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 : 2018-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 黄倩珺
美术教育的宗旨是要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具有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在现阶段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学习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影响和伴随学生一生的事业。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让学生发现美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艺术素养以及审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引导学生认识美作为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第一要务,通过提升学生认识美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理论联系生活等多种形式,多视角、多角度、多形式地启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判断、了解,以不断增强学生发现艺术作品中蕴藏的美。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参与美术评价的权利,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互动式、启发式的教育,不仅能够克服学生“填鸭式”被动学习的弊端,也能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观察生活,不断地在身边发现艺术的美。
二、重视美术赏析课程让学生欣赏美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经典美术欣赏是感受传统文化底蕴和联系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桥梁。经典美术欣赏主要是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了解、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自身的品格,以达到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对经典作品进行严格筛选,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及年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美的享受。同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对美术作品分析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翔实的解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及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并从中欣赏和感受到美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艺术美,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底蕴。
三、创新美术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美
一节美术课应该从开始到结尾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知识、美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的引导、教具的制作、科技的应用、音乐的选择、作品的展示等各个环节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美术教学手段大多是图片、实物展示配合教师讲解,现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得到应用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将原来静态的实物变得动态而形式丰富。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表现色彩融合,不仅可以节省教具,而且还能进行重复演示,直观感受性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美术教学中,虽然有了现代技术的加入,依然不能缺少美术创作过程的实践性,要做到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四、拓展自由展示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才华和想象力,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从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入手,让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灵活开放的形式,多给学生创造自由表现的空间,防止在孤立的美术技巧训练中遏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思维等在美术作品中的渗透和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以不断拓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展示节活动,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和创意,通过对身边事物的体验,用不同材料和手法去展示出具有自身创造性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五、营造美术审美意境让学生表达美
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重在展示和表达。美术学科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的美术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和创造性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因材施教,通过不断地启发式引导,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勇于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营造愉悦的审美环境。同时,教师在作品评价中也不能用固化的统一标准来进行衡量,要让学生在语言表达和作品展示中充分表现,通过不断拓展表现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尊重其表达的多样性,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对于不太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教师也应全面考虑,可以在美术作业中开辟一角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美术设想。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创作过程,并最终做到对作业结果的全面客观评价。这样的美术教学不仅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开放而富有活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在生活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奠定好美术教育的基石,让学生人人都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在美的愉悦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让美永伴身边。
(《山东教育》2018年11月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