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温暖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五莲县教体系统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教改风景线2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4发布日期:2025-04-18

让温暖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五莲县教体系统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何乃华      


 

“我非常愿意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喜欢参加室外活动,这让我觉得很放松。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找心理老师说说话,心情就好多了。”

“我现在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和心理老师说,有什么困惑也会首先想到找老师咨询。我觉得自己之所以喜欢心理课,舒缓压力、消除困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长自己,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这是近日笔者在五莲中学采访时,该校高一(23)班女生周同学和朱同学说的话。她俩说话时的愉悦表情和目光中闪烁出的自信,充分透露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喜爱。

事实正是如此。

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长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房绍霞介绍,她刚开始给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一走到楼道口,就听见教室里传来“要上心理课啦”的欢呼声,心里顿时也就有了一种受欢迎、被认可、被需要的感受和成就感。

同样担任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秦全玲向笔者讲述了发生于202411月的“三顾老师”的故事:根据课时安排,学校为高一年级设置每班间周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一(25)班的心理委员陈同学因担心老师忘记给同学们上课,便分别于前一天下午、当天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后(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下午第二节)三次到办公室找她,询问“上什么课?室内还是室外?需要准备什么材料?”等。

“这哪里是询问啊,分明是提醒,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发自内心的渴望呀!”双眼含笑的秦全玲说,“心理健康老师过去常坐‘冷板凳’,现在都没有时间坐板凳了。我们坚持‘用心待学生、用心打动人、用心去治愈’,学生已经把我们当作知心朋友了,所以,他们不但愿意上我们的课,还很愿意与我们说说心里话。我们每人平均每周接待学生‘个体辅导’都在20人次以上。”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通过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

近年来,五莲县教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全县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首要课题,突出抓好阵地、队伍、课程、活动、机制等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出了一片广阔的丽日晴空,真正让温暖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健全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全覆盖

 

五莲县教体系统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由来已久,但真正形成体系、实现跨越发展始于2022年。

这年8月,五莲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在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成立,具体负责全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并在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建设的同时,承担专业指导、师资培训和精品课巡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全县校园全覆盖。

他们依托该中心,健全“制度工具包—心育课程包—心理工作室—心理热线—心理辅导室”五级“莲心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每所学校都配备了心理辅导室,固定时间开放,也设立了校级心理热线,专人接听服务。

“自设立热线以来,我们共接到126次心理咨询与求助,解决问题87项。”五莲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王洁介绍。

五莲县教体局心理教研员朱桂港介绍,目前,五莲县所有学校均配齐了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高中学段(含中职学校)在一年级统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中和小学灵活采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团体活动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学生实施特别关爱与谈心、呵护,等等。

走进五莲县北京路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林佳敏的办公室,正赶上她带领八年级(2)班的18名学生开展“自我认识”团体活动。她把18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学生围坐在一个圆形桌前,人手一张《我是谁,我知道》作业单———“假如我是一片叶子”。之后,林佳敏让每人来绘制这份作业单:根据纸上印有的1条主虚曲线和4条分支线图案,按自己心中的叶片形状和认为的颜色,完成绘画和涂色,并在这片叶子上设计自己的名片,可以描述自己擅长的事、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外貌特征、承担角色等,但先不要透露自己的名字。

等大家都完成作业单之后,林佳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换,并轻声说:“刚才的作业,就是你探索出来的自己。交换之后,别人拿着你的作业,就是你在别人眼中的自己。请大家互相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优缺点。”

笔者借机看到某个学生画的是一片心形的叶子,上面涂上了绿色,而且用隽秀的字迹写着“性别:女;外貌特征:不好看;擅长:画画;性格特征:热情、乐观、大大咧咧、文明有礼;角色:女儿、同学、朋友、学生、妹妹。”

林佳敏接着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片独特的叶子,通过交换,既知道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挖掘到了隐藏的优势。当然,我们的不足之处同样也被展现出来。回去后,请尝试完成这项作业:在生活中积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通过探索自己的潜力,努力让优势越来越突显,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好吗?”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参加团体辅导活动的学生离开后,林佳敏陪同笔者逐一参观了学校建设的高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接待区、办公区、沙盘室、宣泄室、放松室、个体辅导室、团体活动室、阅读区,并特地介绍了与五莲县人民法院共建的“司法回音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心声倾诉等方面的司法服务,这体现出司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爱。

“我们学校是一所位于县城边缘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却非常高,除学校实施以分层走班教学为核心的因材施教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学生不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他们的精神状态好、学习劲头足。”学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教处主任马云文说。

 

真教深研,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走深走实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走深走实,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理想效果,五莲县教体局构建了“个十百千‘莲盟’团队”,即“一人引领—十人带动—百人跟进—千人参与”的“心理教研员—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四级研究网络体系,每月开展一次集体研讨,组织集体备课,打造一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

具体工作中,各学校按照县教体局编印的《五莲县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具书》和《五莲县舒缓学生压力十条措施》,依靠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的专业指导和送课进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

“我当了8年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过去,一些学生即使与我非常熟识,在校园里遇到了也不愿意和我打招呼,甚至还会绕道走,就怕被老师和同学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房绍霞说,“现在不一样了,即使他们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和困惑,也能大大方方地来找老师交流或咨询了。”

这一改变,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更有学校深耕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特书一笔。

一方面,“教”,是真教、活教。首先,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校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开课率高,目前,五莲中学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3名专职和9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别包班讲课、包靠级部提供心理咨询,确保每班每学期上足上好8-10节室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课(一学年开设16-20节),并能够及时对有需求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或干预;其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排入每周8节正课之中,改变了过去仅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地位”的提升。

其次,班主任队伍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专题班会,或在班会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此外,注重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学校多次组织“特别关爱学生”家长参加家校社多方协同会谈,提高家长识别和关爱心理问题学生的能力,召开家长会时强调家校协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凝聚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另一方面,是“研”,即深研、细研。首先,学校专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配备3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带动9名兼职教师和全体班主任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每学期,政教处主持召开2次专题教研会;每次上课前,3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会围绕“上什么课、怎么上”等内容进行集体备课,确保内容恰当、活动有趣、学生喜欢。同时,立足解决县域高中生学习倦怠感重、成长能力缺失等问题,学校从内外两大视角,围绕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生活与社会适应6大主题18项积极心理品质(包括知变、耐挫、自尊、自信、乐观、理性等),构建了一整套涵盖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环境课程等的课程体系,从而为上好每堂课做足准备,奠定基础。

“从一般心理问题到严重心理危机,常常会有一个过程,但起初最让我们头痛的是不知道哪个学生有心理问题,谁的问题严重,又会在什么时间爆发。”学生管理中心主任王汉鹏说,“经过我们认真梳理、归纳、总结、研究,目前探索出一整套从筛查到评估、预警、干预的流程,并综合考虑在一般评估、特殊群体、生活应激事件等叠加因素影响下出现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确保及早介入干预,最大限度地防止心理危机演变升级。”

在此基础上,该县教体局还聚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建立系统化、常态化培训机制,先后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会、现场会13次,培训教师500余人次。

 

因人施策,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我性格内向,有些害羞,初中毕业后不愿来这里(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上学,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对专业课也不感兴趣,担心‘春考’(春季高考)时考不上。班主任孟瑶老师多次来我家里家访,与我、父母和姐姐谈心,并经常鼓励我,教我学习方法。半个学期后,我逐渐适应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我对春考充满了信心。”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2023级旅游班学生张同学自信地说。

像张同学那样,受到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特别关爱的学生不胜枚举。多年来,五莲县教体系统高质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对有需求的学生跟踪辅导,落实“发现—报告—干预—转介—跟踪”五位一体心理闭环工作机制,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沐阳成长,心生阳光。

在五莲县行知实验小学,二年级(1)班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崔静茹讲了两名班主任接力教育和感化特殊学生成长的故事。

那是在20209月,崔静茹班里接收了一名转学的男生小岳(化名)。起先,她并没有特别注意他。临近寒假,该生的行为出现了“异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矛盾频发,课堂练习题完成质量很差……

崔静茹通过家访得知,小岳妈妈不是本地人,独自一人在五莲县陪着儿子生活(与在济南的丈夫长期分居)。该生在上幼儿园时就被确诊患有抽动症,需每天服药控制病情。但孩子服药后昏昏沉沉的样子让人心疼,小岳妈妈就经常给他断药。所以,孩子的病情时好时坏。

崔静茹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研究其行为表现,并结合成因采取了“看”与“谈”两步走的方法进行感化和教育。“看”,就是只观察、不干预,看他为什么会有反常行为。“谈”,就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找他谈心,告诉他存在的问题,并询问他这么做的原因。一开始,小岳不想和老师说话,总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崔静茹只得让他回到班里,她分析后认为,小岳之所以不开口,是因为在他心里,老师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不是可以倾诉心声的“盟友”。

从此,崔静茹便有意与小岳交朋友,与他分享好吃的零食,和他开些小小的玩笑。渐渐地,小岳开始回应老师的问题,不再那么冷漠,会慢慢地点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小岳与同学产生了矛盾,他像一只炸了毛的刺猬,样子凶狠凌厉。对此,崔静茹分析原因:小岳的规则意识强,有正义感,所以当同学破坏规则时,他便失去理智地与其发生冲突。结合小岳有时会对妈妈“放狠话”的表现,崔静茹认识到,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受妈妈独自带娃的家庭环境影响,不懂得如何表达关心与爱。因为他太爱妈妈了,担心被妈妈抛弃,便选择用最差的态度对待妈妈,用最糟糕的表现对待同学。可他从心底里很爱妈妈,也很想融入班集体,只是不会表达。

对此,崔静茹在班会上鼓励包括该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假如心中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坦诚、大胆地说出来,如果连内心的想法都难以启齿,那我们该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呢?经过很长时间的教育感化,崔静茹终于把小岳从“扎人的小刺猬”教育成了“偶尔会炸毛的小猫咪”,对于老师的问询也会认真地回应,和同学意见不合时也能尝试先沟通,而不只是一味地“用拳脚说话”。平时,他有什么心事也愿意与妈妈、老师沟通了。

后来,当小岳升到六年级时,崔静茹被调整到其他年级任教,陈晓华接任了该班班主任。小岳对崔静茹非常依恋和感激,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她。画面上一个学生面朝老师,双手捧着一颗红心。

收到画的那一刻,崔静茹很感动,觉得自己这几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既为这个孩子的变化感到欣喜与惊讶,也为能够陪伴他走过这段特殊的时光而感到自豪与温暖。

虽然不教这个学生了,崔静茹还一直关心着他,并配合陈晓华做好他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岳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校园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后来跟着妈妈回到济南读书。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但是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和奋斗目标。我们重视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实现孩子身心健康的目标而努力。”五莲县教体局党组成员、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主任李霞说。

 

 

(《山东教育》20254月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