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办学”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引擎

城乡学校联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5发布日期:2025-05-20

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和体育局   王贵君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各地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平邑县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联盟办学。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教育发展的瓶颈,构建起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为教育公平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优质教育资源如阳光般普照每一个角落。

一、源起:教育困境催生改革探索

曾经,平邑县的教育面临诸多难题。在城乡接合部和偏远乡村,初中学生流失现象严重。温水镇中学,距离县城不到10公里,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一部分学生选择到县城学校就读,还有部分学生前往民办学校就读,致使这个原本可容纳2000多人的学校,只剩下几十个学生,大量教师富余,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天宝中学地理位置偏远,家长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比高,加上教学质量欠佳,学生流失问题突出,甚至出现过学生比教师还少的尴尬局面。

而在城区,情况却截然不同。县实验小学占地不足30亩,学生人数却达到3000余人,超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平邑赛博中学人数更是近万人。每到招生季,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 费尽心思,入校的抱怨班额过大,没能入校的则投诉、上访不断。“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成为制约平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面对这些困境,平邑县教体局深刻认识到,改革迫在眉睫。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山东省教育厅、临沂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平邑县结合自身教育实际,踏上了以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和强校扩优为重点的联盟办学探索之路。

二、实践:多管齐下推进联盟办学

(一)集团化办学:激发城区教育发展新活力

平邑县在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精心挑选了6所办学水平高的龙头学校,通过“名校带薄弱校”“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城郊学校”等多样化方式,组建了涵盖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赛博中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6大教育集团。这些龙头学校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成为推动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力量。

集团内部采用“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在教学资源共享上,各校区共同使用优质的教学课件、教案以及丰富的图书资料等。例如,赛博中学教育集团制作的初中数学教学课件,融合了动画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元素,能够生动形象地讲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在集团内各校区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师资培养方面,集团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观摩课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专业成长。

此外,为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作用,平邑县还探索出两所学校一个法人的办学模式。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例,总校校长统筹管理集团内多所学校的事务,通过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制订统一的发展规划等方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的办学经验推广到各成员校。在名校集团的带动下,一大批管理人才和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一些发展成熟的 “子体”逐渐从联盟中独立,成为新的“名校”,如平邑县第二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金银花实验学校、东城赛博初级中学等,这些新“名校”的涌现,进一步丰富了平邑县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学区制改革:点燃农村教育发展新希望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学校面临招生难等办学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平邑县积极开展学区制改革试点,成立了天宝学区和温水学区。

以天宝学区为例,改革前,受打工潮、进城潮等因素影响,天宝中学的生源锐减,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为改变这一状况,平邑县推行九年一贯制学区管理模式,将原属于天宝中心校的6所小学和天宝中学合并,组建了平邑县天宝学区。

学区成立后,实行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推行“五统一”举措,即统一教师调配、统一财务核算、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考核评价。在教师调配方面,学区根据各学校的教学需求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合理分配教师资源。比如,将擅长英语教学的教师调配到英语教学薄弱的学校,提升薄弱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统一财务核算则确保了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在资源配置上,学区整合中小学的教学设备、图书等资源,实现共享。例如,天宝中学的实验室设备较为先进,学区便组织小学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到中学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实践渠道。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区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定期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统一考核评价机制则激励教师积极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这些转变,学区内部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弱共进、协同发展。如今,天宝学区办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临沂市委教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平邑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学区制改革有效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打破了校际资源壁垒,形成了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为农村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校扩优:搭建城乡教育融合新桥梁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平邑县在城区集团化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以城带乡、城乡一体” 的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推进“强校扩优”行动。目前,平邑赛博中学与丰阳镇初级中学、临涧镇初级中学的第一批次联盟实践已顺利完成。

在共建管理模式方面,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联盟办学时,乡村薄弱学校保留原有校名和法人,加挂优质学校校区校牌。城区优质学校选派中层业务骨干到乡镇联盟学校挂职业务副校长,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轮岗,乡镇联盟学校也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赛博中学的骨干教师到丰阳镇初级中学支教时,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协助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研活动。通过师徒结对、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促进了双方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在师徒结对活动中,赛博中学资深教师与丰阳镇初级中学的年轻教师结成师徒,经过一学期的指导,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教学成绩也得到明显提升。

在推动教师发展上,联盟学校分学年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实施班子成员、学科教师“青蓝结对”工程,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业务帮扶,实现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共同提升。同时,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学科教研等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例如,联盟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内容涵盖课程设计、课堂管理、教育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联盟校之间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一体化,以“四美校园”创建为载体,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强化“五育课程”管理,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联盟学校共同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如“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爱国情感;开展体育联赛,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农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联盟内部建立了统一的评估考核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制定科学的质量考核标准。县教体局注重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实施捆绑考核,既关注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又防止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

三、蜕变:联盟办学驱动华丽转身

平邑县的联盟办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生源均衡方面,集团化办学实现了集团内小学划片招生入学、初中对口招生,有效控制了学校间生源的不合理流动,减轻了城区学校的招生压力,使生源分布更加均衡。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斐然。名校集团化办学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广阔平台,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优秀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在集团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还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带动了其他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校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众多新校、弱校在联盟办学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成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如第二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第四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金银花实验学校在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冠、东城赛博中学被评为市教学先进单位。

平邑县的联盟办学经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相关做法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全市教育强镇筑基、强校扩优工作现场会暨全市教育满意度提升工作推进会在平邑县召开。平邑县正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的美好愿景。

 

 

 

 

 

 

(《山东教育》20255月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