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应用
其他学科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8发布日期:2025-08-27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二中学 马树亮
跨学科视域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应用,是以音乐学科为基石,以主题为引领,以多学科知识为依托,以真实问题解决为取向,以探究学习为方式开展的一种教学设计及应用活动。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的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在教材内容整合中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
音乐大单元教学是以音乐学科为核心,通过主题引领构建情境,融合多学科知识,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展教学。因此,在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时,教师须深入研读分析音乐教材内容,依托单元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深入挖掘其中的跨学科联系,构建出内在逻辑紧密、内容连贯的教学主题,凝练出明确的单元大观念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保选定的主题和单元情境的创设既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出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以下简称“春之声”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对“春”的不同诠释和感受。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体验到充满希望、热闹欢腾、怡然自得及生动活泼的春天,进而领悟春之声的绚丽多彩与魅力。因此,本单元以“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季节性主题为中心,以“游春人画中行”作为艺术活动的主线,从盼春、赏春、游春三个角度出发,将诗词、舞蹈、绘画等跨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自然之美,感悟季节的韵律。在三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创意实践深刻地体验并感悟春天,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艺术创新,还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与实际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拓宽了文化视野,提升了文化素养。当然,在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关于季节的音乐是完整而丰富的,其他三个季节的内容分别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夏日情怀”。通过这些季节性主题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四季的更迭,欣赏音乐的美妙,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确立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需依托单元教学内容,构建层次分明的单元框架,分层确立清晰目标。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紧密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把碎片化的知识内容系统地梳理成结构性的知识框架,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构建单元教学目标。通过结构性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掌握,通过问题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核心素养。审美感知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鉴赏并理解各种风格和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艺术表现目标则是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新,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以展现个人音乐才华。创意实践目标为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开展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文化理解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了解并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现象及其丰富内涵,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些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全面发展,塑造其独特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夏日情怀”为例,第一个教学目标审美感知,是要求学生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聆听赏析《夏夜》《六月———船歌》两首器乐曲。通过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学生感受到音乐表现要素对夏日不同情境的塑造和推动作用,感知夏日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从而感知其审美意境,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个教学目标艺术表现,旨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聆听、感受、比较、创编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将体会夏日情怀的音乐特色,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能运用所学技巧,用合适的声音状态完成歌曲的演唱,并展现音乐的情感意境。第三个教学目标创意实践,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完成活动任务,结合对夏日情怀的理解进行艺术创新,实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第四个教学目标文化理解,是在完成夏日音乐歌曲学唱、器乐曲欣赏的前提下,通过前三个教学目标的音乐体验,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夏天、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情感态度,感悟夏日的美好情怀,珍惜夏日时光,传递希望与美好,感悟人生真谛。
通过构建四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逐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和深刻感悟。同时,在大单元情境和主题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增强核心素养,实现多元文化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三、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设计不同难度的分层教学任务,明确有效探究内容
大单元教学法的核心是整体性,因此教学设计须明确主题,构建具有系统性、结构性与进阶性的单元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音乐作品的内涵与外延,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音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
以“春之声”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聚焦于“春”这一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作为四季之首,象征着希望的萌发,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后迎来新的四季更迭。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盼春、赏春、游春三个维度逐步深入,展开春天的画卷,带领学生体验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感受到音乐要素对作品情感的表达,在视唱歌谱、朗读歌词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激发,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分层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师能够针对不同音乐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宜的挑战与引导。例如,在第三课时《春游》的教学中,这首歌曲是一首三声部的合唱歌曲,对于音乐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会引导他们从简单的旋律哼唱、朗读歌词中去逐步感受音乐中的春天氛围;而对于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尝试创作与春天相关的歌词,完成歌曲二声部、三声部的学唱挑战,以此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在艺术实践中,还会结合学生的专业所长和个人能力进行分组,让其完成不同的小组任务来展现内心的春天。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促进了全班学生在音乐能力上的共同进步。
(二)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探究能力
大单元教学远不止于简单地传授音乐知识,其内容涵盖了创作背景、音乐家故事、地域特色等丰富的人文元素。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思考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音乐探究任务,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既定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实践,促使他们在合作中提升倾听、表达和协作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小组间的交流和实践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和心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技巧,完成课堂学习的成果展示。最终,通过这些小组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春之声”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演唱歌曲《春游》,还要求他们完成单元活动任务“游春人画中行”的创意展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装扮春天”(绘画组)、“赞美春天”(朗诵组)和“歌颂春天”(演唱组)。每个小组都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总结并汇报畅游春景的体验,小组成员结合任务单进行了深入的组内讨论和创意展示。最终,在课堂的尾声,通过组内创编和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共同协作,成功地完成了游春的体验和演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二声部和三声部的视唱技巧,提高了歌唱能力,还通过创新演绎提升了音乐核心素养,展示了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与融合。
(三)借助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大单元的主题式教学构建在具有单元主题的情境之上,能力的培养也依托于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的活动,更具有真实性和生活性,也是学生迅速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跨学科知识融合并贯穿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身体验音乐的机会,从而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在创建大单元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将活动融入生活实际展开,确保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
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校内外的实际进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音乐的故事背景,感受音乐传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或是开展音乐创作比赛,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例如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荧屏之歌”,这一单元的主题教学是围绕影视音乐进行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影视音乐分类中的主题音乐、插曲以及配乐,单元的实践活动任务就是完成“影视音乐作品选创征集活动”挑战。学生在三个课时的学习中要进行主题音乐的创编、插曲和配乐的选创,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甚至可以依据自己构建的情境,创作出独特的主题音乐或旋律。这些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积累紧密相关,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及创新实践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音乐厅、音乐领域的博物馆,或是前往各类音乐节现场。在多元化的音乐场所中,学生可以近距离地体验音乐的魅力与多样性,通过接触专业音乐表演,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反馈和评价环节,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从单一的三维目标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教学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且丰富,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同时,学科间的教学融合也势在必行。在跨学科的视角下,初中音乐课堂主题教学的实践应用仍需持续探索与完善。
(《山东教育》2025年7、8月第2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