠道,深化育人内涵。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品德创优”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学生“品德创优”评价制度和具体的操作程序,设计了《北辛中学学生品德创优评定表》。

随手打开一本《北辛中学学生品德创优评定表》,记者看到,其评价内容涵盖爱国守法、团结合作、文明礼貌、自信自立、心理健康等评价目标;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具体操作程序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品德创优评定工作委员会综合认定。

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在“学业创A”上,每学期初,他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设计“创A”目标卡,然后各班把学生的“创A”目标卡统一制成板报,并张贴上墙,接受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学校和各个班级,则要定期对学生个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创A”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并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根据过程性评价和素质检测等次,把学生学业成绩按一定比例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具体到评价中,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分层评价、注重过程、关注成长’的原则,不仅关注优等生,更把评价这把尺子伸向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校长助理刘都涛介绍。学校在落后生中开展“不比成绩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学业进步生评选活动,力争达到“优秀生全A、中等生多A、后进生有A”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人人创A、人人争A、人人有A”。

对于北辛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内心深处也十分渴望在那红红的地毯上走一走,体验成功的快乐,再燃奋斗的热情。

针对这一实际,北辛中学积极引导学生校园创星,并把它作为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奖励机制。每学期开学初,这里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基础特长申报创星计划。学校按照个人申报、班级推荐、学校评定的程序,评选各类校园之星,并模仿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举行隆重的授星仪式。

从这里,已走出了近60位北大、清华学子;走出了亚运会竞走冠军毛新源、皮划艇冠军任文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冠军李亮;走出了山东省“感恩小明星”颜铭;走出了勇救落水母女的首届“感动滕州人物”的李瑾清;走出了被中国篮球运动学院录取并送往克罗地亚集训的满嘉乐;走出了获得山东省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季军的北辛  中学女足;走出了代表山东省参加中小学生创客全国总决赛的王延淼……

“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让他们释放潜能,扩大闪光点,从星光大道走上成功之路,从‘三创活动’的平台走向更高的舞台。”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李伟说。

这些年来,北辛中学一直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价值追求,重视学生的生命质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督导教师“因材而教”,引导全体学生“因材发展”,建构起了个性张扬、特长凸显、全面进步的成长评价模式。

“北辛中学校园‘三创’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和技能培养教育走在了全省前列。”20125月,原山东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来校视察后如是评价。

北辛中学“多把尺子”评价学生的做法,被省教育厅作为素质教育典型在全省推广;2015年,学校推出的《评价改革一小步   学校发展一大步》经验材料在全省素质教育论坛上交流。

“三乐”论坛———开辟教师成长新路

20191228日,天气十分寒冷,北辛中学的报栏前却围了一群教师。原来,他们正在争看一张刚刚贴出的海报。海报上写着学校要举办“三乐”论坛———教学管理者论坛,其主题是“聚焦教学常规,抓好精细管理”。

何为“三乐”论坛? 

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中教育英才是最高级的、最高贵的快乐。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爱学生,爱钻研教材,以教书育人为乐,这理应是一名教师的最高人生境界。

“一所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有一双发现崇高的眼睛,也要架设传递崇高的桥梁;不仅要让教师们借‘三乐’平台因材发展,嬗变成一块块金字招牌,更要把德艺双馨的教师推向社会,向大众诠释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对于设立“三乐”论坛的初衷,孔凡海这样阐释。

为此,北辛中学为教师们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论坛———“三乐”论坛。包括“三乐———班主任论坛”“三乐———教学管理者论坛”“三乐———名师发展论坛”“三乐———教研领导者论坛”“三乐———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在教师的成长之路上搭建“新平台”。

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愿意便有用武之地。两年来,北辛中学相继举行了16场“三乐”论坛,先后吸引126名教职员工走上论坛,展示分享各自的管理和教学经验。

“当时,我在论坛上作了《教育是思的艺术、做的哲学》的自我剖析报告。几位专家直率点评,从不同视角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在前行中有了明确方向,心中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八年级的级部主任刘春波,深有感触地回忆道。

“第一次走上论坛特别紧张,感觉和讲台不一样。同时,也很欣慰学校为不同群体、不同类型的教师设置了专属论坛,打造了一个个分享成长的专业平台。”教师朱林说。

“论坛给了我奔跑的快感,我觉得论坛是个‘熔炉’,经过‘淬火’,感觉自己快炼成钢了。”教师田雨坦陈心声。

教师徐洪卫直言:“论坛聚拢起一群优秀的人,与他们在一起切磋,让人产生必须远行的内在动力。因为他们会裹挟着你,使你没有任何理由懈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截至目前,北辛中学已有11位教师从“三乐”脱颖而出,走出校门举办讲座、报告会达100余场。

在办好本校“三乐”论坛的同时,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北辛中学还相继举办了“卓越校友大论坛”和“教育年会”等派生论坛,给不同群体提供专属的活动区间,进而打造一个个分享成长的平台,让师生们放飞心灵,携手前行。

2019年,就有三位英才校友受邀回校作报告。如,1984届毕业生、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王勇教授,作了《立志成才,投身国家法治建设》的报告,勉励学弟学妹们珍惜青春,努力向上。1996届毕业生、自然资源部地勘管理司副处长朱义林,作了《我国的自然资源与管理》的报告,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丰富而又美妙的自然资源。1983届毕业生、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李景波博士,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广大师生作了鼓舞人心的励志演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些精彩活动,如一缕缕清风吹进平静的校园,在师生的心海激起层层涟漪。

“丁菊老师引领学生进行英语静默阅读已有8年,在引领学生坚持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静默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输出变现’,作不同形式的读书报告,写故事梗概、剧本评析、情景剧表演,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原著阅读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域外文化兴趣。”课程中心主任赵志敏说,走上“三乐”论坛后,丁菊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梳理与提高,开创性地推出了“丁氏英语”教学法。

“论坛这个‘催生婆’,催生了新生命———‘丁氏英语’特色课堂。我国台湾省ATM教学法创始人李宗玥,在推出的写作课程中,收录了丁菊老师学生写的阅读报告。”校长助理王伟介绍说。

丁菊在成长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出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枣庄首届最美教师”“首届枣庄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三乐”论坛不仅引发教师对自己职业规划的深层思索,激发 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动力,而且让教师们重新定位自己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展示与培训”活动并获全国二等奖的李广梁老师说:“通过‘三乐’论坛,北辛中学教师受益良多,论坛引导教师自我分析,相互砥砺,给了教师们很大的支持。”

美术教师袁家峰通过论坛的历练,在北辛中学成立了袁家峰书法工作室,自己也跻身中国书协,用浓浓的墨香浸润学子的心灵,传递源远流长的中华书法文化。

 语文教师刘士伟在论坛中深刻反思教育经历,2018年执教的《桃源与沅州》被省教育厅评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色示范课堂”,整理出一部14万字的教育随笔集《弦歌木铎》,在广大青年教师中持续引发热议。

“三乐”论坛,滕州市教研室初中部主任王立亭给予充分肯定:“北辛中学这一独创性的举措,把教育叙事提升为经验思考,又把经验思考提炼成教育智慧,让教师把教学、教研和管理的课题上升到更深入的理性高度,既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又给了教师更多的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级部+中心”———打造校园新引擎

2009年,时任北辛中学副校长的孔凡海,调至滕州市姜屯中学任校长;2018年,孔凡海又调到北辛中学担任校长。

作为一位北辛中学“老人”,重回学校的孔凡海一头扎到基层调研。他发现,多年过去了,北辛中学还在沿袭多年的“层级式”管理模式。

“校长、职能部门、各级部、教研组和教师,构成四级管理体制。级部和教研组直接隶属各职能处室,即教研组隶属教务处,年级组隶属德育处。各个环节、部门之间联系薄弱,层次繁多,信息传递有时候比较滞缓,教育与教学容易脱节。”副校长张传友分析当时的情况。

针对这一实际,孔凡海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启动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化“层级式”管理为“级部+中心”的扁平化管理。

所谓“级部+中心”的扁平化管理,就是充分向级部和中心授权,打破部门和职能职责的界线,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变分散管理为集成管理,实现“教”和“育”、“教”和“研”管理的“无边界”,较好地解决了原来存在的层次重叠、效率低下等弊端,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有效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孔凡海认为,学校管理在加强“管”的同时,更要把着力点放在“理”上,努力去破解“教”和“育”、“教”和“研”这两个关键矛盾。作为学校这个教育教学主体,必须明确责任权利,创造空间,让干部、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自己的才华最大化施展。

为保证学校决策更灵活,管理更有效,北辛中学将原来的办公室、总务处等部门全部撤掉,重新设置了级部、课程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资源中心四个部门。尽管改革动静很大,但由于深得人心,推进起来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如今,在北辛中学,级部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石、级部教学的中枢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级部主任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指挥官”,管理全年级的人、财、物,责、权、利联动,前所未有地调动了级部教学管理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引擎部门———课程中心,主要负责学校的课程研发、课程架构和顶层设计,级部负责组织实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级部教育教学注入蓬勃活力。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助力部门———学生发展中心,则负责社团建设和学生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并协助级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资源中心则整合了总务、办公室、电教、安监等部门的职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后勤部队”。

在这里,级部处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课程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资源中心全部围绕级部开展服务工作。

“教育,既要‘教’,又要‘育’,‘教’和‘育’绝对不能分开,一定要解决好‘教’和‘育’的矛盾。”孔凡海坦言,“以前,教导处只负责教学管理,德育则由德育处负责,两个处各管一块,很容易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现在,学校把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打包,全部压给了级部。学校只考核级部,级部对学校负责。考核既要考得出好成绩,也要有看得见的好习惯,真正把“教”和“育”有机融为一体。

“原来我属于中层,因为上有分管校长,下有副主任,工作听从领导安排就行了。至少有些工作,不属于我这个中层干部解决的,也就不去思考解决方案,报上去等领导决策就行了。”级部主任张斌说。

实行“级部+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后,带给张斌最大的感受是,级部变成了一个“小学校”。上,要直接对校长负责;下,要直接面对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中间再无其他层级。现在,级部中的大小事情,都要他来“拍板定案”,再无其他干扰。因此,时刻要思考工作早已成为张斌的习惯,唯恐自己的一点失误,影响级部的教育教学质量。

北辛中学管理上的结构优化、布局调整,也促进了管理体系的运行,充分调动了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能量,使各个级部的活力竞相涌流,让整个学校的发展动力澎湃。

一直以来,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两个拳头”,教学和教研往往是一个拳头强、一个拳头弱。

为解决“教”强和“研”弱的现状,北辛中学选拔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组织能力强的名师担任学科主任,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并赋予他们全面组织学科教学管理的职责,让每一个学科组都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动车组”,实现教学和教研两手抓、两手硬。

平时,学科主任各显其能,使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呈现出生龙活虎的局面。不同学科的学科主任也各出奇招,加强跨学科教研合作,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语言是相通的,学科是互通的。都说英语学习和语文学习一样,是培养语言与思维习惯的一个过程。但在阅读方面,英语和语文又各有千秋……”

“在阅读后力求能达到看懂文章,理清脉络,了解大意,并能自我复述的效果,而相对忽视了对词语和句子的欣赏,弱化了情感和口语的表达。”

在一场由英语学科主任丁菊、语文学科主任张斌牵头共同举办的别开生面的跨学科教研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事实证明,两个语言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互补,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彼此借鉴、彼此成就。传统的学科本位被打破了,实现了学科间思想、方法和资源等的整合。

“作为青年教师,我一定利用好学科主任这一平台,发挥自己的学科专长,团结带领理化组全体教师做好教学教研工作,让理化学科教学成为北辛中学的一面旗帜。”枣庄市教学能手、理科主任孙成河充满信心地说。

每一年,北辛中学都有10个左右学科组荣获“滕州市优秀教研组”。

北辛中学“级部+中心”的管理模式形成后,每个部门都有责、权、利相统一的负责人,每个部门都是“动车组”的一节车厢,每一位教师都仿佛安装上自主发展的“发动机”,并且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系统”。

“以前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都是被动地听从命令,学校发展后劲不足。现在不同了,我们换上动车了!”孔凡海高兴地说。

如今,身为校长的他,再也不用大事小事都要亲自拍板决策。孔校长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思考学校的发展方向,不断寻求学校建设的“制高点”。

“四四方案”———创造高能“幸福场”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善于学习的孔凡海马上意识到,立根滕州大地办教育,这是北辛中学再出发、再腾飞的一个契机。

在孔凡海看来,“北辛文化”作为中华东方文明的渊源之一,是北辛中学最好的教育沃土。扎根其中,传承、弘扬“北辛文化”及其一脉相承的地域文化,应该成为北辛中学的校本课程,也是北辛中学办“因材发展”学校的必然选择。

在充分开发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北辛中学提出了尚善、有礼、格物、维新四个育人目标,统筹设计完善善园、礼园、墨园、班园等四大主题园建设,拉动了性善书院、礼乐学院、墨子科学院、鲁班劳动学院四院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善课程、礼乐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劳动实践课程为核心的“四类”课程体系。 

四标、四园、四院、四课,四位一体,一一对应,被命名为“四四方案”。“四标”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四园、四院、四课围绕“四标”展开实施。

孔凡海告诉记者,“尚善”源于滕地被孟子誉为“善国”。崇仰美好、崇尚善道的尚善基因自古就深植于乡民血脉,今日犹须光大发扬。

“有礼”源于汉代儒宗叔孙通。他在汉初制定礼乐制度,使西汉初的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

“格物”,意思是探究万物的规律。滕州先贤、“科圣”墨子一边主张“兼爱”“非攻”,一边“物穷其理”,在数学、力学、光学、逻辑学等领域卓有成就。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墨家的科技成就超过整个古希腊。”自古至今,科学的清流在滕州大地始终静静淌动。

“维新”源于滕州先贤“造车鼻祖”奚仲、“木匠祖师”鲁班。早在古代,他们就是创新的巨匠,其人其名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尚善、有礼、格物、维新,均源于滕州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学生核心素养富有个性特色的表达。

北辛中学在教育转型的时代浪潮里,启动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精心布局。统筹设计完善善园、礼园、墨园、班园等四大主题园建设,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走在北辛中学的校园,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礼园、班园、墨园、善园等蕴含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花园错落有致;“北辛亭”、鲁班塑像、墨子塑像、滕州历史文化名人长廊,如同幽深的时光隧道;门厅、走廊间、墙壁上,触目皆是历史光影。师生们徜徉在这样的气氛里,一呼一吸间,即能感受到来自悠久文化的丝丝馨香。

北辛中学的前身是元代知州尚敏创设的“义塾”,学校据此重建性善书院。同时,为传续滕州文化先贤墨子、鲁班和叔孙通的人文精神,还组建礼乐学院、鲁班劳动实践学院和墨子科学院,推动文化育人目标落地生根。

走近性善书院的学生书吧———“养慧斋”,一个稚气清新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是孔子自述的人生历程。在每个重要的年龄节点,他都有必须做的事,有满满的收获。在此,我想重点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孔子人生道路的起点,我们恰逢少年,扪心自问:我‘志于学’了吗?”

七年级学生马润泽,正从自我体验的角度,与伙伴们分享《“之乎者也”里的乾坤———我和〈论语〉的再次相遇》。台上,马润泽同学认真发问;台下,同学们陷入沉思……

问及学生的收获,性善书院院长刘士伟老师告诉记者:“北辛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你细细打量,他们的眼神中有善意,他们的姿态中多了那么一分谦和,他们的脚步笃定,因为他们知道肩头的责任,知道向何处去。”

当前,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现象。

为此,北辛中学设立了鲁班劳动实践学院,着力解决这个“痼疾”。每个周三下午,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鲁班劳动实践学院里人声鼎沸,学生们走出课堂,在这里放飞自我,重新找到了自信和学习动力。

“鲁班工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量身打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多元空间,实现了对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老师,您看看我们做的班徽!”在鲁班工坊,来自八年级五班的赵俊杰同学正在专注地给他的作品刷漆。

“受榫卯结构的启发,结合七巧板的拼摆组合思想,又经过3D打印机7个小时的模型制作,再比照模型操持着固定器、墨斗盒、裁刀、砂纸及各种锯条敲打锯磨,这件作品终于要诞生了!”赵俊杰眼里闪着自信而又骄傲的光芒。

“别小看这些作品,从选素材、设计模型,再到用锯子、凿子等传统工具打造轮廓,砂纸打磨、上漆……这些流程完全出自学生之手,相当了不起!”在指导教师巩存强的眼里,学生们实现了手脑结合的完美嬗变。

在墨子科学院的活动中,记者感受到生气勃勃的探索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一个个“微研究”课题进行得有声有色。

“我们的项目是研究小孔成像的奥妙。”学生陈康宁激动地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墨子号”,它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是通过两千年前墨子所实验的小孔成像原理来完成的,令人十分震撼!

因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装上鲁班锁,学生王一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王鲁班”。王一先说:“鲁班锁是鲁班用榫卯结构,把几个木块拼插在一起的益智玩具。中国古代建筑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建造起来,不用黏合剂和钉子,将硕大的物体拼凑在一起,而且相当牢固,简直太神奇了。”

2018年底,我们组织开设了机器人编程课程,开启了机器人学生‘自组织’发展新模式。”墨子科学院院长田树琛自豪地说。

此外,北辛中学还邀请地方专家、学者和教师一起,着力构建与之呼应、一脉相承的善文化课程、礼乐课程、劳动实践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四类课程。这些氤氲着深厚历史人文气息的特色课程,深受广大学子的喜爱,成为北辛中学文化育人的“四驾马车”。

“从文化中来,到文化中去,再到教育中去。”副校长徐义新介绍说。植根于滕州丰厚的历史文化,深深汲取着中华传统文化,以别出心裁的教育智慧,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可以给广大师生缔造了一个蕴历史于当今、化无形为有形的高能“幸福场”。

在举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背景下,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坐落在神奇鲁南大地的这方校园,已然探索出了一条别样的育人之路。如今,北辛中学正给师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教师常教常新,学生常学常新,教学互促,共同成长。“因材发展”这颗蕴含着人文历史、天地灵气的种子,已然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满树繁花,清香四溢,装扮着教育的美丽春天。

(《山东教育》2020年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