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学生 一百种教育

发布日期 : 2011-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东平县接山镇教科研中心 李玉柱 东平县教研室 纪学峰

 

“木桶理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木桶盛水的多寡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木桶多盛水,构成木桶的每块木板必须一样高。在学生的学习中,“木桶理论”一直被教师和家长奉若圭臬。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任何一科都不能偏废,偏科者,犹若短板的木桶,总分就会少,名次就会低,升学就渺茫。因此,若有学生偏科,教师会想尽千方百计,学生更是万般用功,定要将弱科补上。这样的做法,学生是“全面发展”了,但最终的代价却是让他们迷失了自我,缺失了个性,没有了爱好,荒弃了特长,所有学科都一样,所有学科都平常。在基础教育学段看好的学生,在高等教育学段却大多平庸。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貌似什么都懂,干起来却样样不精,缺乏创新精神,毫无创造之力,学术上无建树,实践上无创新。据中国校友会网对恢复高考30多年来1100多名“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想当年红极一时的“高考状元”,大多沦为社会人潮中的普通一员。

与此相反,那些在学习“木桶”中存有短板的人,却往往更能创奇迹。钱钟书,当年考清华时数学只考15分,后来却成了一代国学大师;吴晗,考清华时,数学得了0分,后来却成了著名的历史学家;韩寒,高中入学都进不了分数线,大学更是与其无缘,但他的作文却在全国一再获奖,中学时期写的小说《三重门》,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之一,还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迄今出版了作品几十部,主创自编期刊《合唱团》一上市就获得了好评;美国泳将菲尔普斯,小时候是个“多动症”患儿:人总是坐不住,嘴老是动个不停,一件事尚未开始,注意力就又转向了其他,但是菲尔普斯对水却一见钟情,一到水中,就成了一条鱼……2008北京奥运会上,摘取了8枚金牌,打破了7项世界纪录,创造了世界游泳史上的奇迹……无数的事例说明,“木桶理论”并不适合于对学生的教育。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也办起了学校。小鸡、小鸭、小鹰、小兔、小山羊、小松鼠……都成了森林学校的学生,他们为此兴奋不已。为把学生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学校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游泳、飞翔等课程。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小鸭要求退学,因为除了游泳之外,其他课程全不及格;接着,小兔子也要退学,他说,游泳课差点让他丧了命;小鹰也不愿再上了,他说无论怎样努力,跑步总是倒数第一……最后,所有的学生都退了学。美国《飞向成功》的作者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说,这个童话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

在现实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他们的天赋和禀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也不尽相同。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自身内在技能不断发展的过程,而非构建一个外在“木桶”的过程。就像上述的童话故事一样,小鹰就是小鹰,小兔就是小兔,小鹰的成长就要发展他的“飞”技,而非为“木桶”去练跑步,小兔也无需为补“木桶”的短板而跳泳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各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形态却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有的人天生爱画画,有的人天生爱唱歌,有的人擅长奔跑跳跃,有的人喜好舞文弄墨……我们的教育,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板板相齐”的“短粗木桶”,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天性潜质,注重他们兴趣的开发,爱好的保护,特长的培养。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他对学生的作用“是做一个精神的助产士,帮助别人生产出他们自己的思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给我们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百个学生,一百种教育。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要走出“全面发展”的“木桶”误区,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孩子的天性为本,让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既要注意“补其短”,更要注重“扬其长”,让每个学生的“天生丽质”得到完全、自由的绽放。诚如是,一个个天才,才可能不至于被湮没于短粗的“木桶”之中,“钱学森之问”才可能早日打破冰的尘封!

回归教育的本来要义,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山东教育》20115月第14期)


栏目导航 >