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中拓展校外非遗课程资源的策略

其他学科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98发布日期:2021-07-11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   张阜凯

龙山黑陶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新石器后期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制作技术高超,造型精美,显示了当时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尽管民间艺人在黑陶技艺方面不断的发展、创新,但是愿意坐下来耐心研究这方面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古老的黑陶制作技艺面临一种失传的境地。

新时代美育精神就是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学校美术课堂是最好的美育平台,教师可以积极拓展美术的教学资源,利用龙山黑陶非遗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很好地了解本地的非遗资源,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去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拓展“校外非遗课程资源”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龙山黑陶艺术与美术鉴赏课堂融合

(一)实地调研,储备资料

教师事先走访龙山德功黑陶研制中心、参观龙山城子崖博物馆,深入了解黑陶文化。在龙山城子崖博物馆,近距离观赏包括蛋壳陶杯在内的许多珍贵文物,了解龙山黑陶的发展历史。

(二)欣赏探究,品味艺术

在查阅许多关于龙山黑陶艺术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实地调研后,形成校本课课程资源,精心设计了黑陶艺术的历史发展、工艺流程、传人故事和未来发展等四个环节,围绕这四个环节来讲解黑陶艺术,搜集大量关于黑陶制作过程及黑陶作品的图片,制作相关视频和课件,用于课堂展示。

课堂上,教师先通过实物展示,将薄如蛋壳的龙山黑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了解黑陶“色如墨、亮如镜、薄如纸”的特点。学生不由惊叹于黑陶精美的制作工艺。老师接着给学生讲解龙山黑陶的发现过程,引起学生兴趣继而导入本课。通过给学生讲解黑陶发展历史,增加学生对于黑陶文化的了解,产生自豪感;重点让学生了解黑陶的制作过程。

传人故事主要是选取龙山黑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刘德功。他有着“中国黑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他自幼热爱黑陶艺术,前期辛勤创业、继承和发扬黑陶传统文化的的故事,通过他与黑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

在讲黑陶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一方面应该让学生懂得,黑陶非遗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好的去创新,不断提高制作工艺,增加材料的强度,让产品更加精美耐用;另一方面,现代黑陶艺术也应与时俱进,融合彩陶艺术的优点,更加现代时尚、焕发着新的光彩!

二、龙山黑陶艺术与学校陶艺社团融合

黑陶非遗文化除了可以作为校本教材引入美术鉴赏课以外,还可以把黑陶艺术跟学校的陶艺社团结合起来,利用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邀请黑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学校进行相关的讲座和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体验,让学生掌握黑陶非遗技艺,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感受体验,尝试制作

黑陶造型的关键环节,一是拉坯,二是雕刻。在陶艺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基础的拉坯开始练习,把陶泥放在转盘的中心点上,把双肘贴在在腿上尽量保持稳定,左手稳定泥团,右手侧压泥块,借助转台旋转的力量,双手通过挤压提拉不断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高度,然后拉成所需的器型形态。初学者多以瓶、罐、筒等圆形结构的器皿为主进行练习,这些器皿经过拉坯束型后,再反复进行压光,直到坯体表面光滑细腻。陶艺技师除了指导学生创作器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黑陶雕绘的技巧。先要计算出器型的具体尺寸,根据器型和尺寸设计合适的图案,让器型与雕刻的图案融为一体。雕刻时,最好是一刀成型,不能断断续续,要保持雕刻线条的连续性。让学生通过练习拉胚及雕刻技术,体会到耐心细致的重要性。

(二)泥火交融,烟熏渗碳

黑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独特的烧制工艺。黑陶的烧制环节没法在学校的电窑烧制完成,可以借助本地民间艺人的专用窑让学生来体验。黑陶表面之所以呈现光亮的黑色,是因为在器物烧制的最后阶段,使用了独特的烟熏渗碳技术。把窑盖完全密闭,窑室内的温度保持在900度左右,此时产生大量浓烟,让烟中产生的碳素物质渗入器物中形成黑色,陶器出窑后外观才会呈现黑亮如镜的效果。

通过开展黑陶非遗艺术的课堂教学及社团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黑陶非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促进学校美育特色课程建设,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更好的弘扬和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教育》2021年6月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