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实践探究
语文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8发布日期:2025-09-26
初中语文教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实践探究
———以光未然的《黄河颂》为例
郑学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基于此,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师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群文比较探究等板块,实现课程育人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笔者以光未然的《黄河颂》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奏响新时代语文学科教学的爱国主义合唱。
一、从诗歌文本中深挖爱国主义元素
《黄河颂》是一首饱含诗人澎湃热情的抒情诗,要读懂诗人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崇高敬意,就必须对诗歌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一)从写作背景中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
诗人光未然什么时候创作了这组诗歌,为什么要创作这组诗歌?让我们追寻诗人的足迹,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滩急流、怒涛漩涡,目睹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此情此景让他想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肆虐,想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局,诗人滚烫的热泪和着滔滔的黄河之水,悲愤中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的民族就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我们的民族精神就像这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这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二)从赏析词句中感悟诗人的爱国激情
诗人的爱国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通过对饱含深情的重点字词语句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劈成南北两面”的“劈”,仿佛黄河像一把巨大的刀斧,将大地一分为二,形象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而“哺育”则意味着黄河像母亲一样滋养和保护着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力量,诗人跃动的诗笔,始终和滚滚黄河相呼应。“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黄河两岸英雄儿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黄河也成为中华民族英雄辈出的象征!这一主题渗透在诗歌字里行间,需要师生共同品味感悟。
(三)从写作手法中赏析诗人的爱国豪情
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把黄河的支流比喻为“千万条铁的臂膀”,用澎湃的热情赞颂了黄河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哺育,讴歌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诗人在诗歌开篇“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中把气魄作为关键词加以强调,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魄力;结尾再次连续反复,“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语言铿锵有力,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的坚定与毅力,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二、通过群文阅读发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对课本及课外学习资源进行整合,精心打造一系列爱国主题群文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祖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和报国之志,进一步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以作者的其他作品为起点群文发散
对作者其他作品的比较拓展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我们在品读“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屏障,体会黄河在抵御外敌、保卫民族等方面的作用,然后比较阅读光未然《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分《保卫黄河》,更深切地感悟“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一震耳欲聋的呐喊,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思想深度和爱国深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黄河精神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以写作对象为原点群文发散
学习了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也可以寻找语文教材或其他作品中描写黄河的文章。当我们朗读“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时,是否联想到《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视觉的黄河风光?抑或从“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的庄严豪迈中联想到《壶口瀑布》中“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拓展到课外,阅读刘白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余光中的《黄河一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使至塞上》等,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祖国历史画卷,感受到黄河的雄阔壮观和作者对祖国山河深深的挚爱之情。
(三)以相似题材或主题为切入点群文发散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哺育了我们,那你一定能更深入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你会不由自主吟诵“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等诗句。当我们深入感悟作者的情思,对祖国的爱便如潮水般涌动。我们也可以将课文与贺敬之的《回延安》、杨振宁的《邓稼先》、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比较阅读,形成以“我为祖国唱支歌”为主题的专题探究,更真切地理解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深切地体悟爱国赤子对理想的追求、高尚的人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初中语文教学厚植爱国情怀,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对教材中体现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探究,并以此为基点浸润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在黄河奔流的广阔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爱国故事,需要我们驻足欣赏和用心感悟,对《黄河颂》的研读探究是一个范例、一个起点。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鄄城县左营镇左营中学)
(《山东教育》2025年9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