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 : 2019-06-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王德波  刘新平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倡导学生从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亲自实践和探讨,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以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综合以及创新应用为主线,从课堂、化学实验以及综合实践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它更倡导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渗透和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理念,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我们也将课堂教学纳入到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构想中,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首先,要创设“说”的良好大环境,让学生敢说。课堂上,我们专门设置了让学生随便说两句的环节,可以提出疑问,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回答给予评价,也可以谈收获和体会。有了这样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兴奋度很高,学生表达的很多问题、想法、方法甚至是教师没想到的。

其次,要拓展自由空间,让同学们敢想敢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实践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留心处处皆化学。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每天提出化学一问,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问题进行具体分解,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思考意识。

二、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开展实验探索型学习

实验在化学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资源,并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比如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多渠道多方式进行设计性实验。

“氢氧化钠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开展了如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1.提出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有哪些粒子可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如何设计方案来进行探究?

2.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

3.小组合作,共同确定实验方案。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有的不完整,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最后选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自主选择药品,进行实验探究。

5.汇报成果。

6.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使酚酞试液变红。

三、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开展实践创新型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在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自发成立课题小组。在选题阶段,我们引导学生着眼于化学与社会、科技和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选题,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具备让学生挖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来水厂、橡胶厂、农田、污染河流等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也广泛接触社会,采访了很多专业人员、工人、农民及个体商贩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们共完成60余份科研小论文和调查报告,针对水污染问题、空气质量问题、固体废弃物问题,提出了多条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中《水污染的调查与研究》还被评为威海市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结合本地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晒过海带的土壤是否适宜作物种植?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颜色鲜艳的对虾中是否含有酸碱指示剂?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课后会积极进行实地调查、动手实验。

几年来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养成了善于发问、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一是随着学生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加强,非课堂内做的探究实验越来越多,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应关注如何控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二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大困扰是考试制度的束缚,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关注如何协调考试与学习的矛盾。

(《山东教育》2019年5月第1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