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练”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其他学科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7发布日期:2025-08-27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舜泰学校   袁继莲

“导学练”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实践训练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将“导学练”教学模式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通过科学设计的引导、学习和训练环节,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强化语言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一、“导学练”教学模式的界定

“导”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指导、引导、辅导学生学习。“学”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听讲和课后复习。学生课前要根据教师给出的预习提纲按要求预习,课中要专心听讲, 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及时复习。“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训练,练习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句型以及课文。之所以用口头训练的方式,是因为口头训练快捷高效,单位时间内训练内容多,并且这种方式在全班训练时很容易形成一种气势,无形中感染学生,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导学练”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强调学习过程中整体性与实践性的结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参与,课堂活动更加有序高效。特别是在“练”这一环节,多样化的口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该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路径。

二、“导学练”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

(一)明确制定阅读预习提纲

“导学练”教学模式中,预习提纲是提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率的关键工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围绕阅读文本精心设计提纲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核心词汇、重点句式分析、段落结构梳理以及思考性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前构建文本框架。为提高预习提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明确具体要求。例如,在词汇学习中,学生需标注生词释义并尝试造句;在句式分析中,学生需要识别语法现象并总结用法。对于篇章内容,预习提纲可引导学生提炼段落主旨,并回答简单的思考题。教师课前应利用线上平台检查预习完成情况,通过共性问题的反馈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y School”一单元为例。教师首先应明确预习目标,围绕与学校相关的核心词汇和基本句式,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在词汇学习方面,要求学生在课本中标出与学校相关的词汇,如classroomteacher, library, playground等,并结合实际生活造句,如:“There is a library in our school.”等,以此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在句式分析方面,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There is/are”和“Our school has”等句式,摘抄并翻译句子,如“There is a big playground in our school”,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句式写出描述自己学校的句子。此外,在段落结构梳理中,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如“第一段描述了哪些设施?”“哪些形容词用来修饰学校设施?”等。通过梳理段落主旨和关键词,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最后,教师可通过引导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如何用所学句式介绍自己的学校”等,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段35句的短文。学生课前需将预习提纲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内容检查预习效果,记录共性问题并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讲解。通过这样的预习设计,学生能够熟悉核心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为课堂上的“学”与“练”环节奠定扎实基础。

(二)灵活运用课堂引导技巧

课堂引导是实现学生深度阅读理解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精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厘清文本逻辑,掌握核心内容。首先,教师可利用设问策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主旨、段落功能和细节信息。例如,通过提问“作者在这一段中想表达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主题。其次,教师需分层次解析文本难点,通过划分段落、强调关键词或分析句式,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在引导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并总结答案。教师可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直观展示文本逻辑,强化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最后,引导过程需注重学生的即时反馈。教师可通过随机提问、课堂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并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

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Happy Birthday!”一单元为例。教师在导入阶段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内容。例如,通过展示与生日派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提出“Do you like birthday parties?”“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等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关键词birthday, cake, friend等,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期待。在教学重点句型“Happy birthday to you!”和“How old are you?”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的引导策略。首先通过示范朗读句子,要求学生模仿自己的发音和语调,其次提问“Who will you sayHappy birthdayto?”并结合实际场景设计对话。教师可用引导性问题如“What will you say when someone has their birthday?”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句子的意义和用法。对于“How old are you? I am seven.”等句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设置问答任务,如两人一组互相询问年龄,并用正确的句式回答。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逻辑,掌握应用句型。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模拟一个生日派对场景,讨论派对中可能涉及的对话,并用目标词汇和句型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提问:“What will you say to your friends at the party?”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最后,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应利用反馈手段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随机提问“Can you say a sentence withHappy birthday?”“How do you ask someone about their age?”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通过全班讨论的方式总结生日派对涉及的关键词和句型,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掌握。

(三)多样化设计口头训练内容

“练”的环节,应通过多样化设计提升课堂口语训练效果。首先,教师应围绕阅读文本进行设计,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设计任务,通过复述文章内容、提炼段落要点分析作者的意图。例如,教师可组织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本中的场景进行对话;或通过主题讨论,鼓励学生围绕文本提出观点并展开辩论。其次,教师应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任务设计。为基础一般的学生提供简单表达机会,针对能力较强者设置更复杂的开放性问题。在训练实施中,教师需注重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再次,教师应通过即时反馈,增强互动效果。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引导他们优化表达方式。教师还可利用录音或视频工具记录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反思自身问题并进行改进。多样化的训练设计在增强课堂互动性的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巩固所学知识,以此逐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y Favourite Subject”一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可设计复述任务,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本。例如,在学习关于学生喜欢的学科及其原因的文本后,教师可提供提示词,如interesting, useful, favourite等,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用“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这一问题展开表达。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分层设计任务,对于语言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让其使用简单句型如“I like English because its interesting”;而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鼓励其拓展表达,例如加入更多修饰词或使用复合句。其次,教师可设计情景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目标语言。比如设计一个情境:两名学生在课间讨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及原因。教师要求学生围绕“How about you?”“Why do you like it?”等进行问答对话,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新的情境内容,如描述教师的特点或学科的难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再次,为增强互动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模拟课文中关于学科讨论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围绕“Which subject is the most useful to you?”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身经历表达观点,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随着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学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该模式与多样化教学资源和智能化技术的结合,不断创新教学实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山东教育》202578月第2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