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视角重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其他学科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27发布日期:2025-10-28

叶立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初中英语课程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教学要立足生活实践,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题,如家庭生活、学校活动、身边的动植物等,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践行“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变革教学路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重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用设计思维改变课堂教学样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坚实基石。

一、紧密联系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课堂。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校园生活是学生在学校这一特定空间内围绕学习活动展开的,融合课堂教学、课余互动、社团实践、人际交往等多元体验的,兼具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功能的一段独特成长历程。在校园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一旦谈及这些话题,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会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想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以观察、调研、服务、实践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综合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比如社会服务类,它包括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大型活动志愿者等。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提升社会认知、培养实践能力、塑造责任意识、促进知行合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而学习语言要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材的文本知识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教材文本知识的理解,也要把他们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教材文本知识为载体,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现实生活及其教育意义。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联系,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只有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生才能学会教材文本知识及语言,并加以灵活运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丰富的语言技能,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有趣味、有教育意义、有积极性、有语言交流、有情感表达、有思维碰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教材文本知识及与生活有关的语言。

例如,在教学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8词汇volunteer时,课堂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T: Whats the meaning of volunteer? What part of speech is it?

S: Its义务做,志愿者。It is used as a noun or a verb.

T: 志愿服务。How do you say it in English?

S: Volunteer service.

T: 暑假里我想在社区做志愿者。

S: I want to volunteer in the neighbourhood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T: 我在学校里做志愿者工作。

S: I work as a volunteer in our school.

T: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青团。

S: I volunteer to jo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 通过志愿服务我学会了团队合作。

S: Ive learned teamwork through volunteer service.

T: I want to be a volunteer. What about you?

S: Me, too.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将词汇学习置于创设的语境中,体现校园志愿活动的育人价值。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认知重构和实践能力提升,唤醒学生自我向上的意识。

教师也可以把上面的对话内容制作成课件,师生交流完毕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让学生读背单词,相互检查记忆效果,并运用该词造句。造句时,要与学生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这样,引导学生围绕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既创设了一定的语言交际学习环境,又在语言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传递新时代教育正能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热点问题日益突出,比如环境、教育等话题。学生既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又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破除陈旧思想的束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社会热点与育人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不但要考虑到社会热点问题,而且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既能学到教材文本知识,又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要注意渗透新时代的思想教育,传递正能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例如,在教学五四制鲁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词汇since时,课堂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T: 1978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S: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in our country since 1978.

T: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

S: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in our school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 改革开放40多年了。

S: It has been more than forty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 We can also say: More than forty years has pass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该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创设人与社会的语境学习重要词汇,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找准社会热点问题,精心设计翔实的教案,让学生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搭建起语言学习支架,通过大量的语言交际训练,学习新词汇,拓展知识面,发现规律、研究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三、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立德树人的载体。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英语学习就是不断实践、体验、反思、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基本理念决定着教育方向。教师只有将此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词汇culture时,课堂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T: Whats the meaning of culture? What part of speech is it?

S: Its文化. It is used as a noun.

T: 中国文化。How do you say it in English?

S: Chinese culture.

T: 我们热爱中国文化。

S: We love Chinese culture.

T: 传统文化。What is it in English?

S: Traditional culture.

T: 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

S: We mustnt forget traditional culture.

T: 学习传统文化就是热爱国家。

S: Lear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loving our country.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人与社会的话题学习词汇,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才逐渐形成的智慧结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代文化的英语表达,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文化意识教育融合在一起,建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选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等紧密联系起来,深化语言与文化的内涵,拓展其外延边界,让学生不但掌握教材文本知识,更受到新时代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

 

 

 

(《山东教育》202510月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