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偏远乡村学校——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滕州市滨湖镇望重中学校长刘真标
发布日期 : 2021-01-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建设美丽偏远乡村学校
——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滕州市滨湖镇望重中学校长刘真标
本刊通讯员 胡乐彪
在山东省滕州市西北部、微山湖东岸的独山湾,坐落着滕州市重镇———滨湖镇。镇驻地西面9公里处,便是滨湖镇望重中学。记者到校采访时,恰逢中午放学之时,校园内,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在踢足球,玩得异常开心。蓝天白云下,一大群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不停交谈着。要不是左臂上佩戴着“执勤”袖标,记者很难认出穿着朴素、正在门口执勤的人,就是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该校校长刘真标。
春晖情怀,自幼深埋心底
诗人艾青说过:“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刘真标的成功之路,同样充满着曲折、坎坷和艰辛。
1970年10月,刘真标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或许深知农村孩子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从小学开始,刘真标就十分努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1984年中考前夕,刘真标因交不上几块钱的学杂费,不得不辍学回家。
由于当时家里的日子实在太难,他只好骑着自行车串四乡卖冰棍补贴家用。吆喝累了,就找个树荫拿出书本读上一会儿。到了夜里,当大家都休息的时候,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煤油灯,他仍在埋头做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全乡社会青年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考进了滕县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处偏远乡村学校任教,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切莫误人子弟,更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再有辍学的!”从任教第一天起,刘真标就这样告诫自己。
工作中,为使自己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他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为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中专学历的他边工作边学习,1993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教育学院脱产学习,1998年起又用不到3年的时间自学获得了本科学历。对于年龄较大、工作又忙的刘真标来说,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非常刻苦,每天改完作业、备完课,都要坚持学习到半夜。
“其实,那时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更重要的是我要通过自己的经历,去为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榜样。”平时,刘真标经常和学生比学习、比考试,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容易流失。刘真标不辞辛劳,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学生孙宝丽,因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前后把课桌(当时学生自带桌凳)搬回家六次。作为班主任的刘真标,一次又一次地劝说,一次又一次帮她把课桌搬回学校,一次又一次用微薄的工资垫付她的学杂费。最后,孙宝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粮食中专学校,工作后成为小有名气的粮油店经理。
多年来,刘真标把一腔热情倾注在学生的身上,他所带的班级,学生无一流失。
“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没有学上,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的负担。”刘真标动情地说道,“在我眼中,根本没有‘差生’,每个人都能够成才,关键就看怎么引导,怎么雕琢。”
学生刘洪,刚开始学习成绩倒数,脾气暴躁,有一次因和同学发生矛盾,把一杯子热水泼在了同学身上。作为班主任的刘真标,在亦师亦友的教导中,让这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发他勤奋学习。最终刘洪成为全校第一名,并顺利考取滕州一中,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高才生。
自1990年工作以来,刘真标先后帮助50多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和留守儿童捐助、垫付各种费用数万元。1999年,在担任学校教导副主任期间,刘真标自费为40名贫困学生租民房,和他们吃住在一起,陪伴他们顺利度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有10名学生考取了重点高中,在当地一时被传为佳话。
担任望重中学校长后,刘真标以融入骨子里的春晖情怀,与学生交朋友,与之倾心交流,尤其是对孤儿、留守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生,定期进行家访。他的足迹遍布每一个学生的家,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万成是一名下肢瘫痪儿童,跟着年迈且残疾的爷爷生活。为满足他上学的心愿,刘真标给他布置了爱心宿舍,安装了坐便器,还亲自开车接送,并且时常为他辅导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万成适应了学校生活,成绩由入学时的语文成绩不足30分,一下提升到90多分,并参加了文学社团。在刘真标的一片真情大爱里,万成变得更加阳光与坚强。
教育需要大爱,怀着教育情怀的刘真标,决心用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他提出了“看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吃好、住好、玩好、学好”这一朴素而温情的育人理念。
为改善学生生活,他亲自下厨房,动手为学生做美味可口的炸酱面。有的学生想吃米饭,他从家里带来自家用的电饭煲,为学生蒸米熬汤。有的学生因忙于学习,吃不完就走,他端着剩余的饭菜,送到教室。
学生朱梦茹说:“刘校长就像我们的父亲,我们生病了,他会亲自送医院;我们吃饭时,他总是关照要吃饱吃好;我们进步了,他又总会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刘悦的家长感恩地说:“刘校长就是孩子们的福星,他的到来,让农村的孩子多了一分希望!”
学生离校,他要送出校门外,学生返校,他要在校门口迎接,无论严寒酷暑,从没有间断过。“把孩子交给刘校长,我们放心!”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声。
有人说:“一所真正的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温情的校长,带着一群有温度的人,干着一件温暖的事。”多年来,刘真标一直在践行着做一个有温暖教育情怀的校长。刘真标深信:教师的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令师生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刘校长有一项“特异功能”———认脸。全校学生,三分之二以上刘真标能叫出姓名。
“认脸,我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学期初,我让班主任给全班学生拍大头照,然后对照着名字全部存进自己的电脑,做成屏保,只要有空,就开始认人。”刘真标微笑着说。学生们都感到他身上似乎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教室外、校园内,见了他学生总会跑到他面前问好。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教育就是在这一来一去的‘问好’中,产生了作用。学生们乐意听我的,也乐意按我的要求做事情。”刘真标说。
爱无须张扬,却暖人心脾。刘真标的爱心与责任彰显了一名朴实的教育者的伟大情怀,托起了学生们的希望。
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谱新篇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进城,使得望重中学的优质生源不断减少,学校里能留下的除了孤残、留守儿童,就是学困生。学校面临“关门倒闭”的困境,教师队伍人心惶惶,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2018年,作为一名“救火队员”,刘真标被任命为望重中学校长。
在刘真标身上,透露着一股倔劲儿。生源少,质量差,难道学校真的不能“起死回生”?刘真标不服这个气。
刘真标的决心,唤回了师生的信心;师生的信心,又强化了刘真标的责任心。接下来,就是要实打实地干了。
刘真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提出了“139”工作思路,为办好乡村孩子家门口的学校明确了方向。
刘真标决定先让校园环境“美丽”起来,让师生的精神风貌“美丽”起来。为营造美丽温馨的校园环境,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足球、排球、羽毛球运动场,修整了“荒草园”操场和“百草园”花园;铲除食堂发霉的墙裙,全部镶贴上了瓷砖,改建了食堂洗漱池,更换了用水设施,修补了漏水的餐厅,改建了垃圾池。
为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刘真标身先士卒,头顶烈日,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开展义务劳动,清理了所有的卫生死角;为节省资金,自己动手绘制了主干道路标识线,平整了校园高低不平的地面,抽干了废弃沼气池积水……
在他的带动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室里有了空调,食堂里有了纯净水,宿舍里有了淋浴。最令人欣喜的是,100多名辍学及“逃离”家乡外出求学的学生又返回到家乡校园!
在刘真标的生活记录本上,没有节假日,也不分白天和晚上。最长时,他在学校整整住了一个月。学校不开伙,就泡方便面,或者啃上几口自己带的煎饼……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劳累,身高1.73米的他,体重由130斤降到不足110斤。人虽累瘦了一圈,但换来了学校的“脱胎换骨”。
“要建好一所学校,校长哪能不付出代价?”刘真标说。
但刘真标并没有就此止步,他清楚地知道,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要的硬环境,关键要靠教师队伍。
他紧紧围绕“望重”二字做文章,建文化、提人气、聚人心,让“望重”文化植根校园、发扬光大,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精气神。他常常提醒同事们,在教学之余要注意做到放松身心,减缓压力。他倡议大家利用午饭后的时间,男教师在操场习练太极拳,女教师做健身操。如此,既消除了大家工作的紧张与疲劳,同时也增进了相互间的团结,使工作更加高效,确保教师们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
他注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挑选了一批思想作风好、教学能力强、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为教师们订阅各类教育书刊,为大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邀请优秀教师、教育专家来校作报告,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过:“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
望重中学就是建立健全了一套机制,让学校在良性发展轨道上高效运行。在认真排查学校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短板、漏洞的基础上,刘真标全面废旧立新,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
与此同时,刘真标对各项工作进一步作出细化要求。比如,学校管理要求“业务实、政教活、总务勤、安全稳、宣传真”;教学业务要求“教案详、作业精、笔记实、听课真、考试严”;要求教师“态度诚、业务精”;要求学生“习惯好、品质优”。
在刘真标的努力下,望重中学生源状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村学校学生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他们学校的学生数不降反升,八、九年级由每班的20多人增加到40多人,新七年级班级数量又扩了一倍。
在2020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会议上,望重中学喜获目标考核工作先进单位、课程实施工作先进单位、信息技术先进单位,荣获滕州市2019年度办学水平督导考核第一名。
谈起忘我工作的刘真标,教师尹玉刚动容地说:“刘校长以校为家谋发展,事必躬行,无私奉献,播撒炽热的教育情怀!”
独辟蹊径,为农村学生“量体裁衣”
上任伊始,学校里学困生众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甚至逃学等一系列难题摆在刘真标的面前。
“学生招得来,还要学得好,如果不打造一所有特色、有魅力、有吸引力的美丽乡村学校,再好的愿望,也将落空。”正当刘真标苦苦思索时,一个偶发事件令他感到“柳暗花明”。
有一个叫王鼎胜的孤儿,性格怪僻,生活懒散,极度厌学。一次,因为年迈的爷爷劝他上学,爷俩大吵一场,王鼎胜为此赌气离家出走。
刘真标获悉后,立即发动学校教师寻找,并亲自驾船在湖水中搜寻,开车到市内各处寻找。一连三天时间,刘真标顾不得个人休息,多方奔走,全力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网吧找到了他。当时刘真标一把抱住了又困又饿的王鼎胜。王鼎胜的眼圈湿润了,乖乖地跟着回到了学校。
这件事后,刘真标开始深思:如何提振学生们的士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留住厌学的学生?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研究,刘真标潜心从“建设美丽偏远乡村学校”的初心使命出发,积极推动特色课程和社团建设。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实际,他决定建设乡村少年宫,开办社团,让校园“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培养一种兴趣,掌握一门技能,让校园洋溢灵动和快乐,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农村学校散发出新魅力。
刘真标克服缺少活动场所及经费紧张的困难,带领教师整合空闲教室,搬走旧桌子、破板凳,扫地、擦玻璃。短短的三天时间,硬是把十多个盛满杂物的仓库,装扮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社团活动室。
在建立少年宫的基础上,望重中学先后成立了重创客社、重科社、重文社、重研学社、重足社、重科社、重乒社、重武堂、重智堂、重画堂、重艺堂等15个社团,并开发了传统工艺豆腐干的制作、田园、足球、淘宝等四门校本课程。
“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刘真标将社团活动制度概括为“四有”“三定”“一反馈”。“四有”即有组织、有管理、有章程、有考勤;“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两交流”即社团成员之间交流、社团之间交流,社团成员每一学期调整一次,每个学生也可以选择多个社团;“一反馈”即及时向学校反馈社团活动情况。
望重中学规定,所有社团由教务处管理,下设“社团管理办公室”,各社团设社长等职位,全由学生担任,进行具体活动的安排、组织和自主管理。科学调配社团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二、三、四的下午大课间及第七节课,时间为1小时,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以减少学生更换教室的次数。
“没有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社团建设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在社团建设考核上,刘真标也是亲自设计考核表格,细化赋分设置。他将社团成员的思想进步、个性发展、出勤情况及社团影响、活动开展情况、学校交付任务等设计为考量分值,在学期末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评,对各社团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将辅导教师的考评分值与个人业务评优评先挂钩,激发了师生参与的热情。完善的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营造了有利于优秀社团脱颖而出的良性竞争氛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重足社。刘真标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足球场,组织教师自编足球教材,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了足球,积极倡导每天大课间上足球操,让学生每天训练一小时足球,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一月进行一次足球比赛。学生们在锻炼中增强了体质和信心。
2019年7月份,在全市第三届校园足球赛中,重足社男女队均获得亚军,同时学校成为当年全市唯一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荣誉称号的初中学校。
为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刘真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组织七年级学生游览微山湖红荷湿地,感受祖国河山的秀丽;组织八年级学生参观市“一塔六馆”,了解本土文化;组织部分留守儿童乘坐高铁远赴北京,在清华大学、博物馆、故宫等地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学生们在行走中增长了阅历,愉悦了身心,放飞了自我,亲身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激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培养了学生兴趣。学生们的眼睛亮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拾回了学习的信心。
九年级一班学生李汶静,原本是个文静羞涩、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在复学后,语文成绩急速下滑,没有了往日奋进的精神状态。刘真标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驱车前往家访,及时了解了她在家的表现。通过家访,得知她在疫情期间迷上了手机聊天交友,产生了厌学心理。找到了她“心症”的根源,刘真标同李汶静做了一次倾心长谈,谈理想、说人生,并把她从重乐社调到了重文社。随后的每个星期,刘真标都要和她谈心,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状态。
经过一个月的谈心跟踪,再加上社团老师的精心辅导,李汶静重拾学习信心,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在2020年中考时,她以总分552分、语文单科118分的优秀成绩考入滕州一中。
“在他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他扮演着校长与父亲的双重角色。”李汶静感动地说。学生成绩上来了,他脸上写着欣喜;学生有病了,他满脸愁云;学生的情绪不稳定,他心急如焚。
从小生长、工作在农村的刘真标,很清楚农村学生的未来。
“学生成绩再好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升学,总有部分学生要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学生一旦步入社会该怎么办?”刘真标说。
“要让他们从走上社会的那一天起,就有自我谋生的本领和技能,就有自我生存的自信,而不是游手好闲成为社会的负担。”
基于这一认识,刘真标结合学生实际相继开设了“豆腐干制作”“淘宝营销”以及“田园课程”。特别是“豆腐干制作”课很让大家振奋。因为学校驻地望庄,就是滕州民间知名美食“望庄豆腐干”的原产地,这一工艺目前却濒临失传。
为抢救这一民间工艺,刘真标专门在学校腾出地方,购置了石磨,邀请“望庄豆腐干”传人手把手地向学生传授制作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望重中学的学生们不仅成功做出了原汁原味的“望庄豆腐干”,而且还能从形状、色泽、味道等方面,对“望庄豆腐干”进行大胆创新,以适应孩子、妇女、老人等不同人群的需要。由于他们的卓越表现,这一课程已被列入“山东省劳动技能课程”。
社团文化丰盈了师生的生命,让望重中学实现了弯道超车,走出了农村中学内涵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凝聚管理智慧的“重特色”的“望重社团模式”,有效助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提档升级,使学校美誉度、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一路攀升。今年9月初,滕州市初中教学工作推进现场会暨社团建设现场会选定在该校召开。
有人担心,望重中学会不会因为抓了素质教育,而丢了教学质量?事实证明,“素质教育”和“教学实效”,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共融共生,相辅相成”。2020年考取滕州一中的七名学生均是各社团骨干成员,其中王鲁齐同学为学校足球队队长,不仅带领足球队多次获得全市佳绩,他本人还在全市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短短两年间,望重中学的教学质量由过去的全市倒数第一,迅速跃居为滕州市同类学校之首。
面对望重中学翻天覆地的变化,滕州市教体局副局长王延军这样评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望重中学在刘真标校长的带领下,从困难的境地中走向成功,这说明,即使有暂时办学困难的偏远农村学校,只要找准办学方向,奋力开拓,就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山东教育》2020年12月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